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_凡琳【完结】(103)

  “霍去病墓是茂陵的一部分,后世对皇陵也没有敬畏吗?”朱元璋心中疑窦丛生。

  正常情况下,后朝一般都会派守陵人保护前朝的皇陵,例如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就迁了二十户人家在秦始皇陵附近。

  本朝也依照前例,对秦汉唐宋诸朝的皇陵多有维护。

  倒是没有遣人保护元朝皇陵,因为元朝根本没建皇陵,依照他们的习俗,皇帝们都被秘葬在了一个叫做起辇谷的地方,老朱找不到。

  面对亲爹提出的疑问,一个恐怖的想法钻进了朱棣的脑子:

  后世人不信鬼神,皇陵有没有可能和皇宫一样,也变成了收“门票”的“景点”?

  这个想法显然过于惊悚,朱棣不敢开口告诉任何人,只能暂时埋藏在心底,暗自焦灼。

  “一般情况下,皇陵的陪葬墓都是按照和墓主的亲疏远近安排位置的。”

  “陈皇后葬在了霸陵附近,相当于和妈妈姥姥舅舅葬在了一起,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因罪亦未能下葬皇陵,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也因罪葬在了甘泉宫,只有‘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以皇后之尊陪葬茂陵。”

  “李夫人的墓距离刘小猪的墓已经很近了,但还是没有卫霍近。”明月激动地拍了一下年年的背,“这意味着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吧!”

  诸朝人沉默: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但明女郎这么一强调,总感觉有点奇怪。

  如今刘弗陵的生母“拳夫人”尚未出生;“李夫人”也尚且年幼,正跟在父母兄弟身边学习歌舞,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在哥哥李延年和平阳公主的引荐下成为宫妃。

  其余两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陈离对于自己葬在霸陵颇为满意;卫子夫之前得知据儿“谋逆”后,便对于自己的结局早有心理准备。

  “但茂陵其实挺惨的,据说汉武帝死后没几年,就能在市面上买到他的陪葬品了,之后每一次天下大乱,都有军阀来盗墓,从老登这里爆点金币。”明月惋惜地摇了摇头。

  “不过大多数皇陵都是这个结果,龙凤猪都没逃过,秦始皇陵的防盗机关一直为人称道,但其实两千多年来被盗的次数也不少,李世民名声好,连带着昭陵也颇受尊崇,但盗墓贼可不管这个,在他们眼里,这不是陵墓,这是宝藏。”

  “好消息是,用现代科技勘测后发现,他们仨的陵墓内部应该是完好无损的,咱们现在过去旅游看到的秦兵马俑、昭陵六骏等等,其实都是陪葬坑里面的。”

  “考古队也一直在对已经破坏掉的部分进行保护性发掘,不知道我们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更加重大的发现?”

  刘彻听得咬牙切齿:若明女郎所说为真,恐怕为他建陵墓的那些人监守自盗的可能性更大。

  只要继任者有所防范,就不是什么大麻烦。麻烦的是,朝代更迭之时,他的墓该由谁来保护?

  嬴政听得心头滴血:得知自己的墓室并未被盗,他心中颇觉安慰,但外围的那些陪葬墓也都是耗费诸多民力、钱财建造出来的呀。

  李世民听得气愤无奈:他和观音婢未来肯定是薄葬,为什么盗墓贼还是不愿意放过昭陵?

  “盗墓”一事已经猖獗了几百年,朝廷颁布的法令几近无用,号称薄葬实则厚葬者败坏了薄葬之人的信誉,他已经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保住陵墓了。

  赵匡胤、朱元璋二人颇觉庆幸:明女郎没提,想必自己的陵墓盗得不算严重?

  不要以为得知皇陵会被盗后,这些皇帝就会从简修建陵墓。

  他们只会想尽办法,往主墓室里多放一些珍奇之物,绝不会降低自己“死后”的生活质量。

  如今诸朝学了“天幕五科”,尤其是物化生,想必防盗机关会被设计得更加狠毒。

  但盗墓贼显然也会与时俱进,可以想见,这几个位面的倒斗行业死亡率绝对会飙升,出奇人的概率也大大提升了。

  朱元璋正畅想着自己的陵寝完好无损,突然间脸色大变。

  朱棣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爹终于意识到了。

  后世人旅游竟然真的会去皇陵!

  真不知道始皇帝的彩色陪葬陶俑和唐太宗的六骏石刻画有什么好看的。

  朱棣在心中唾弃着这种不敬先人的行为。

  不过,自己身为一朝王爷,竟然都没见过这两样前朝遗物。

  有机会的话,还真想去看看啊。

  其他几位皇帝也不傻。

  先前那明朝的皇宫变成旅游景点时,他们四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自己的陵墓变成旅游景点,他们也只能无能狂怒。

  乐观的李世民自我安慰一般对长孙皇后说道:“就当后世人专门花钱来祭拜我们吧,一千多年后还有人愿意祭拜,应该高兴才对。”

  其实之前随明女郎故宫一行后,他就一直在想,自己的大明宫在后世也被改造成了“景点”吗?

  可惜明女郎要学习备考,应该没有机会带他一睹一千多年后的长安城了。

  第94章 张家兄弟,故剑情深 刘病已和许平君的……

  “扯远了, 讲回霍去病墓,史书上记载,小霍出征前被刘彻送了几十车吃的, 再加上他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 还很年轻,所以霍去病墓前堆满了零食。”

  “因为卫青墓离得比较远,很多人旅游时来不及去祭拜,还会在祭拜小霍时叮嘱他, 哪些是给他的, 哪些是让他帮忙捎给他舅舅的,感觉这也算是华国人独有的浪漫情怀吧。”

  霍去病别扭地看了一眼舅舅, 小声嘟囔着:“后世人不是不信鬼神吗?”

  卫青眼中也溢出了星星点点的笑意:“明明不信鬼神,却还愿意这么做,去病应该更感动才对。”

  “最后要讲的就是张安世了。”明月也是刚刚了解了这个人的事迹, “大家可能不认识张安世, 他的父亲是酷吏张汤,伯乐是权臣霍光, 哥哥是在掖庭照拂刘病已的张贺。”

  “凭借张汤,他出任郎官;凭借出众的记忆力, 他得到了刘小猪的赏识;凭借忠厚的性情,他被霍光看重, 辅佐这位权臣十余年, 政绩斐然,得以封侯;凭借兄长的遗泽和自己的谨慎, 他又得以在宣帝一朝善终。”

  “大概是因为没有非常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所以现在知道他的人才比较少。”

  张安世这个年纪,当然不应该出现在朝会之上。

  但刘彻提前传召了他与霍光, 二人候在偏殿,此时得陛下传唤,这才匆忙进殿。

  刘彻低头一看,明女郎说张安世忠厚谨慎,但他瞧着,这孩子性子怎么有些跳脱?

  倒是能从眉眼中看出他和张汤的相似之处,父子俩都有一股子聪明劲儿,但张汤内敛、张安世外显。

  因为年纪小,锋芒毕露的样子也不惹人生厌。

  是个好苗子。

  霍光倒是和去病性情不同,举手投足间竟有仲卿的影子,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刘彻不无恶意地揣度着。可惜仲卿绝无做权臣的心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

  和兄长张贺比起来,张安世确实遗传了更多父亲身上的特质。

  他如今刚满五岁,小小年纪已得卫长公主“信重”,虽未在长公主府横行霸道,但也过得肆意张扬。

  父亲张汤仍得上幸,尚未自杀,自己更未曾在朝堂上经历过汉武朝晚期的折磨,必然不可能是一副沉稳不惊的模样。

  刘彻看人的眼光确实有点准:

  霍光整日跟在卫长公主和霍去病身边,自然能经常见到他们的舅舅卫青。

  被大将军的人格魅力俘虏,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十一岁的少年人学习自己崇拜之人的为人处世,倒也不应该称之为“刻意模仿”,不过是“见贤思齐”罢了。

  刘据如今仍住在姐姐府上,但他不可能永远住在那里。

  年前刘彻便为他在宫外选好了府邸,与卫长公主府相邻,开春时便已经建好了。

  刘据当然还未到可以开府的年纪,但刘彻显然不是个喜欢按照规矩办事的人。

  按理来说,都已经开府了,陛下应该给皇长子封一个爵位才好,不然大门牌匾挂什么?

  皇长子府?还是刘府?

  在汉武朝,封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位皇子已经失去了继承权。

  同住数月,姐弟之间的感情回春,似乎和从前一样再无间隙。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平静的海面下仍有暗流涌动。

  如果皇长子被封王,这些隐晦的波动,应该就能彻底消弭了。

  刘彻想等天幕消失后,再做决定。

  于是刘据只能继续住在姐姐府上。

  有张贺为伴,倒也不觉枯燥。

  听明女郎提及自己,张贺颇为欣喜:“殿下,张贺以后真的侍奉了您的孩子!”

  刘据点头,他从不曾怀疑过张贺的忠心。

  但张贺一个大男人,如何在掖庭里照拂自己的孙子?

  总感觉有些奇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