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169)

  黎家这些千百万的巨贾,消息自然灵通,等匈奴来犯、汉军反击的消息流传开,这些稀缺的皮革羊毛自然涨价了,他们这些巨贾再在高价时,将货物抛入市场,大赚一笔。

  夜里,妹妹们睡熟了,季胥将这事同田氏商量了。

  “咱家也囤皮革羊毛?”

  田氏惊道,

  “莫不是听信了二凤的话,那黎家孩子的顽话哪能信的,买两块羊皮自家做裘衣穿的倒好了,囤了许多,日后价钱贱了,都是白亏了的钱。”

  “不止这事有些苗头,阿母可还记得女儿说过,近来香料涨了些钱?还有秋姑给的那乳酪酥,也涨价。

  如今冀州、幽州边关设有边市,这两样,也都是通过边市进来的东西,好在关中也自产,但那皮革羊毛就不一样了,关中要的多,产的又少,万一边市受影响了,恐怕价钱要大涨呢。”

  季胥想了,家里做卤食,也该囤些香料,以免日后再涨了,买贵的来使,至于皮革羊毛,跟着那些巨贾们囤一些,将来出手卖了。

  “咱们家一次秋后纳税,就掏空了家底,日后万一两处的摊子出了啥岔子,按月还不上子钱家的钱,岂不是慌了手脚?

  咱们跟着那黎家,囤着点,日后赚了钱,也好留着还借贷的千两银子呀,这样就算刮风下雨,槐市那处不能去了,在家歇一日,好歹心安些。”

  她虽说管着家里两个钱匣子的钥匙,但这样的大事,肯定要有田氏的支持,才有可依靠

  的,因此详细说给田氏听了,听的田氏动摇了。

  “是这个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阿娇向来有能为,就听你的。”

  季胥便能安心去做这事了,借着油灯,将“小摊”和“家用”钱匣子里的数目点了。

  如今值十月中旬,家里这个月攒了有四十两,但这些,都不够下月初一还贷的,就是到月底,顶天了挣个八十两,除去初一还贷的五十九两,有二十一两能用的作本金的。

  因此按家里这钱的数目,近期最多只能囤二十一两的皮革羊毛,皮革羊毛本就不低廉,这些钱买不了多少。若再等一个月,只怕就赶不上趟了。

  家里缺的是本金。

  季胥可不是有心找子钱家贷一笔,这附近规模最大的子钱家,要属茂陵邑的无盐氏。

  他们不仅做五陵、三辅地区,借贷生意遍布全国,就是列侯封君从军,也有要向无盐氏借贷军饷的。

  季胥买房的钱,正是向无盐氏这家借的。

  规模这样浩大的子钱家,也不是随便来一个人都能借着钱的,他们也会打听你家人口、做的是什么营生、可有刑案劳役在身,甚至祖宗八辈都要过问,为的就是防止还不上钱。

  季胥能贷着钱买房,多亏家里有两处的摊子,每月的进项能覆盖还钱数目,在子钱家看来,是有还钱能力的。

  正因她家已经借贷了千二百两,再贷则不能了。

  “非我绝情不肯贷,你家若还有别的进项,倒能借贷给你,只是还是交门市、槐市这两处摊子,再贷则失衡了,东家不许咱们犯这样的风险。”

  无盐氏家的一个典计,季胥日常找他换钱,已经相熟了,在她面前交底道。

  无盐氏这家有名的子钱家都借贷不成,别的小子钱家,更是避着季胥走了。

  如今倒也有官府借贷,但官府多是借给一些豪门大户,平民百姓,则是那些家里遭天灾的,实在困苦,吃不上饭了,才能得到官府的借贷,季胥显然不符合条件。

  在外转了半日,返回桑树巷了,田氏在院中做活,见她摇头,就知没能成,宽慰道:

  “也罢,咱们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第139章

  季胥到东市一家大店看了,那虎豹皮,有的还保留了动物的尾巴;狐狸皮为着好看,也有留着脑袋部分的。

  掌柜的一个劲叫她上手摸摸看,看这皮子多滑多美,总觉着能看到动物本身的模样,反倒不大敢摸了,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再个这些皮子,多是高门大户制成各种名贵的皮裘来穿的,价钱也高,一具就要十来两,她那点钱,也买不起,况且这些皮毛买了若保存不当,反而是亏了钱的。

  因此还是打算买羊毛,或毛类制品,心里反倒踏实。

  因她早起做卤食,田氏令她下半日多少要睡足觉养精神,看她这个点才回来,叫她睡觉去,别沾手这些杂碎了,交给她和这三个小的。

  借贷不成,那就只能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了,毕竟房贷是个大数目,不指望一下挣足了。

  这事她托驵侩张二去打听了,她交了底,自己近期只能囤二十一两的量。

  张二也做这些,替她各处搜罗低价的羊毛,来日促成了交易,中间再收些沽酒钱。

  转眼到了十月晦日,朝廷每年在这日举行大傩仪式,沿着渭河,会有大傩舞者跳一整日的傩舞,鼓声雷雷,场面十分壮观。

  太学与蒙学两处,在这日给学子们放假一日,季凤爱凑热闹,早就盼着这日了,一早起来对着菱花镜梳头。

  田氏因着太学放假,这日并不去槐市出摊了,替了季胥在交门市守卤食摊子,说:

  “你也别忙了,和妹妹们看热闹去,只一点,就在那渭桥东头看看便罢了,不许跟着那傩舞走远了,谁知那人堆里头有没有拐子。”

  渭桥东头就在交门市边上,素日这些孩子也在这一带玩耍,离家不远,田氏千叮咛万嘱咐的,

  “尤其小珠、小幺,你们两个,跟着阿姊二姊,就在渭桥东头看看,就是走散了,两步路也就回来了,

  万万不可跟了生人走,将你们卖作奴隶,和牛羊关在一处,再也不能见家人了。”

  她们两个应下了,尤其小幺,大约是想起了自己过去和牛羊同栏的景象,将头点的和舂米的石碓一般。

  “不能被肖妇人抓去!”

  她牵紧了季胥,比划道。

  这都是田氏天天在她耳边唬她,说那肖妇人面甜心苦,是深山里的食人鬼变的,专抓小孩来吃,不好吃的则卖作奴隶,得些钱买好的来吃。

  “亏的小幺来到我家,不然流落在外头吃苦受难,做了一辈子的奴婢。”

  田氏常拿这话与小幺说,又指着她们,教小幺知道这是家人,指着这院子教她,小幺便比划道:

  “家,小幺的家。”

  “家里的黄牛,家里的猫儿,家里的小八哥,家里的母鸡,家里的蜘蛛。”

  各处都指了道,末尾指指田氏,比划道:

  “阿母!”

  田氏心肠便软了,搂了她亲香,叫乖女儿。

  因着小幺是收留来的,长安之大,天下之大,恐怕再也不能寻到真亲了。

  再个,相处久了,田氏也动了真心,有打算将她认作女儿,养大成人,但因着不是自己生的,也怕养不亲,故而时常拿这些话,在她耳边念念经,一则养熟了才认人;二则也好教她心里有个忌讳,不再被贼人骗去。

  故而这小幺是从不独身在外头玩的,有时在巷子,看到个眼生的打这处过路,都要拉了季珠,跑进家门来,将门闩了。

  更甚巷口那住了个姓肖的姑子,也是逢人露笑,她都怕那妇人,每回听人说肖妇人呀,肖妇人来了,陡一激灵,跑去躲在田氏的怀里。

  田氏教她,“那个是邻居,不是那吃孩子的肖妇人,小幺想想,她们可是长的不一样?”

  久而久之,才不怯那姑子了。

  入冬了,渭河畔冷抽抽的,季胥倒不爱这样的热闹,但不放心这几个小的来,遂来了,如今牵了小幺,拢紧了身上的绵衣。

  只见水畔也零零星星驻了些附近的百姓,张望着大傩仪式的到来,一面吃着在交门市买来的熟食,各种的肉香韭香。

  看的季凤馋了,她出来是带了零钱荷包的,去交门市买了羊肉胡饼,分来吃,季胥才吃了朝食,一时也不馋那油滋滋的胡饼,叫季凤不必买她的。

  “何时来呀!”

  “快了,从茂陵邑出发,往年都是辰时经过咱们这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

  “来了来了!”

  季凤啃着胡饼,跳了三尺高,指了远处道。

  只见水岸边影影绰绰,傩人戴着木头刻的胡头,袒露的上半身绘着鲜艳的色彩,大开大合的跳傩舞,口中念着些驱邪除疫的歌调。

  沿岸有许多一路跟随而来的百姓,大多是茂陵邑的,鼓声越来越近了,踢踏的鞋响如雷,在渭水上荡起层层涟漪。

  眼看她们驻足的这处,霎时间就围了成百上千的人,鼓点震耳欲聋,彼此说话,都要将耳朵凑近才能听清。

  “阿姊,阿姊!”

  季凤开心坏了,拍手叫好,叫唤了几声季胥才依稀听见,低头附耳过去,

  “阿姊还记不记得,咱们在老家时,蜡八祭那天,也看了傩舞,不过不及这队伍人多,这里起码得有百号人罢!”

  季胥记得,笑了道:“那次咱们还得了半罐子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