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241)

  “太迟了,你来的太迟了!”

  “不迟,眼下才刚到辰时。”

  季胥指着角落计算时辰的铜漏壶道,大宛在西域,日出更晚,朝食的时间只会更晚。

  何况她知道大宛使节难应付,特地早到了,比汤官令原定的辰时二刻还早。

  隔壁的肃慎、夫余使节都还没收到早膳,听见巴旦的吵闹,只是在门口安静的向这边看,显得有礼多了。

  来自肃慎的那个戴毛毡帽,裹兽皮的使节道:

  “难道大宛的日出比我们更早?”

  有听懂的使节便笑了,巴旦粗哼了一声,推门进去了,动作倒是轻的。

  趁着门扉合拢之前,季胥隐约看到了巴旦鞠躬的动作,依稀听见,他再说古希腊语时,语气倒是低缓的,不像刚才那样炮语连珠,肢体乱挥。

  季胥心里存了个疑虑,和这倒霉的小吏,并小葫芦三个下楼去了。

  小吏一路都在说那大宛使节如何磨人,

  “从住起来起,先是要单独的马厩安放他们的马匹,说是大宛的马,不吃咱们长安的草料,一定要我们喂上好的苜蓿草,饮马必定要山泉水,

  到了楼上,又嫌屋子临近楼梯,要我们和夫余换了最里面的一间给他,所用被褥,必须要丝绸,屋里要熏木犀香……真真是折腾死人了。”

  “去年也这样?”季胥道。

  “去年倒还好一些,就算那样,王胡子的脾气还和他动手了呢,今年变本加厉了,好在你的脾气比王胡子好多了。”

  小吏叹了叹,

  “只盼年关一过,他们赶紧走罢,我也就自在了。”

  “站住!”

  季胥前脚刚出蛮夷邸,后脚被叫住了,只见巴旦将楼梯踩的摇晃,大步追上来,将食盒用力的掷在一旁的漆案上,说:

  “你真是个粗心的人,做的饼里面有沙石!”

  这是不可能的事,要是平时供给帝室的菜馔上出现了沙石、头发,那是要累及汤官、导官两处的。

  今日做饼用的面粉,都是细绢筛过的,里头的馅料,也都是取来后她自己又细心检查过的。

  “是哪个蒸饼里吃着了沙石?”

  季胥一面说,一面取了食盒来察看,发现只有一个鸡汁馅的蒸饼动过,而且那个口子不像是咬过的,倒像是掰开来的。

  也许这个大宛使节,一口都不曾吃过,看来这样折腾,还是不饿。

  巴旦一口咬定适才自己吃到了沙石,要求她重做,

  “就是这个饼,我吃到了沙子!大汉帝国帝室的厨师,竟然如此粗笨。”

  他的话,使得附近经过的外国客停留了,纷纷看向这处,季胥可不能就这么令他污蔑,

  “那使节大人说说,这个吃出沙子的饼,是甜的还是辣的?”

  “甜的!”

  “这就不对,分明是咸的,使节大人根本没吃这个饼,又怎么吃出沙子来的?也许是哪里不如意,可你不能污蔑我做的东西不卫生,这是成为官庖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呀!”

  小葫芦应和道。

  这话当众戳穿了巴旦的无理取闹,他又改口说:

  “我厌恶吃这个,你重新做!”

  好在是卫生的事成了他个人喜好的问题,季胥答应了,不过当她询问巴旦的饮食喜好时,他却刁钻的道:

  “不要甜的,不要咸的,不要酸的,也不要辣的。”

  “既然这样,他怎么不直接喝井水呢,最合他的意了。”

  回官署时,小葫芦因巴旦那几条无理的要求,忿忿的道,

  “或是给他熬一碗黄连鱼胆羹,不甜不咸不酸也不辣,倒是能苦死他。”

  回去后,却见季胥在和面,用的还是细面粉,不过这次她在面粉里,加了小匙黄黄的面筋粉。

  面筋粉,这是季胥之前在小葫芦、铜儿两个面前“取”的名字。

  这面筋粉,导官处没有这样的原料,是她自己通过水洗面团,使得里头的淀粉溶在水中,倒了去,只留下部分不溶水的,那就是常说的面筋。

  她上学的时候,学校后头有一家卖烤面筋的,老板竹签上串的面筋便是这样手工搓洗的。

  这面筋,也是小麦中的蛋白质部分,当时她也烤了来,撒上香料葱段,香的整个汤官处都在问是什么好东西,问了才知是饼饵次室的一道新饼饵。

  除了现烤,她也通过烘干研磨,把湿面筋,变成了面筋粉,以便日后使用。

  “还记得这面筋粉加在面粉里头的作用吗?”

  先前研磨面筋粉的时候,就教过她们两个小的,因此都记得,小葫芦道:

  “增加面团的筋性,使得面团更能拉扯、延展。”

  “就是这样。”

  铜儿也说,两个都很骄傲,她们可是认真学了的,季膳人说了,慢慢的要把她们也培养成官庖,就不必吃厨婢的许多苦了。

  “说的对。”

  季胥夸道。

  这时候的面粉,属于中筋面粉,比较适合用来做中式的面点,比如后世说的馒头、包子、饺子、面条;

  而要想做面包、泡芙等一些起酥点心,还是高筋面粉比较适合。

  高筋面粉的和中筋面粉的区别,就在于里头的蛋白质含量,高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更加的高,每一百克的含量大约在十四克;中筋面粉含量则在九克。

  所以,季胥想得到高筋面粉,便在里头按比例添加了面筋粉,来增加蛋白质含量。

  眼下,又面粉里加了杏仁、胡桃碎、鸡蛋,还有饼酵、清油,这样等它通过饼酵膨大之后,反复的拉伸折叠,使得筋性出来。

  筋性越强,面团能扯出来的膜也就越薄,越不易断,好像丝绸一般,能够包裹发酵时产生的气体,做出来的成品,口感也就越松软。

  不过季胥这次要做的,是有嚼劲的面包,因此不需要形成很强的筋性,没有过于加水和揉搓,小葫芦道:

  “倒和做蒸饼不一样。”

  “这次不做蒸了,咱们用那烤炉来烤。”

  如今做胡饼、髓饼这些都是烤制的,因此饼饵次室也有一个烤饼用的炉子,圆柱形,壁厚,是从中心来放取的。

  只见季胥将面团整成了椭圆,在斜斜的划了几刀,用细绢做的簸箩抖上干粉,烤到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麦香,便取了出来。

  烤过后的面团,开口明显,外表是金黄的,刀刃在面上轻划,那声音都能感觉外头是干脆的。

  “难怪叫做烤面包了,这名字可真灵,可不像一个大大的包袱!”铜儿道。

  “好香呀!”

  小葫芦不禁馋道。

  季胥使刀切了开来,里头还有孔眼,在冒着热气儿呢。

  “尝尝味道。”

  她片了边角部分,给她们两个小的吃了,尝味是允许的,不过从前在老饼饵室,怎么也轮不着厨婢来尝。

  眼下两个珍视的捧了来吃,果真是不甜不咸不酸也不辣,只有一股浓郁的麦香、杏仁香,嚼劲里头又兼有胡桃的酥脆。

  季胥还煮了一杯羊乳,不放任何的糖和蜂蜜,这样配着新烤好的面包,盛在食盒里,重新带去了蛮夷邸。

  隔壁的周平早也忙完了,她姨母负责的肃慎使节极好相处,还送给她一顶带着对儿鹿角的厚毡帽呢。

  她戴着在院里走来走去的,拨弄着鹿角,对着水缸自照,很是喜欢。

  看见季胥还在为大宛使节的早膳出门去,和人家说:

  “有些人的运气忒差,忙前忙后啥也捞不着,只能白白的为那些蛮子受累,到底是我姨母的手气最好,抽中的肃慎。”

  第201章

  而等在蛮夷邸的巴旦这次是真的饿了,他看到赶来的季胥,连说了几遍的:

  “太慢了,你的工作太慢了。”

  季胥解释道:

  “慢工出细活,使节大人的要求我尽力满足了。”

  巴旦可不信,这不过是他随口刁难这个厨子的话,这世上不可能有不甜不咸不酸不辣,还好吃的东西。

  “如果不满足要求,你还要重做。”

  说罢,当着季胥的面将门一关,将里头的陶盘取了出来,只见是片状的东西,并一杯乳浆。

  他嗅了嗅,应该是羊乳,大宛农畜兴旺,有大片的草原来畜养马匹牛羊,他是大宛人,从小到大习惯了喝牛乳、羊乳,吃乳酪,因此对这杯羊乳是接受的,一口气喝完了。

  至于那盘片状带干果的点心,他能嗅到一股麦子的香气。

  他的家乡大宛也种植稻谷和麦子,日常吃各样的饼干点心,不过,还没有见过这样的,里头有许多的气孔,一口咬去,边缘是酥脆的,内里又是松软的,吃着很有嚼劲,很香。

  不知不觉,他竟然把这一盘吃完了,肚子里的饥饿也很好的得到了缓解。

  “巴旦,看来,那个东方姑娘不像去年的王胡子,她接受住了你的‘考验’。”

  这间屋子,分里间外间,来进京朝贡的各国队伍,一般来说,身份最高的是使节,他们也会选择住里间,外间则留给贴身的侍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