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这人,脑子活泛,搞出了试吃这一决定,当然,以防有人趁机谋害曹操或者是重要的人,是由死刑犯出来吃喝,死刑,但是死期还没到,郭嘉怕人之将死有这种好事直接给人加了信心,当场暴走。
这一规定,好在确实能判断出好或者不好,坏在一次性拉几个死刑犯出来,确实加大了危险性,也加大了他们平反的可能性。
荀彧为了保险起见,会挑选里面罪名不重的人,细查能否有平反的可能性,当然,也是能够有帮助的人。
谋士,有脑子,有三观,但还真不一定会对每个落难的无辜人都伸出援手。
比如行事作风一整个放浪形骸的郭
嘉便是这样的人,他连自己都不救,更何况他人?
郭嘉献计分析战前局势,攻打刘备、袁绍不会相救,袁家会因为郭图这样的谋士陷入内斗,孙策会因为得罪豪强而被刺杀等等,都一一应验。
不是预言,只是他在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了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世界还真就如他所料,一一发生了。
郭嘉有这样的能力,荀彧也有,荀彧更君子端方些,在人心上却不如郭嘉把握的准。
荀文若不会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郭嘉会,荀彧不会做不敬天地鬼神之事,而郭嘉做的出。
不过相同的是,两人并不会轻易干涉别人的事情,哪怕别人是奔赴的死亡,除非这件事是基于别的考量。荀彧为了更好地控制商户,于是配合郭嘉找了死刑犯们当质量衡量的人,并给了其中部分的人活的希望,从而稳定他们。
当然,再理智的人也有需要违背理智达成的事情。
比如汉室大厦将倾,荀彧坚持匡扶汉室。诸葛亮明知刘备最多三分天下,依旧鞠躬尽瘁辅佐。郭嘉也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依旧随军直到死在路上。
谋士有谋士的算计,谋士也有谋士的坚持。
只不顾,再提“酒”一事,还是郭嘉本人提,曹操实在有些绷不住了。
曹孟德语重心长地劝自己的祭酒,“奉孝啊,太医令年纪也很大了,经不起你的摧残了,少喝点酒对身体也好,军中现在都很少有酗酒之事了。”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酒水可以消毒,于是准备留着救命呢!”
郭嘉看的通透多了,但是还是为自己辩解,“上次我装扮成死刑犯喝酒也只喝了一口,这次我保证,是纯商业行为,我不喝!”!
第70章 化学(三十四)
“奉孝对这次商业行为有什么想法呢?”先开口的是荀彧,曹操对有用的手下是比较宽容的,特别是像荀彧这种,特别有用。
不仅本人有用,有极高的军事谋略能力,而且自带家族光环,荀家给曹操刷了不少好感,从曹操不怎么缺谋士,就能看出来。
当然,不缺谋士也有另一个因素,荀彧这人是曹操的专属人事,给他介绍了六个人才,包括眼前的郭嘉。
也因此,有些人是碍于郭嘉在曹操面前比较受宠信,会让他。
而荀彧则是有种天然的滤镜,那大抵是,这个人,我推荐来的,多少得照看着点的责任心。
帮人找工作还带售后,这种推荐人可不多见。
在三国时期,也就荀彧和孔融。
当然,荀彧的售后是在共事的时候多少照看着点,孔北海的售后是最后和你一起骂公司骂上司,也挺好,不是吗?
荀彧的语气还算可以,这就让曹操不满了,毕竟啊,自家谋臣是在为自家谋福利不假,但是也不能丝毫不顾及他这个顶头上司的意见。
特别是郭嘉,这个军事祭酒的职位是曹操效仿三公门下能人,给他安排的,直属曹操的班底。
“文若,知道你脾气好,别什么都听奉孝的,他这张嘴,真的是死人都能被他说活了,什么事情他都占着理。”
曹操这话看似在批评郭嘉,实则暴露了他对郭嘉比对荀彧更亲近的事情。
荀彧也没顺着曹操的话贬低郭嘉不把脑子用在该用的地方,而是夸起了郭嘉,“奉孝对局势的把控十分之细微,想必这次也不会出错。”
郭嘉一整个上演“得志便猖狂”,不敢靠着曹操,于是蹭到了荀彧的身侧,挤挤挨挨地用自己的肩膀碰了碰荀彧的肩膀,见人依旧端坐如钟也不气馁,对这曹操挤眉弄眼地,语气更是趾高气昂。
“还是文~若懂我。”
文若二字被他拖地极长,好好念个名字,如同唱戏一般,仿佛下一刻就要唱念做打整个全套。
“主公真的,才赢了袁绍,就忘了嘉的足智多谋,袁绍十败,嘉可是分毫都没有说错的,论功行赏,嘉也该多喝一坛子酒。”
酒虫是这样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想起他的宝贝酒。
这种说法倒是让曹操没了脾气,“孤可有少过你一点赏赐,怎么说得活像是在孤这儿受了气一样。”
“没受气,没少赏赐,就是啊,少了嘉不止一坛子酒,郭小嘉啊,真的是好久没喝上酒了,主公就让嘉和酒坊的人联系吧!”
郭嘉一边说一边假哭,假哭还是拿着荀彧的袖子在擦眼泪作怨夫状,真就是一个三国演技派。
看的曹操心梗,“行了行了,你说一下你的想法,也没不让你来负责。”
在郭嘉插科打诨的这段时间,三国的榜单已经出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基建文 南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