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_凡琳【完结】(47)

  “明女郎这时候忘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句名言了?”刘彻笑道,“难道出宫去做老封君,会比做贵妃舒服吗?那万贞儿可不只是一位贵妃,估计还是那朱见深政事上的贤内助,不然那群文臣们怎么会这么有针对性地只骂她?”

  第40章 文官集团,卫长公主 二娘的主意一向很……

  刘彻正说着, 话音一转,看向了下首的卫长公主:“这世道本就没有公平可言,想改变当然是好事, 朕还怕你没有改变的气魄呢。但凡事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若是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就不要出手。”

  卫长公主惭愧地低下了头:“儿臣受教了。”

  她刚刚面上确实带了些情绪来:若是万贞儿是个男儿,这便是从龙之功,封侯拜相也未可说, 但她托生成了个女子, 便只能在老封君和贵妃之中二选一,前者没有权势, 后者囿于后宫......

  父皇说得对,不管是今日之事,还是从前的窦太主一事, 她确实都有些着急了。

  卫长公主深吸一口气, 告诫自己,一切都要徐徐图之, 谋定而后动。

  唐朝,大明宫凤阳阁。

  皇后娘娘慈爱和蔼, 公主殿下天真烂漫,武顺退了高热, 很快适应了宫中的生活, 这几日都未曾再陷入梦魇。

  此夜也是安眠,但睡前喝多了茶水, 武顺只能强撑着困意起夜,却瞧见隔壁妹妹的房间还亮着微光。

  武顺朝守夜的宫女摆了摆手,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 轻轻推开门,探了个头进去:“二娘,你怎么还不睡?”

  虽说天幕好看,但也不至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吧。

  武二娘趴在窗檐之上,透过窗棂的缝隙看向天幕,闻言笑着回答道:“明女郎快讲完了,马上就睡。”

  武顺见劝不动,也不强求,只能学着从前母亲的样子念叨了一句:“真不知道你明天还能不能起来。”

  二娘的主意一向很大。

  前几日自己病着,皇后娘娘带着公主殿下来探望,都是她来接待的。

  说是探病,但肯定不可能让贵人们过了病气。

  武顺也不知道二娘和她们聊了些什么,只知道妹妹如今加入了公主殿下建立的“娘子军”。

  唉,白日里跟着练功已经很是辛苦,晚上还熬到了这么晚。

  明天妹妹若是起不来,自己便代她向公主告假吧。

  武二娘目送着姐姐离开,眼中依然满是笑意。

  她明天当然起得来。

  不出意外的话,陛下应该会召见自己,给她赐名。

  武曌......武曌!真是个好名字。

  “和朱见深和万贵妃不同,朱祐樘和张皇后之间,却是朱祐樘先去世。而被皇帝捧在手心里的张皇后,后来因为对嘉靖帝的亲妈态度不好,晚年生活也称不上幸福。尤其是她那些骄纵恶劣、草菅人命的弟弟们,朱厚照在位时,都对舅舅们的所作所为心怀不满,等到嘉靖帝践祚,他更不会像朱祐樘一样惯着他们了,所以这一家子外戚最终的下场都算不上好。”

  “万贞儿的亲族也跟着贵妃鸡犬升天了,不过有亲爹压着,她的兄弟们虽然也留下了‘骄横’的历史评价,但小辫子一揪一个准,大错应该是没有犯的,起码朱祐樘登基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清算万贵妃。”

  “当然了,这也被大臣们称颂为是仁德孝顺之举。”

  “万家人虽然回不到从前在锦衣卫里吆五喝六的日子,但作为无子宠妃的外戚,应该也能算得上是平安落地了吧。”

  “说实在话,关于万贵妃残害童年时期的朱祐樘一事和她害死朱祐樘生母一事,都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也有史料记载,万贵妃扶养过朱祐樘一段时间,两人的关系应该没有外面描述得那么紧张。”

  明月想着,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固然很深,但真要比起分量,那当然是储君更为重要,若是万贞儿真的对朱祐樘有不轨之举,恐怕为了大明江山,朱见深也只会强忍着心痛,干掉万贞儿。

  “提到了朱厚照,就顺嘴再说说他,朱祐樘和张皇后像真正的民间夫妻一般,同起同卧,同吃同住,琴瑟和鸣,那朱厚照作为他们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皇家耀祖,说实话,他不傲气谁还敢傲气?”明月很为朱厚照感到唏嘘,“有一说一,朱厚照的心气很高,能力也是有的,最后搞成这样,一怪朱祁镇,二怪他亲爹。”

  “怪朱祁镇也不是我迁怒,这是有理有据的。”

  “朱祁镇宠信宦官、听信谗言,御驾亲征、全军覆没,导致太监们几乎被一竿子打死成了奸宦,御驾亲征也变成了明朝君臣难以触碰的伤疤。所以后面朱厚照利用宦官和文官集团对抗,又通过御驾亲征掌控兵权,才会被骂得那么惨。”

  “哪怕他后来处死了那个宦官、打仗也获得了胜利,依旧没能挽回自己的风评和形象。这就要怪朱祐樘了,要不是他这个当爹的太温柔,把大臣们都给惯坏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他们而言,朱厚照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至今还有流言称,朱厚照无嗣和早逝都是文官集团戕害的结果。”

  文官集团?诸朝的君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清朝的李宝嘉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而伟人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诸朝人虽然没有听说过这些话,但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秦汉唐之时,文官和武官的界限还没有那么分明,弓马娴熟的书生不少,羽扇纶巾的白面书生也可能是以一敌十的猛将。

  但听明女郎的意思,后面的朝代分的还挺清楚的。

  嬴政和刘彻都或有明悟,毕竟他们都被儒生追着骂过。

  李世民和赵匡胤则开始套用他知道的历史:难道是王莽之流?

  若是这明朝有某位文臣,既有王莽的心性,又摒弃了王莽施政时不切实际之处,脚踏实地干实事,倒真有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形成一个可以辖制皇帝、与皇帝打擂台的势力。

  李世民摇了摇头:他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虽然有了科举制,但教育资源和上升渠道大部分还是被世家把控着,想要形成所谓的“文官集团”还要再等很多年吧,天幕已经是在给他们加速了。

  赵匡胤也有同感,他还在发愁武将的问题呢,兵权在他这里的优先级显然更高一些。

  明初的文官虽然没有末期那么猖狂,但已经初现端倪。

  朱元璋则意识到,这可能是他裁撤掉丞相一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显然,丞相消失后,文官集团取代了他们的位置,继续着皇权和相权的博弈。

  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吗?

  “其实朱厚照和刘彻应该很有共同语言,前者喜欢豹房,后者喜欢上林苑,都是被父亲寄予厚望自幼立为太子宠着长大,这也让两人的性情很是相像,两位帝王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一番功业,谥号还都是‘武’,死后都被文官们编排得像个昏君。”

  “不过,性格太过相似的人,是不是也做不成朋友?”明月后知后觉道。

  刘彻朗笑出声,他倒是不介意神交一友,可惜这朱厚照功绩没有他高,并未被天幕选中啊。

  如今他也明白了,明女郎世界的历史里有那么多皇帝,但只有他们五个皇帝被选中,这不是褒奖,什么才是褒奖?

  刘彻的目光随意一扫,便看见了下方悄悄说小话的表兄妹——霍去病和卫长公主,心中不免有些惋惜。

  从前没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去病本就是据儿的表哥,大女儿的婚事完全可以另作他用。

  后来大女儿刚冒出头来的时候,他还真有些亲上加亲的想法,但很快明女郎便说出了并不只有同姓不蕃、表亲也是一样的理论。

  那他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了。

  但其实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就算是生不出来又怎么样?那就直接不生不就好了?

  去病那边若是想要留下后嗣,多找几个妾侍也便罢了,而大女儿这边,她都已经决心要当一个上位者,必然知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不生反倒更好,凭借婚姻将去病这样的猛将拉到自己的阵营,让自己的分量瞬间超过据儿,是完全划算的买卖。

  帝王心中所思所想自然无法告知他人,刘彻只是望着他们笑道:“你们兄妹二人在说什么好事?说出来让朕也高兴一下。”

  卫青显然也早就注意到了两个晚辈的小动作,心下叹气:年轻人总是学不会谨慎。

  要是放在以前,等朝会过后,自己一定又要去告诫去病一番,让他不要仗着陛下的宠信就失去分寸。

  这说小话,往小了说是御前失仪,往大了说就是不敬君父,实在是让人操心。

  但卫青一想到去病还有一个“早逝”的标签在身上挂着,就不忍心再苛责他。

  好在霍去病也不是那种被宠坏了的二世祖,听到陛下发问,便和卫长公主一起,非常自觉地向陛下行礼请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