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到底算是米,比糠要好些。
季胥知道,这十个子是家里仅有的钱。
原身在宫里月钱被克扣,没能攒下,还是当了两身细布衣裳,才能走回来。
家里现在就一个字,穷。
“好。”
虽说她对自己的手艺有自信,但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情况,也没大夸其辞,想着若是挣了钱,再把这十钱原样带回来,留给季凤做体己,八岁的小孩去牧猪养家实属不易。
次日,朝食就吃的一釜烩苋菜,是昨个季胥背柴回来在山脚下发现的,顺便掐了一把回来,如今清水烩了,撒些盐巴,勉强果腹。
她们屋后有两畦菜地,还是从前母翁在世时开垦的,不过现在没的银钱买籽来种,已是荒着。
季胥想着,要是今天钱还凑手,再买点菘菜、芹菜和芸苔籽回来,赶着时令种下去,随吃随摘。
想到牛脾山近期已经没有合适拿来编织的毛竹,她留出两个竹甑、一把扫帚家里用。
把八个叠放进新筐箩背着,抱着两把竹扫帚,去往牛脾乡的乡市。
原身离家三年,记忆有些模糊,不过有季珠跟着领路,她从前偶尔跟田氏来卖瓜菜,倒还熟路。
“阿姊,我来帮你抱。”季珠还是很兴奋的,小孩子爱看热闹。
“扫帚太长了,你抱着不好走路,小珠给阿姊带路就好。”
牛脾乡一共有五个里,除了她们居住的本固里,附近还有盛昌里、孝顺里、金氏里、廖氏里。
像盛昌里编户百余户,他们里内就有里市。
其他里编户都不如盛昌里,像本固里有五十余户;廖氏里就更少了,只有二十余户,因此没有形成里市,最近的市集便是乡市。
乡市在五里居中的位置,从本固里过去,大约走了七里路。
天色还没大亮,路旁密集的瓦房朦朦胧胧的,有贾人在指挥佣工搬粮食进店,路上有挑担赶去卖瓜菜的、挎篮卖鸡蛋的,更有推独轮车的,车上装着两只木桶,占好路边位置就在卸货。
季胥路过看了看,桶里是鲜活的鱼。
“卖鱼咯,自家池塘刚网上来的鲤鱼鳣鱼,瞧瞧咯!”
乡市俱是赶早,沿路过去,有那路边的散户已经在叫卖。
“瞧我刘媪家的背篓,十年用不坏!”
“女娘,买些大薯回去做羹。”
“这薤菜头茬儿的,新鲜着。”
两旁的店肆,多是卖些器皿炊具、粮食、布料、车具,他们有店坐贾,也不急于叫卖,有客进去便招呼。
季胥刚找位置摆开东西,对面坐下来一带小孩的妇人,担着两筐果子。
“虎孩,坐阿母身边来。”
她叫对面那个被卖瓦狗的小贩吸引的孩童。
“阿母,我要瓦狗!”
这季虎孩可不正是她们俩那四岁的堂弟,对面那妇人,便是金氏。
也是冤家路窄。
“再闹下次不带你出来顽了,来,阿母给你个柰果吃。”金氏自然也看见了对面两姊妹,特意把摊子摆在这。
她从筐子里挑出个红彤彤的柰果,吸引站在斜对面看瓦狗的季虎孩。
“不吃柰果,要瓦狗!”
这瓦狗虽是掺了砂的粗陶做的,但捏的栩栩如生,张嘴立在摊子上,活似在吠叫,偏偏那小贩捏着瓦狗,一面发出“呜汪——呜汪——”的腹声。
把季虎孩勾的呆呆杵在那。
“不吃是吧?我给你两个堂姊吃,她们想吃可都没有,要来抢了。”
家里后院的柰果树十几年了,分家分给大房的,平时不仅能吃、晒果脯,还能担来卖点银钱添家用,为着这棵树,她那娣妇田氏都没少眼红。
金氏做势说着就要起身来给,当然不会给,季珠习惯了这伯母拿吃食馋她们的路数,已经率先把头扭开了。
季虎孩一听,这才过去抱着柰果啃,边啃还边朝对面摇手显摆,再脆沙沙咬上大口。
“柰果树家家户户多的是,小珠,卖完东西咱去买肉。”
“嗯!”季珠点头,这会子分外期盼阿姊能把东西卖出去。
作者有话说:
----------------------
先姑先舅:已故的公婆。《尔雅》:“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第3章
季胥这就张口吆喝,
“来看看欸,比陶甑轻便,比陶甑耐摔的竹甑,八钱一个,十五钱两个!免费送甑盖了!”
她来时去炊具肆询过陶甑的价,二十钱一个,看着古朴厚重,下窄上宽,腹深,比单个竹甑要高得多。
不过她这竹甑是两个叠着做一套,卖八钱一个,十五钱一套也合理,本就带甑盖出售,免费算是噱头。
“只听过陶甑铁甑,还有竹甑?”
摊子前有妇人停住,马上过冬了,她家正要买个陶甑和箅子来热饭菜。
“是,不仅能热饭菜,也能做蒸食,像蒸蟹、蒸鱼、蒸肉、蒸乳饼……陶甑能做的它都能做。”
“瞧着倒精巧,可这这么矮,倒不如陶甑,中间放个箅子就有两层了。”箅子是放在陶甑里的隔层,中间有孔,箅上能放饭菜。
“不用箅子。”季胥把两个陶甑一叠,“这就是两层,再叠就是三层,能有陶甑高,但是比陶甑轻便得多。”
看见妇人身侧梳着丫髻的孩童。
“再个,竹子编的也摔打不坏。”
妇人听见摔打不坏就心动了,她家旧陶甑就是被孩子失手打破的,二十钱一个,才用没多久,铁甑倒也耐摔,可得去县城官府设的点购买,且铁价贵得乍舌,一个铁甑将近二百钱,家里也用不起。
“行,给我来一个,不,两个!”
两个能便宜些,又确认道:“这盖子是赠的吧?”
“是,免费赠两个盖。”
有一就有二,随着吆喝,摊前围聚不少人。
有稀奇的,有听说能送甑盖忍不住停下的。
“这大小能合得上我家的陶鬲吗?”像陶甑底部是刚好嵌合在陶鬲沿口,有担心买回去尺寸不合的。
“竹甑是架在陶釜或者陶鬲上的,无需嵌进去,只要家里用的是船头灶,尺寸都合适。”
季胥解释道。
她是按自家船头灶灶眼的尺寸来编制的,而吴楚这带很是流行船头灶。
“我家用的就是船头灶,给我来两个!”老伯当即拿钱。
看了圈还在摊前拿着竹甑琢磨观望的,季胥吆喝道:“最后四个了,最后四个!手慢则无了!”
“我要一个!”
“小郎,咱俩合买,能省一个钱呢,再去买一个钱的瓜菜咱俩对分岂不妙哉?”有眼疾手快赶紧拉着旁人拼单的。
“好好好,咱俩合买。”
这就从别个只看不买的手里抢来,赶紧付钱,生怕没了,这竹甑可比陶甑便宜得多。
一旁卖瓦狗的小贩也凑前来,“女娘,我拿瓦狗同你换如何?”
“我这瓦狗紧俏得很,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欢喜。”
“换了与你小妹顽。”
那小贩特意绕到季珠那边,拿瓦狗在她眼面前晃,他早注意到这小丫时不时望他的瓦狗摊。
季珠把脑袋撇开,“我是大孩子,不爱顽具。”
哪有孩子不爱顽具的,家里那只
断腿的瓦狗,还是季凤从冯大家捡回来与她顽的,她每日睡前都要在床上顽一会,再宝贝地放回角落。
“换也可以,只是你这瓦狗卖三钱的,你还得再贴我五个钱。”她才刚看小贩卖出去一个,收的三个钱。
“那可不行。”小贩不愿掏一个子,带着瓦狗回去。
季胥的竹甑本就卖得好,也无需做交换,再吆喝一阵子,最后两个竹甑也卖完了。
连带那两把竹扫帚,也捎带嘴以五钱一把卖给了两个合买竹甑的客人。
对面的金氏一个柰果还没卖出去。
先前有在季胥这里合买完的,正好想去金氏摊子上买一钱柰果对半分。
这时节柰果便宜,一钱能买六个。
谁知金氏一个劲挑些小的青的,还把那有虫眼的攥在自己手心,默默放进人家背篓里,以为人是年轻小郎和女娘,好糊弄。
“你这贼心妇人,我可不要这烂的!”小郎发现后把背篓里的都还给她。
“这哪烂了?熟过头了,就这些才甜呢!”金氏不承认。
“留着你自己吃吧,有那红的好的不挑给我,走,乡市多的是柰果买。”
“我这好的可得卖两钱,酸穷小儿鬼你掏得起钱么。”金氏嘟嘟囔囔,重新把些品相不好的埋在下面。
季胥把赚来的七十个钱放进事先备好的竹筒里,再把竹筒系在腰间,背好筐箩收摊了。
金氏摆弄着柰果,听着那串铜子掉进竹筒里的响,紧了紧牙根。
季胥牵着季珠停在瓦狗摊前,“给我小妹拿一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