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他还狠。
他也只是想着把从前那些欺负过他的人给统统活埋了而已。
“又不是真要屠邯郸。”
知韫戳了戳碗里的饭食,理直气壮,“不过是和李牧讲道理的一种法子罢了,除了这一个,还可以用什么给赵地增加赋税啊之类的法子,左不过是拿捏他的软肋而已。”
“也是你的软肋。”
嬴政侧眸看向女儿,“若他知你之品行、笃定你不舍得对赵人下手,于你坦然相告而以死殉赵,又待如何?”
“他不会。”
知韫弯了弯唇,“若他果真是与我一样的心境,就不会来赌我的人品,因为,他输不起。”
“万一”二字,重于泰山。
若李牧当真为了所谓的“忠赵”来赌她是人是鬼,那就说明他与她并非同道中人,既然如此,杀了也不可惜。
“试之无妨。”
嬴政颔首,又问,“你想要收李牧,那赵嘉呢?莫非也想收服他?”
“他?”
知韫嗤了一声,“也配?”
*
#春枝暮 小剧场:
庄襄王(高兴地合不拢嘴):谢谢好大孙还记得寡人这个大父,嘿,她给寡人报仇哩!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政哥(王之蔑视):醒醒,你只是顺带,寡人的乖女只是顾忌寡人这个阿父的心情,才扯了你来作借口罢了。
李牧(左右看了看):没有人关心我要被她这样那样的威胁吗?
赵嘉(满是心酸地微笑):谢邀,我不配。
第853章 大秦(67)
虽然知韫重视人才、渴望人才,但在她眼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值得她花费大量的心思去招揽的。
李牧是特殊的。
固然,李牧是难得的将才、帅才,在治军上很有一套,但他也不是全然不可替代。
就以目前的秦国来说,王翦、蒙武尚能征战,王贲、杨端和、桓齮等正当盛年,蒙恬、李信、章邯等茁壮成长,底下还有王离等小一辈,梯队建设十分完美。
再不然,过个几年,她还可以去截胡一下刘邦的创业班子。
——很久很久以前,她和老刘家还称得上是一家人呢。
既然是一家人,那自家的人才借她使唤使唤,也理所应当不是?
左右她又不会亏待他们。
能收服李牧,自然是好,实在收服不了,也没到让她心疼的地步,之所以想要试试,不过是想借此安一安赵人之心。
“失去”是一件奇妙的事。
纵然过去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些这样那样的意见,但一旦它们成了过去式,又会不自觉地开始怀念、开始美化。
亡国更是如此。
俗话说,人离乡贱,只是离乡尚且如此,更遑论是亡国呢?
赵人必然惶恐不安。
比起秦这个与赵国打生打死几百年的外来者,和秦国派遣来的不知什么时候就调离的流官,赵地的黎庶自然会更信任原赵国的自己人。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秦国要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转换,需要漫长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中,吸纳赵人进入统治阶层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秦国绝不可能将所有赵人永远地排斥在外。
那么,该吸纳谁呢?
最好是在赵国地位高、却非王室的,在赵人心中有名望、信任度高的,有理想、有信念的,有超越常人的才能的、忠于赵地黎庶而胜于赵国王室的……
李牧就很合适。
秦国将他树立成招揽、安抚赵人的旗帜,赵人则将他当做与秦国上层沟通的桥梁、庇护赵地黎庶的靠山。
至于李牧世代为赵将……
说句实话,在这个人才们觉得国家不够重视自己、不值得自己效力,就可以完全不带留恋地收拾行李跑到隔壁去的年头,“世代”二字,水分真的很大。
就比如在后人眼中所谓的世代为秦将的蒙氏家族,自蒙骜这一代才离齐入秦,满打满算,也就蒙骜、蒙武、蒙恬蒙毅三代。
李牧也差不多。
他的祖父李昙,初为赵国名将,封柏人侯,后入秦,拜御史大夫。李家的族谱再往上数,仕秦和仕赵的对半开,再把族谱往下数,李信还是李牧嫡嫡亲的堂侄子呢。
打来打去都是一家人。
降秦而已,又不是什么背弃祖宗的事情,都是为了天下太平啦!
但赵嘉不一样。
他是赵国王室子弟,当过赵国太子、在赵国素来得贤良之臣与黎庶的人心,若非赵王偃为了美人昏了头,他就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代赵王。
——比韩非还过分,韩非好歹只是旁支,还不得韩王的重用。
这样的人,疯了才会降秦。
世上有几个人,是会背叛自己的阶级和利益的?
就算换做知韫是赵嘉,也得喊着羁绊啊、家国啊什么的冲上来推翻无道的暴秦、恢复赵国的宗庙社稷。
别说是赵国。
就算是在最弱鸡的韩国,只要她是正统的太子,那也得头铁地试着硬刚秦国,就算刚不赢,也只会像张良一样蛰伏下去等待时机,哪怕秦始皇是她的偶像,也绝对不带投降的。
笑话。
她就算刚不赢秦始皇和他的重臣天团,难道还刚不赢胡亥和赵高?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其实有些想不好。”
知韫的神色有些纠结,“若赵偃果真病重将死,那么邯郸城内,倡后和现太子赵迁一脉与前太子赵嘉一脉必然进行最后、也最激烈的争斗,于秦国而言,比起素有贤名的赵嘉,自然是让赵迁上位更合利益。”
赵王的位子上,必须得是猪,绝不能让正常人坐上去。
“你想除去赵嘉。”
嬴政迅速领会到她话中未尽之意,“想让他入秦为质?”
在如今这个时候,各国互送质子就跟互嫁公主一样,是如吃饭喝水般寻常的事情。
秦国自秦武王后的几代君王里,昭襄王曾于燕国为质,庄襄王和嬴政曾于赵国为质,至于孝文王,如果不是他那个曾于魏国为质的太子兄长早逝,也轮不到他上位。
只是时移世易,秦国的国力愈发强盛,将终极目标都定成了定天下于秦,自然对互送质子这一套没什么兴趣。
真要送质子,送谁?
是刚满五岁没多久的扶苏?还是正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小公子、小公主?总不至于是秦王和秦廷重臣的心尖尖、大秦的太子殿下吧?
那可能是真的想找死了。
(和善微笑.jpg)
不过,虽然秦国没兴趣把自家孩子送出去,但也完全不介意抢别家的孩子来。
恃强凌弱,最快乐了。
(桀桀桀.jpg)
“既然咱们目前无法一战而定赵国,那早早晚晚都是要休战的,且必须在我秦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提出休战,说不准还能从赵国咬下些没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
知韫咬着勺子,含糊道,“咱们不是打着赵国轻视于我的理由攻赵么?若是以令赵嘉入咸阳为质定做秦赵停战条件之一,也算是有始有终。再者……”
“再者,倡后一脉视赵嘉如眼中钉、肉中刺,除之而后快。”
嬴政接着道,“秦国有此提议,正中倡后下怀,秦赵也能借此休战,和好如初。”
“芥蒂”消了,可不就和好?
至于赵国被秦国抢走的若干座城池,哎呀,不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啦。人家倡后都不在意,她们秦国还在意什么?
“是这样。”
知韫点点头,补充道,“就算赵偃现在还没死,秦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再加上倡后吹的枕头风和赵国两派的争斗不休,也说不定能直接把他给气死。”
赵偃的气性可不小。
尤其是嬴政当年在邯郸为质,弱小可怜又无助,只区区十余年,他眼中的弱者翻身成了强者,令他不得不入秦会盟不说,如今还嚣张地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
真不一定能想得开。
“只是让我犹豫的是,赵嘉毕竟在赵国颇有贤名,留他在赵国,就算赵迁登基为赵王,也依旧消不了倡后的芥蒂。”
她神色迟疑,“往后若要行离间计,也可说李牧扶持赵嘉之心不死,关乎自己屁股下的王座,更容易让赵迁舍弃李牧。”
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我知晓了。”
嬴政微微颔首,放下玉箸,慢条斯理地擦拭,而后才看向女儿。
“区区赵嘉,竟叫你这样上心,为何?”
要知道,就算是赵王偃、齐王建,在她口中也就直呼其名的尊重度,区区赵嘉,让她这样惦记,可见看重。
“也不算是上心吧。”
知韫眨眨眼,“只是,我对于赵嘉这种拥有正统与人心的王室嫡系,抱有深刻的警惕,毕竟,他们是真的具备号召力。”
她抿抿唇,略羞涩一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