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男人的社会地位首先去抹黑他的出身,继而攻击他的品行,他的成就。
抹黑女人自然就盯着她的裤腰带,女人的裤腰带系着她全部的品德,只需要否定这一条, 就足以让其永世不得超生。
你看, 哪怕是个人都知道赵姬和吕不韦的事多半是汉人抹黑, 可翻开一部《吕不韦列传》,满篇的赵姬淫|乱宫闱之事。一而再,再而三。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总不能桩桩件件都是假的吧?
此乃祖宗成法,传统艺能。
但毕竟嬴政认祖归宗的时候,嬴稷嬴小米,堂堂小米大魔王还没死呢,吕不韦疯了才敢这么造。
再说秦昭襄王又不是不能生,真有血统问题,还有个弟弟等着接班。
所以这个说法可以基本被判定为是同期“春申君黄歇令侍妾李环有身,嫁于不能生育的楚考烈王”的变种。[1]
大概率是因为《史记》成书时楚地掌握了民间八卦的最终解释权,编故事的时候下意识走了路径依赖吧。
剧组的筹备会上,孙晶已经理解了做文章的空间,但新的问题又出现:
“赵姬的史料真空确实具有大书特书的空间,但是要违逆被普遍接受的历史形象,需要更加扎实的史学依据。”
现在的记载是假的,那你怎么拼凑出一个更可信的呢?
当然,大家现在只是在搞文艺创作,不用太严谨;
但完全一片空白胡扯的话,那不还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并非。
来看看《千秋》项目目前主要编剧包括哪些人:
遂心,唯爱书写女性逻辑的文青编剧;
李雪亭,骨灰级托古喻今键政狂魔,史同;
悲风画扇,古代史毕业的女频作家,史同;
还有一个萌混过关的方可以,一身低级趣味的文学票友,史同。
《千秋》项目编剧组的史铜浓度,可以说高到丢进炉子里都不至白开一趟火。
而众所周知,史同人内部也是像女生宿舍一样,各有兴趣和专注方向。
一个人闭门造车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误区,带着答案找证据;
但多几个人一起琢磨,就可能会出现左脚踩右脚螺旋飞天的灯泡奇观。
说不清到底是谁提出了什么观点,反正在集思广益、东拼西凑,找了一堆资之后,最终梳理出了一条乍一看比较离谱,仔细一看更加离谱的思路。
*
首先是嫪毐封侯的逻辑线。
《史记》[2]记载: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庄襄王生母夏太后薨逝。
八年,长安君成蛟(庄襄王子,嬴政异母弟)出兵攻打赵国,在屯留起兵叛乱被杀。
同年,嫪毐从赵姬身边的宠宦,一跃提拔为长信侯,被赐予山阳地居住,封河西太原君为封国。
夏太后在历史中原本是一位存在感比赵姬更弱的普普通通母凭子贵的太后,在历史中的全部存在感就是生了个撞大运的儿子。
到死一直被正妻华阳夫人压制,也没有获得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的资格,只能要求独葬于杜东,留下了一句“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当有万家邑。”的慈母发言。
但最新的出土文物证明[3],即使是这位太后,都拥有一座极富规模的庄严陵寝。充分展现在事死如生的秦国当整整十年太后应有的尊荣待遇。
而根据夏姬的姓氏考证,认为夏姬属于韩国人。
长安君成蛟在历史中的唯二两次记载,除了成蛟之乱外,就是在其十五岁时不费一兵一卒,单枪匹马冲进韩国,轻取五座城池,因而被封为长安君的丰功伟绩。
当然,考虑到第二则记载来源是比较离谱的《战国策》,水分比较大。
但如果串联秦汉母后干政的时代背景,不难推测异人从赵归国后,第一时间面对的势必然也有两位母亲安排的政治联姻。
如果成蛟的母亲是华阳夫人的楚系贵女,那估计赵姬和嬴政两位回国也没那么顺利能拿回应有的身份。
所以可以推测得成蛟的母系势力多半是夏后一系的韩国势力。
换而言之,在嬴政继位后的少年时间,秦国上层的外戚势力可能有华阳太后(嫡奶奶,楚系)、夏太后(亲奶奶,韩系)、帝太后(亲妈,赵系)三股势力。
三系互相制衡,共通控制上层朝廷动向,弹压本土秦人集团,并在数年间和各国保持着有礼有节、点到即止的群殴联谊互动。
现在想想为什么韩国地小国薄,百战之地,三天两头被抢,秦人去韩国跟回家似的,却愣是熬到了嬴政亲政才被灭。是不是就合理了。
但毕竟三股外戚势力中韩系最弱.夏太后去世后第二年,靠山倒台,成蛟叛乱,韩系势力集团直接被收拾了干净。
赵系在此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在整天和楚系眉来眼去的吕不韦之外,又冉冉升起一座嫪毐的山头。
地地道道老赢家的成蛟要封侯都得走个政治过场,那么他嫪毐一个外地人凭什么封侯?
在严密精确到苛刻的秦国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下,上一个有这待遇的赵国人,可是奇货可居、押注了万贯家财搞政治投|机的吕不韦啊。
——只能是因为嫪毐在平定成蛟之乱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不管是镇压还是举|报。
这么恰好,《始皇帝本纪》中八年就发生了这两件紧挨着的事。又恰好,嫪毐最后的封地甚至也离屯留地不远。
九年(公元前238年),时年22岁(虚岁)的嬴政到达雍城,举行冠礼。
四月,刚封一年侯的政治新星嫪毐,忽然间有了超级大势力集团,矫诏御玺和太后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为乱。
嬴政闻讯后派出当时身边的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出兵,在咸阳交战,九月嫪毐身死,涉案人员全部捉拿归案。
好,问题来了。
赵姬在哪。雍城。
嬴政当时在哪。雍城。
嫪毐要打哪。蕲年宫,可以理解为秦国宗庙所在地,还是故都雍城。
结果交战在哪。咸阳。
太后宠臣嫪毐忽然拥有了极其雄厚的势力,和秦国正规军打了整整五个月。
期间嬴政除了签了个出兵命令,看起来就是最后战局明朗化了就出了点子钱,下令悬赏嫪毐同伙。中间全程坐山观虎斗,项羽看了都得骂一句作壁上观。
甚至一开始还放心大胆地派出了据说与太后有私的“仲父”吕不韦一起去镇压嫪毐。运动员下场主罚。
更离谱的出现了,坚持浴血打了五个月的内战,最后在悬赏令下,嫪毐的反|动集团又被轻易拿下。
嬴政施施然出现,从善如流地册封楚系贵族势力代表昌平君、昌文君,其余众升爵,贬迁嫪毐所有仆从势力流放到蜀地。
这还不算完。
十年(公元前237年),镇压嫪毐的相国吕不韦受嫪毐连坐被罢免。
齐、赵来访,齐人茅焦劝嬴政不要贬迁太后,唯恐诸侯听闻后更加恐慌秦国。[4]
于是嬴政迎回太后入咸阳,重新居住在甘泉宫。并把吕不韦贬去封地河南。
又过了段时间,给他尊敬的仲父写了封短信,吕不韦自杀。
英明仁慈的秦王陛下也消了气,把嫪毐当年流放的从犯们又放了回来。
这里还要提醒一个小知识点。
秦国的纪年法使用的是颛顼历,每年岁首为夏历十月。
换句话说,秦王政九年末,嫪毐叛乱平定,十年,太后回宫。
那太后情人造|反被镇压,太后全身而退,别国还来劝秦王轻拿轻放,别影响外交关系,然后太后就嘛事儿没有回家,也很合理嘛……?
《史记》在汉宣帝时期被汉庭删减到十万言。竹简时代的删减也很简单,把当年记录条抽掉不就完事了。
删了就删了,但是已经形成的逻辑链不会完全消失。这也是后代要反反复复地追踪索引,探究每一个逻辑矛盾的所在。
所以,为什么犯了错的太后被迁居会影响到外交关系?
赵、齐觐见,不是太后母国赵国进言求情,反而是齐人茅焦劝谏,这事儿和齐国有八毛钱关系吗?
总不能真是汉儒吹的什么圣王之德让年轻的秦王陛下爱惜羽毛了吧?
那只能是因为,嫪毐之乱本质是一场外戚势力之间的宫廷内部斗争。
能打到咸阳帝都还打了五个月,或许是因为交战方与其说是秦国正规军,不如说是楚系贵族势力集团。
所以在齐国人看来,如果赵姬、嫪毐、吕不韦一众赵系势力完全倒台,那秦国将出现一个可怕的权力真空,秦楚集团将再次毫无制衡地掌控政局。上一个类似情况是笼罩六国上空整整五十年的阴影
——宣太后+战国大魔王(昭襄王嬴稷)执政期。
秦楚集团执政,楚国有没有好日子过不知道,其他五国是肯定没的。一旦秦楚有任何摩擦矛盾,分分钟内部矛盾转移向中原腹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