#春枝暮 如果秦真的有泰半之赋,这锅得给胡亥。(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兵略训》,“二世皇帝……发闾左之戍,收泰半之赋……”,这是最早的出处,再往后到东汉班固,就成“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黑锅直接扣到政哥头上了)
#春枝暮 当然,泰半之赋也不是秦的专利,东汉荀悦《前汉纪·孝文皇帝纪》“……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没错,说的三代以降第一明君。
第852章 大秦(66)
知韫回来得最快。
去找她的寺人一句“紧急军情”,知韫立马抛下小伙伴们赶了回来。
“阿父。”
她在正殿没见到嬴政的人,径直去了摆放沙盘的侧殿。
“可是赵国回援了?”
前线传来的每一封军情奏报她都看过,大致情况还算了解。
秦军趁着赵国主力攻燕的空虚之际兵分两路,南路的桓齮、杨端和取安阳、邺,北路的王翦破阏与、橑杨。
理论上,若一切顺利,南路越漳水而上、北路越太行山而下,就能对赵都邯郸形成南北夹击以一举亡赵。
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
国内的形势危急至此,赵王的位置上就算是坐了一头猪,也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调主力部队回师救援。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赵军回师。”
嬴政将手中的帛书递给她,言简意赅,“南据漳水一带的长城要塞、西据太行山之险要固守,避秦军锋芒,暂且陷入僵持局面。”
赵国尚武,又有良将。
哪怕自长平之战、邯郸之围后,秦国几乎打断了赵国的脊梁,但到底也只是几乎,依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赵偃没调李牧南下?”
知韫一目三行地扫阅帛书,略惊讶地“咦”了声,又从头开始仔细看,发现没看漏后,纳闷道,“他在想什么?”
固然,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不能过于依赖个人的力量,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话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优秀的将帅,确实能最大程度地扬己优、避己短。
李牧、王翦皆是如此。
可赵国如此,是自信主力回师就能击退秦军?或者,想据险而守、拖垮秦军后勤?
……好吧,他想得对。
秦军深入赵地,一旦陷入拉锯战,无论是粮草军需的运送还是兵员的补充都不如赵国方便,就算有燕国买单,兵力损失多了也心疼,这可都是壮劳力呢。
不是不能打,是不值当。
后头还有韩魏楚燕齐排队等着,赵国只需要亡国就行,可她们秦国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未必。”
嬴政凝眉,“赵偃虽庸碌,却不算蠢钝,赵国连失数城,却只采取这等保守的战略,怕是邯郸那边出了什么事。”
据险而守?
难道他们秦国的将士就真的只能傻乎乎地在险塞外填命?完全可以调整战术,将赵军调动起来打歼灭战。
“赵偃的身体如何?”
——应该快要死了吧?
知韫问道,“郭开或是身处邯郸的间客可有消息么?若赵偃的身体出了状况,那赵国如此部署,倒也合乎情理。”
攘外必先安内。
尤其是在牵扯到王位交接的时候,赵国绝对优先稳固内部。
“你是说……”
嬴政微微迟疑,“若如你所说,确有道理,可他似乎才三十余岁?”
也没个预兆啊。
赵偃也就比他大个几岁,正值壮年,不至于说死就要死了吧?
“这谁知道呢?”
知韫耸耸肩,“具体情况,得等新一批的线报传来,不过我觉得挺有可能的,大父薨逝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余。”
嬴政:“……”
说起他那早逝的父王,就不得不信了,虽然先王早逝也有为质多年、损伤身体的缘故,但,这都说不准的。
“那可真是件好事儿。”
他扬了扬唇,“若赵偃果真死了,赵迁不过稚子、尚需倡后摄政,郭开之流能发挥的作用,可就越发大了。”
倡后也就比赵姬强点。
——至少倡后知道要给赵偃吹枕头风、力保赵迁的储位。
只是,既然赵国动荡……
“宝儿。”
秦王跃跃欲试,“你觉得,若现在增兵,可能一举纳赵于秦?”
“……哈?”
知韫仰头看向她爹,满脸写着“你在逗我”,委婉道,“我觉得,咱们还是先纳韩地于秦,比较好一点。”
硬骨头,得慢慢磨。
一个赵国,一个楚国,都不是能够一战而定之的。
嬴政理智上其实也知晓不太可行,但看见一个好机会摆在眼前,难免眼馋一下,蠢蠢欲动地想要趁火打劫。
“真是可惜。”
略有些遗憾地感慨一声,他迅速掐灭有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正巧王贲、蒙武等人到了,转而与他们商议起如何巩固并扩大前线的战果。
其实只要能将此次攻占的城池全部消化,就已经达到此次出兵的预期,为大胜,只是胜利果实,谁也不嫌多。
直到夜幕降临,诸将离去,秦王的诏令也封入漆盒传至前线。
“你在想什么?”
父女二人正吃着迟来的夕食,嬴政见她吃饭都不太专心,不由出声询问,“可是今日的饭食不合心意?”
秦王略有些忧愁。
自家女儿哪哪都好,就是对吃饭不太上心,别看她总是跟庖厨研究什么这个那个的一百种吃法,但每次做出来的吃食,不是给他和郑菁,就是分享给她广阔的交际圈。
说她挑食吧,偏她有什么吃什么、能吃饱就行,说她不挑食吧,又什么吃食都不上心。
“没有啊!”
知韫回过神,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李牧和赵嘉的事儿。”
嬴政挑眉,“待要如何?”
“再打下去,真到了赵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无论坐在赵王位上的是赵偃还是赵迁,都必然会调李牧南下,咱们自然也得想法子去掉这根赵国的军中柱石。”
她用勺子舀了颗鱼丸子,咬一口、嚼啊嚼,才慢吞吞道,“离间计自然是必用的,只是,李牧必死不可吗?”
知韫仰头看向她爹。
“阿父,我的人才收集癖有点犯了,能把活的李牧弄过来么?”
嬴政:“……”
他垂眸看向满脸诚恳、眼神期待的女儿,沉默了一下,询问道,“大秦的将帅,难道还不够令你感到满足?”
竟然馋到如此地步?
“瞧阿父这话说的,这与咱们大秦的将帅有什么关系?哪有人会嫌弃自家的人才太多的?”
她笑嘻嘻反问,“阿父,咱们俩谁跟谁啊,实话实说,难道你就真的一点儿也不想将李牧给收入麾下吗?”
怎么可能!
秦王对人才素来是来者不拒、不来者想方设法地让他们来。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想也无用。”
嬴政淡淡道,“李牧家族世代为赵镇守雁门,如此忠于赵国的人,兼之秦欲以离间计使赵王杀之,纵然在他死之前,耗费心力掳他入秦,他也未必愿意为秦效力。”
弃之可惜,得来无用。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知韫咬着勺子,“先把人给弄过来,就算好言相劝不行,还能威逼利诱,所有的法子都试了,若实在不行,再杀他也不迟嘛。”
“威逼利诱?”
嬴政抓住关键词,询问道,“你打算怎么对他威逼利诱?以李牧的性情,降秦的可能远不及以死殉国明志。”
“阿父此言差矣。”
太子殿下露出乖巧无害的笑意,“比起威逼利诱,自然是好言相劝更好,李牧是君子,得以君子之礼相待才是。”
嬴政点点头,“说人话。”
他还能不了解自家女儿的性子?什么君子之礼,听着挺好,但大概也有着和武德也是德一样的门道在里头。
“……哦。”
被知晓她秉性的亲爹打断施法的知韫眨眨眼,也不装什么好人了,“李牧是君子,而君子,可欺之以方。”
她轻咳一声,直白且坦荡。
“大父昔年在邯郸为质,受了赵人不少折辱,以至伤损身体,归秦后亦未能调理休养回来,竟于壮年薨逝。”
知韫避开自家亲爹幼年的不好回忆,拿着亲爹的亲爹作伐子。
“如此深仇大恨,若秦国攻破邯郸,替大父报仇雪恨以尽孝道,纵然是天下人,也不能谴责秦国暴虐无道。”
虽然谴责了,也不痛不痒。
“所以,你准备拿邯郸城数十万赵人的生死,来威逼李牧?”
秦王唇角微抽,提醒道,“你从前还总嚷嚷着要收赵人之心。若果真屠邯郸,赵地人心,有生之年都别想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