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217)

  “这是叫作狗脊草的,能治腰痛,不过秋冬才是成熟的时候,老伯日后打柴若是看见了,也可将这样的生狗脊挖来,卖到药肆去。”

  因听金豆说,他被一家药肆的伙计骗了,说了个别的去处,

  “也别去昨日那家药肆了,到西市的无尘药肆去,他们那里的掌柜,连带伙计,都是怜贫惜弱的,定能给个公道的价钱。”

  她家住安陵邑,离西市远,家里被针对,她病了要吃药那阵子,丫头们常常不惜绕远路也去那里抓药。

  闫老翁一听能治腰痛,忙问:

  “这么着,我老伴腰上的毛病,也能吃这狗脊了?”

  季胥不敢妄下定论,腰痛也有许多原因,她不会诊脉,只是读医书,加上从前和郎中常有往来,识得一些药与药性,因说:

  “不敢乱吃,须得看了郎中,按方吃药。”

  又告诉他,哪里的郎中好,不坑人,这些白术称了,一共有三十斤,他们老夫妻得了二十四两银子。

  如今有钱了,也就能看医问药了,闫老翁听她替自己夫妻想的这么周到,将钱拨还给她八两,

  “这些是你们一天一夜费力挖的,你这丫头又是好心的人,我也不按原价卖你了,这八两,丫头,你拿回去。”

  “这是说好的,不是老伯信我们,带我们来,我们一时也买不着这些便宜的白术,这中间少了药贩子的一层差价,已经比药肆的划算很多了,再让你们就吃亏了,我也良心不安。”

  田氏笑眯眯的,本想一把收下的,听女儿这么说,将手收了回来,巴巴的看着那钱,心疼的说:

  “是……是呀。”

  闫老翁心里感激,连舍不得吃的细面也拿出来了。

  因这山里种不了麦子,他们自己一年四季都吃门前种的芋头、桑榆,这点细面还是过年时留下来的,这会儿做了汤饼来招待他们。

  因天色已晚,出来山里没事,长安五陵附近有夜禁,这会儿回去,要被当成蹿走的贼人治住,因此她们吃过汤饼,夜里是在这借住的,明早才动身回去。

  六谷和闫老翁在西屋凑合;余的都是女娘,和林老媪在东屋挤一挤。

  炕上睡不开,凤、珠并四豆,则在地下枕席子,林老媪还给她们找了一床没有芯子的旧被子,给她们这一排盖肚子。

  田氏问她,多大年纪,哪里人,两个姑子聊的不知谁先睡着了。

  小珠望了瓮窗外的大月亮,说是好像回到了老家。

  半夜里,林老媪的腰病犯了,疼的翻来覆去,季胥给她揉了,能好许多。

  次早便动身回去了,闫老翁老夫妻要去城里看郎中的,季胥请他们坐了这车,顺路驮他们进城,路上也和他们说了关外瘟疫的事,请他们当心,瞧了郎中抓了药也就尽快回去。

  母女并四豆到了家里,按季胥教的,将这些白术处理了,晒在门前的三层竹簸上,三伏天的太阳好,不会生霉,晒干了都收了起来,留着辟疫用。

  季胥还看了家里的粮食,因上个月没啥钱,买的少,家里人口多,这会儿已经不剩什么了。

  便让五福、六谷驾了牛车,去粮肆分别买五十斛稻谷、五十斛麦子,和老家不一样,关中的麦子比稻谷便宜。

  “这一百斛粮食,粮肆掌柜给咱们抹了零头,总共是十两银子。”

  五福六谷买回来说,他们两个力气大,将这些粮食,一袋袋的扛进了西屋,堆在粗木钉的架子上,高处的还得踩梯子堆呢。

  家里她们母女四个,四豆四个,五福六谷两个,一共十口人,其中丁口四个,未成丁的六个,这些粮食,配着菜吃,足够吃半年了。

  之前被胡掌柜毁了的菜地,后来又都重新种下了,伺候的很好,茄子、胡瓜、韭菜、芸苔、青蒜、绿葱……

  被拧了脖子的鸡,当时也又买了六只鸡苗,补齐了八只,前些天招待尤鲁,杀了一只老的来吃,还剩七只,留着下蛋吃。

  日常舂米的糠秕,掺了老菜叶、米汤,就能喂饱这些鸡,菜地里捉的青虫、墙根下的蚯蚓,还能给它们加餐。

  两牛一马,则是买了西市的草料,囤在柴棚里,也够它们吃小半年的了,出去置办东西,挽力运输,它们也都是

  下了力气的。

  季胥再打算囤些柴禾,放着也不会坏,万一这阵子五陵也有瘟疫,也能减少家里人出门的次数。

  至于九月份缴税的钱,看情况再想法子。

  话说杨六在废码头得了一舱缣布,运在马坡街的家里,频繁的出门,去布肆,将这缣布拿给各家相看,渐渐将这些好的缣布都转手了。

  那些染了腻垢的,腥臭难除,则没人愿要,他依旧堆在家里的仓库。

  也不打紧了,卖了那些,已是大赚一笔,他进门大叫旺儿:

  “旺儿,旺儿,看看阿翁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只见是小郎们蹴鞠玩的球,他的相好妙娘听见了,踩着门槛道:

  “你那好儿子,又去寻他阿母去了,在这里天天好吃好穿的,心里眼里记的都是桑树巷的秋姑。”

  秋姑从平安食肆歇业后,另在高市的一家食肆找了份杂役的活,虽说比不上在平安食肆迎来送往的体面,月钱也低,但好歹能包吃住,她也就一直做下去了。

  这会儿在井边洗碗,边上站了个小儿郎,正是她家的旺儿。

  秋姑洗了碗,又洗盘,再洗盏,进进出出的,打水泼水,并不看他,说:

  “你还来这里做什么,你跟了你的阿翁,如今我也管不着你了,你也不必再来寻我。”

  说的旺儿走时还在用袖子掖泪,手里拿着一叠的木笘,都是近日写的字,回了马坡街的家,杨六将他骂了,指着妙娘说:

  “你又到高市寻那妒妇了?这才是你的阿母。”

  一把抢了他手里的木笘,丢进灶膛烧了,

  “还写什么字,读到最后不过是个酸儒。”

  自从跟了他,就叫旺儿不必再去蒙学了,

  “你姓杨,是我的儿子,该跟了我学做买卖才是!还读什么书。”

  说的旺儿跑进了房里,将门关了,杨六跟着数落了一番,又去高市吃酒取乐了。

  都知道他这阵子贩缣布挣着了钱,各大食肆的伙计都管他叫杨六爷。

  “杨六爷,里边请呀。”

  杨六如今阔绰了,进了这天下第一楼,满香楼。

  第180章

  这天正是平安食肆解封的日子,那里聚了一些看客,胡掌柜见了他来这,自是笑脸迎待,

  “杨六爷,听说你贩布发了财呀,妾让人备上好酒好菜,六爷吃好了,也和妾说说六爷的生意经呀。”

  说着,将人请到楼上,还好声好气的陪了一会儿,杨六酒兴上头,心情舒适道:

  “难怪都说胡掌柜是朵解语花,满香楼是天下第一楼,果然,果然哪,喝,我们再喝!”

  醉醺醺的被伙计们抬上马车送走了,伙计掂了掂手心的银饼,心想,这杨六果真发达了。

  只是,手里黏糊糊的,这都是才刚扶杨六的时候,沾到他身上的。

  他瞅了眼那袖子里的胳膊,竟然长的都是红红的肉疙瘩,有的还破溃了。

  真脏,若非这杨六有钱,他才不伺候呢,嫌弃的在袖上揩了揩。

  桑树巷,

  季胥这些日子囤了白术、粮食,正打算囤些柴禾,令五福六谷陆续拉了二十车回来。

  这个季节的柴,卖的不如冬春两季贵,一车能拉十担,一担十个钱,这二十车一共二两银子,自家牛车去拉的,省了一笔僦钱。

  如今天气酷热,也不用烧炕,他们为了省柴,会在院子里置上大瓮,晒水洗漱,做炊时才抱柴禾烧。

  家里四豆又教的很会烧火了,知道怎么架柴起大火,并不一味的往灶膛塞柴浪费了,有这二十车柴,烧到入冬都不成问题。

  五福六谷拉回来,她们便在柴棚里分门别类,堆成一排一排的,日后也好拿取。

  另又买了些过日子少不了的盐巴、豆酱、皂荚等杂货,用去五两,也同样的囤在西屋,能用许久。

  囤完这些,家里还剩了十四两银子,她给了金豆二两,叫她去打雄黄酒回来。

  雄黄是一味药,也会用来酿酒,吃了辟毒健体。

  虽说雄黄作为药材卖的贵,但它有一定的毒性,不能过量食用,在酒里的含量不高,大约是一比三十的比例,因此这酒百姓也还买的起。

  每年五月初五便有吃雄黄酒的习俗,今年她们家五月初五便饮了雄黄酒,还在家里四角洒了雄黄粉避蛇。

  “女儿,打两升雄黄酒才一百钱,给她二两银子做啥?”

  “雄黄酒也能祛毒辟疫,便买些回来,自家吃的。”

  如今的雄黄酒,是五百钱一斗。

  这时候的一斗就是十升,不过西汉的一升,只相当于后世的二百毫升,所以,一斗也不多,后世那种大杯的奶茶,大约三杯的样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