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李世民本人眼前黑了又黑:“朕从未传唤过梁国夫人。”
他是皇帝,梁国夫人是外命妇,就算有什么事,也不可能单独传唤对方。
他从前确实因为卢氏善妒心生不满,让观音婢传她入宫谈了许多次心,但什么两个选择、一坛子毒酒,都纯粹是无稽之谈。
“卢氏年轻时都是个能自剜一目的性子,大家也都能看出她会选择什么了吧。”明月笑道,“她抱起那坛子毒酒就咕噜咕噜灌了下去,连味都没品出来,赴死之心何等坚决,而得知了陛下有意让卢氏喝毒酒的房玄龄急匆匆地赶来,只看到了一个空坛子和抱着坛子的妻子,立刻泪流满面。”
“但饮了毒酒的卢氏并未去世,反倒感觉,牙酸酸的。”明月偷笑了一声,“原来那一大坛子并不是毒酒,只是李世民用来吓唬卢氏的陈年酸醋。”
这个故事显然非常符合民众的口味,想来天亮之后,便会立刻在五个朝代的民间传播开来,到那时,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百口莫辩。
于是李世民急切又渴求地看向天幕,希望明女郎补充一句这只是野史,虽然不能完全消弭这个故事的影响,但也比一句话也不说要强。
明月也确实没有忘记加免责声明:“这个故事有些过于夸张了,首先皇帝单独传召大臣家眷根本一点都不合理,其次房玄龄怎么会知道陛下准备给卢氏灌毒酒?是丞相的事务不够忙,让他还有心思窥探帝踪?最后,这个不是毒酒而是醋的转折,也太有民间故事的味了,合理怀疑是存在一些张冠李戴,比如唐太宗确实不满卢氏,也确实用毒酒赐死了谁,被民间的小说家整合了一下,成了现在流传最广的故事模样。”
宋明两朝的人都击节而叹。
明女郎的记忆力算不上好,对于历史也说不上是精通,但三言两语一分析,竟和事实真相也相去不远了。
卢氏吃醋一事确实记载于开元年间的《隋唐嘉话》中,再往前数便是唐高宗年间的《朝野佥载》记载了任瑰之妻吃醋一事。
二者都并非正史,正史之中,只记载了卢氏善妒被长孙皇后规劝未果一事。
“要我说,李世民是没有好好研读过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管惧内的是房玄龄还是别的大臣,不管吃醋的是卢氏还是别的什么氏,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明月一定要为“房玄龄和卢氏”说话,“李世民觉得房玄龄没有年轻小妾可怜,觉得卢氏没有自己老婆长孙皇后贤惠大度,但真正经历过感情的人都知道,占有欲、排他性都是感情本身的一部分,说不定人家房玄龄和卢氏还觉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可怜呢。”
明月之所以说“感情”,是因为真的不只有爱情这样,亲情、友情都一样具有排他性。
她一直以来都很难说服自己认可那些一边纳妾,一边标榜自己和妻子是真爱的人,这些人还比不上司马相如呢,好歹他摇摆到最后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判他精神出轨。
那些纳妾的,都是既精神出轨又身体出轨。
不过,这样的判定就比较苛刻和现代化了,毕竟是社会风气如此、时代环境所限,要求他们做到一夫一妻无妾实在是有些难度。
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洁身自好的男人,就更应该被世人称颂了,比如明月之后要讲到的最后一对。
有一说一,朱祐樘算不上是个好皇帝,张皇后也算不上是个好皇后,张家更是稀巴烂的外戚,但在一夫一妻不纳妾这方面,他在皇帝里面真的无敌。
也让后世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是在古代,就算是位高权重之人,只要他愿意,也可以做到守身如玉,毕竟你身份再高,能高得过皇帝?
明月这边想着,唐朝那边,房玄龄的后背都已经被冷汗浸湿了,明女郎先前讲的那些,陛下听了虽然郁闷,但也不会迁怒于他们。
可若是牵扯到了长孙皇后,他就算再精于谋略,也不敢就此托大,连忙行礼想要开口请罪,却被李世民制止了。
房玄龄又不是魏徵那家伙,也不是后世野史中的卢氏,怎么敢逆着陛下来、抗旨不遵呢?
他只能闭上嘴,在心里叹气:天幕好的地方也真是好,但不好的地方,也真是让人头疼。
若是陛下和中宫真因此事起了争执,这对于陛下、中宫,乃至天下都不是什么好事。
夜已太深,今晚的朝会长孙皇后便没有跟在李世民身边。
她半靠在榻上,听闻明女郎所言只是轻笑。
吃醋......这个典故真形象。
怎会不酸涩呢?
但二哥有二哥的志向,她也有她的志向。
她想要当贤后,就一定要付出些什么,毕竟世间之事,又怎么可能尽如人意?
第33章 同窗读书,贞节牌坊 王安石到底有没有……
李世民初时也被明女郎影响了, 毕竟天幕高踞苍穹,就算他时常告诫自己天幕并非完全正确,也难免会对她说出的话心生信服。
但看到下方朝臣们担忧的目光, 他猛然惊醒过来, 竟笑出了声:“毒与吾之间,还真是有不解之缘啊。”
有人不明所以,曾经在秦王府当过幕僚的大臣们却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在说哪件事。
房玄龄刚刚被迫噤声;涉及到妹妹,长孙无忌也不便开口;在诸位好友的眼神示意下, 杜如晦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是啊, 陛下病重时,中宫将毒药系在腰间, 誓与陛下同生共死,可见其心忠贞。”
李世民隔空点了点他,笑道:“你呀你, 也是个滑头。”
那时多惊险啊, 自己赴大兄的宴中了毒,疼得死去活来, 濒死之际,阿耶还为大兄遮掩, 否认他下毒残害弟弟。
母亲早逝,若没有观音婢, 他那时便心灰意冷, 奔赴黄泉了。
杜如晦不提及此事,想来也是顾及到了阿耶的脸面。
“宋朝重文轻武的施政策略虽然不好, 但也因此诞生了许多才女。”明月快进到了下一对,“咱们最熟悉的才女就是李清照,王安石的夫人吴琼虽然不是非常有名, 但也是一位填词高手。”
其实这一对夫妻真的挺冷门的,明月能想起来,还是因为前一段看到了一篇赞扬王安石不纳妾的文章,好奇点了进去,下面一通夸赞,还透露了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也没有纳妾。
几天后,明月又刷到了另一篇反驳王安石一夫一妻论的文章,这一篇引用了许多史料,表明并没有实锤一般的史料,能够证明王安石确实没有纳妾。
明月的吃瓜之心就被勾起来了,也开始查证资料,想知道王安石到底有没有纳妾。
但说实话,王安石婚姻方面的资料真的太少了,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明月被迫吸取了一堆变法的知识,至于王安石到底有小妾没小妾,她还真不知道。
刚巧今天要讲夫妻,明月虽然不喜欢宋朝,但也不至于迁怒到王安石身上,而且她对吴琼还是挺有好感的,索性就把这一对夫妻拉出来遛遛。
除了明朝之外的四朝,都震惊地复述了一遍:“重文轻武?”
秦汉唐三朝都是出了名的武德充沛,此时都是满头问号。
宋朝,赵匡胤面沉如水,立刻甩锅:“定是那原本的宋太宗性情懦弱,才施行了重文轻武的策略。”
大臣们争先恐后地附和着陛下,强烈谴责那不知道是赵光义还是赵廷美的宋太宗。
明朝的朱元璋却冷哼一声:“这宋朝打压武将的头,可是赵匡胤开的。”
朱标笑着称是:“宋太祖夺孤儿寡母江山,以己度人,更是极为忌惮武将,才有了后面的杯酒释兵权。”
“王安石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政敌是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喜欢贬谪苏轼,不喜欢洗澡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明月话锋一转,讲起了吴琼,“但对于他的妻子吴琼,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宋人的笔记手札中有多处记载她最擅文,文风以绮丽为主,她的子女也多是文采斐然之辈,不知道是基因遗传还是家庭熏陶,也有可能是二者兼具吧。”
“王安石和吴琼是表兄妹,不过几个子女好像都没什么毛病,只有一个儿子被质疑为是近亲结婚导致的精神病。”明月想到他这个儿子干的事情,也觉得他可能确实有点精神病,不过这件事要放到后面再讲,“王安石的祖父去世之后,他跟着父亲回乡守孝三年,期间一直跟诸多表兄妹在同一所学堂读书,和表妹吴琼应该是有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的。”
明月想了想,还是插了一句题外话:“其实还挺令我震惊的,古代不都是男女七岁不同席吗?祝英台去书院还要女扮男装呢,王安石和吴琼这个时候都十三四岁了,竟然还能同窗读书,可见社会风气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不开明啊。”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在靖康之耻之前?”明月试图完成逻辑自洽,“毕竟靖康之耻中北宋皇室的后妃、宗室的公主郡主们都被迫受辱,士大夫们拯救不了她们,只能无能狂怒,开始对妇女提倡重贞洁轻生命,贞节牌坊的数量也开始与日俱增,对于女性的束缚更是与日俱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