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23)

  “官爷原是盛昌里人户,可幸还能做上您的生意,今日做的是肉馅儿蒸饼,还热着呢。”

  季胥便随着一道往晒谷场去,一面道。

  “给我来十个。”狱吏道。

  季胥依言给他包好。

  想了想,又多送他一个,“多谢官爷替我开路。”

  狱吏不缺这两个钱,见她这样大方,心头也舒服。

  接过蒸饼,和牛车上的无裆裈小郎说,

  “弟弟,把这蒸饼给大父大母送回去,朝食也能趁热吃。”

  狱吏家离这近,索性往返一趟也不费事,小郎这便捧着送去了。

  晒谷场,

  四名乡佐正吆喝,

  “田税一列,口算钱一列!按序排好!”

  “孝顺里排在这头!”

  “盛昌里的编户来我这头,排两列!”

  “这处是本固里!”

  “我这儿是金氏里与廖氏里的征收处!”这两个里人户加起来才五十余户,因此并作一处了。

  “阿姊,我们在那儿!那穿皂襦的乡佐在叫本固里呢。”季凤说道,有些激动。

  季胥她们是第一个排过去的,路口处拥堵的牛车也陆陆续续进来了。

  金氏两手扯着孩子,抢在最先,紧忙往本固里的队伍排,季富拉着的稻谷是田税,排在隔壁那列,那处的乡佐带了量器,专门量稻谷。

  这么多牛车平日里可见不着,黑压压的一地,凤、珠二妹都看愣了眼。

  乡民渐渐排满晒谷场,每列队伍跟前铺一蒻席,席上置一杉木矮案,笔墨并竹卷陈在案头。

  季胥这列负责的个圆脸乡佐,只见他向案前跪坐下来,嘴边还掩着哈欠,腰间别的那只竹筒,被扯下来喝上一口。

  能闻出来,里头是煮过的奈果水,润肺补气的,便听对面公事公办的语气,

  “尺籍。”

  季胥也在案前跪坐下来,依言出示户籍,她越来越适应这个坐姿了。

  乡佐将户籍同他手里成卷的某支竹简核对一番,说:

  “胥,十五岁大口,算钱一百二十钱;

  凤,八岁小口,口钱二十三钱;

  珠,五岁小口,未满七岁无需缴纳。总为一百四十三钱。”

  季胥将腰间的一串钱递过去,是昨日在家中就数好的,用禾草串着钱眼,正好有一百四十三个。

  数量是不会有差池的,她细细数过一遍,季凤也数过一遍,季珠学样,也数了一遍,她小小年纪,却也能数得清楚,从一到百,没有漏的。

  不过乡佐自是无需费时数这些钱,他案头有一个铜质的“称钱衡”,将这钱系在一端的绳上,拨了拨砝码,便能核对这些钱的重量。

  时下用的铜钱是五铢钱,顾名思义,一枚钱的重量在五铢左右,直径就大约一节手指那么长,外圆内方。

  官府铸造的五铢钱是有统一规格的,民间有些坏心肠的盗铸者,他们会往铜钱里掺杂铁屑,或者干脆用铅铁来铸钱,这钱流落出去,他们倒是得了利,苦的便是百姓。

  季胥卖蒸饼这些日子,就收到过四枚盗铸的假/钱,回家才发现,明显要比真正的五铢钱轻薄,后来她情愿慢一点,把钱看仔细了,也别叫那些没良心的把假/钱掺来拿给她。

  像季胥这堆钱,按西汉的度量衡,每个重五铢,合算下来约莫三十两,将近两斤。

  乡佐核验无误,便使毛笔沾了墨,在她尺籍赋税那栏,批下已纳二字,又在自己那份竹简上,将她的名字划去。

  这就是将口算钱缴纳完毕了,可别小瞧这尺籍上批下的字,倘若她要外出远门,比如去县城,还得在乡啬夫那办理一种叫“传”的通关文书,届时乡啬夫自是会查验她的尺籍,看她是否缴纳赋税,若是欠缴,

  那自然不给办,没有“传”,这就意味着这人哪里也去不了。

  “下一位。”

  季胥将尺籍贴身收好。

  一个归家半个多月的女娘,都穷得吃糠咽菜了,真到这日,还教她真将口算钱缴齐了。

  金氏使劲剜她一眼,拉着季元跪坐下来,递上他们的钱串。

  “我这钱哪里不够称?都是我一个个拈过的,你可瞧仔细了,别坑我这民家妇……”

  只见后头队伍慢悠悠的,尤其那缴纳田税的,得量稻谷,是项费时的工程,根本快不了。

  季胥先缴完,正好趁这会子卖蒸饼。

  “肉馅儿蒸饼?我瞅瞅。”

  他们赶早来,有的没吃朝食,等在队伍后面肚子咕噜叫唤,便动了买蒸饼的心思。

  先时那买过蒸饼的狱吏缴完了税,见着季胥又要买,

  “再来十个肉馅的。”

  见他做回头客,有乡民就问:

  “真有这么好的味道?”

  狱吏才刚多得了季胥给的蒸饼,便帮忙吆喝两句,说的也是实话,

  “你们放心买罢,保管滋味好,我那六岁的弟弟,一人就能吃五个。”

  这一来,不少盛昌里的同乡招手要买。

  连皮儿都浸着肉香,一口咬去,久等的烦闷瞬解。

  “又软又香,头一回吃肉馅儿蒸饼,这味可真好!”

  “给我也来五个!”

  “我也要!”

  “我也要我也要!”

  此时人多,季胥做的五十只肉馅蒸饼,五十只白玉蒸饼,一下遭到哄抢。

  金氏才和乡佐掰扯一番,白费了不少唾沫星子,不情不愿拿出五枚五铢钱,替换回来她掺进去的假/钱,才算缴完。

  见得季胥见缝插针也要卖蒸饼挣钱,钱一个又一个掉进竹筒,那眼热的啊,脸都拉长了。

  作者有话说:

  ----------------------

  巴苴,芭蕉。

  依旧是参考自司马相如《子虚赋》:“诸柘巴苴。”

  期待宝子们的评论和收藏[撒花]

  第23章

  季虎孩也想吃蒸饼,可是到底怕被金氏揍屁股,便去隔壁拉他阿翁的衣角,

  “阿翁,虎孩也要吃肉蒸饼。”

  季富心疼钱,但他惯扮好人,瞅了瞅金氏,“茹娘,要不,买来给孩儿吃吧。”

  季止跟着点了点头,她见人家吃的,皮薄馅足,油滋滋的,别提多馋人了;

  季元则是将脸一别,“我可不吃。”

  盛昌里这帮人,能瞧上季胥的手艺,看来,水平也不过如此,她心想着。

  金氏翻眼瞪了他们,“馋死鬼投生呐?不买!到底是我的元女乖,回了家,母给你蒸蛋羹吃。”

  季富自然作罢,省点银钱多好,那要二钱一个,还是挺贵的,瞧着也就拳眼大小。

  金氏满肚子闷气,只能安慰自己,那二房和自家条件还差得远,光这住的条件,就比他们差多了。

  后头排队的廖氏见了,倒是满脸笑意,看季胥卖蒸饼就仿佛在看她给自家挣钱似的,还拍拍她汉子,让他瞧,

  “口算钱也纳齐全了,生意好成这样,我还是觉得亲事可做。”

  只见前头风风火火走来的金氏,拉了巴望着蒸饼嘬手指解馋的季虎孩,满脸的不爽利的,便打趣道:

  “金大妇,你侄女好出息,你做伯母的,怎的不照顾人家生意呢?”

  “我也就是没带余的钱,不然同里乡亲,肯定要买些的。”

  金氏没工夫攀扯,头也不回走了。

  倒是廖氏一旁的小儿崔广耀听说,心动扯她道:“阿母你不是带了钱袋?”

  “买什么,待将来娶进门来,想吃多少吃不着。”她可不花这冤枉钱,说说大话罢了。

  “我家是老主顾了,你竟不先卖我?往后可别再想做我冯家的生意!”

  轮到冯家的徐媪缴口算钱,她孙女冯富贞左看右看,也想去买些来吃。

  不巧是,最后十个,前脚被盛昌里的女娘一句话给包圆了。

  冯富贞没买到蒸饼,刚才在路口积累的怨气这会子朝季胥发作起来。

  先来后到,季胥自然是先紧着那个要包圆的女娘,这都已经在帮人拣了。

  便告了句歉,“肉馅是这位女娘先要的,还有些许白玉蒸饼,富贞妹妹可要拣些去吃?”

  冯富贞脾气也盛,指着最后那十个说:“我就要她那肉馅的。”

  盛昌里的女娘,同她年纪相仿,世代盘居于此,是本地富户。

  一看来抢蒸饼的竟是冯家人,她对冯家的阴私不能再清楚,对着冯富贞头上那朵配色俗陋的绢花,目犯鄙夷,话中夹枪带棒的,

  “冯姓家奴到了我盛昌里的地盘,也敢上赶着吆喝?

  回去学学你家祖宗,做奴时都是怎么卑颜屈膝的。”

  “你!”冯富贞咬紧了唇,这点一被戳,面容噌的现出一种猪肝色。

  见状,季胥麻利将苴叶包好的蒸饼递给倪姓女娘,将她送走了,又好声好气哄着冯富贞,

  “富贞妹妹别恼,我过会子回家了,现做了与你送去,还要热乎些,只管要多少有多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