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117)

  这让刚享受了十五年友谊赛的五国如何能够忍受。

  要死了,这个新君连亲妈都救不下来,这日子还能过?

  保,必须保下来。

  太后娘娘那就是我们的旗帜,我们唯一的指望了啊!太后娘娘在,人心才不会散。

  以最后的叛乱结果逆推:

  亲政前如日中天的赵系(尤其吕不韦)势力损伤大半,原本稳坐钓鱼台的楚系根基也不知受到多少动摇。

  最大的赢家就是此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朝堂大权尽归于一手的嬴政。

  甚至通过将吕不韦黜免,其直接一举撤销秦国沿袭至少百余年的相邦(国)制度,从此只设左右丞相,延续至统一立朝。[5]

  合着最后被创最深的只有吕不韦和嫪毐。

  真实历史上嬴政与母亲赵姬的关系如何,后人无法完全得知,只能管中窥豹。

  就是那个所谓被扑杀二子,迁居于雍的太后,在政十年被迎回咸阳。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崩,谥号帝太后,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芷阳。

  始皇政或许因为种种考虑为尊者讳,在统一后的神化活动中将帝太后某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遮掩,本也无甚大碍,自有后人岁月史书。

  又怎能想到,无论赵姬还是他本人,千秋万岁只是空谈,名列汗青却只能任人描摹。

  他们生前曾是最天然的政治同盟,到死后依然是污泥中的同党。

  *

  “在想什么?”

  孙晶已经维持宇宙猫头的表情有段时间了。郑书秋推推。

  “啊?啊!”

  孙晶如梦方醒。

  “问你话呢?今天不是去SE谈筹备会,谈的怎么样了,怎么回来这个表情?”

  郑书秋八卦道,“说好的会帮我看看有没有适合的角色的呢?”

  “!”

  忘了。

  孙晶轻咳一声,在郑书秋的白眼中表示下次一定,并且,

  “对不起,那帮人的交流节奏实在是太快,我都怀疑是不是我真老了,跟不上时代。开了一下午会,迷迷糊糊就出来了。”

  孙晶扶着额头,把大概情况和郑书秋交代了一遍,郑书秋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得到提前透题,心情也好了不少,看孙晶也顺眼起来。

  安慰道:“你不要跟他们比嘛,你历史又不好,又没做功课,跟不上也正常,反正最后写出来的剧本你又不是看不懂。”

  “不,我的意思…

  “正常做古装剧哪有他们这样的?”

  大家不都是约定俗成,一切为剧情服务的嘛?

  需要的时候人物身世、年龄、经历都可以随便改,全看剧情需要,反正就是打个旗号套皮吸引一下观众,凑合凑合得了,大不了制作精细点,找点什么民俗文化啊,服装复原啊,非遗传承之类的炒作下,也算够还原了…

  怎么你还真想拍部正史出来?你这是电视剧!

  做这么细,有多少观众会认真去考据?

  可这些人倒好,梳理剧情之前先恨不得把最新考古进度复盘一遍。方可以还格外积极,完全没有平时病秧子的样子。

  知道真相再瞎编是会更有意思吗?不会觉得戴着镣铐跳舞吗?乱改起来不会有道德愧疚吗?

  明知不可而为之?

  甚至连原著作者都兴致勃勃地去凑热闹。

  这可是在把你的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啊!

  孙晶不懂,孙晶大为震撼。

  孙晶感觉自己上了条贼船。

  *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加更来不及,我回头慢慢还吧,会记得的【躺

  再说一遍,一家之言啊!【敲黑板

  这章作话比较长,塞了些不适合放在文里骗钱的内容。

  ——

  [1]出自《战国策》、《史记》: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于是采纳李园建议,纳李园之妹,怀有身孕后献给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

  幽王登基后,春申君为李园杀害。幽王死,同母弟哀王继位,在位仅两个多月就被庶兄负刍刺杀。负刍自立为楚王。

  这个假瓜的逻辑漏洞更大。估计是负刍杀弟上位后为了自身合法性编的,充分展现了“为了我的合法性,我可以让我爹不孕不育”

  【就说你们楚国人学点逻辑吧真的,很多时候都有种顾头不顾腚的诙谐

  【【唉,但是你看,楚地人编故事的统一性体现出来了,抄就抄吧,连私生子上台第一时间要弄死亲爹的剧本都抄,生怕别人看不出来故事原型

  [2]本章中如无特殊注明,对历史的直接描述皆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次级参考《史记·吕不韦列传》,两者冲突时取前者。

  因为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标注了【累到吐舌

  为什么是这个优先级,因为《吕不韦列传》的逻辑链更加薄弱,时间存在稍许冲突,野史含量更高,怀疑参考了很多《战国策》的同源小品文。

  [3]2004-2008年发掘出土战国秦陵大墓,已被确认为夏太后墓。

  成蛟之乱还有一个很阴间的地方,就是说他为什么等到夏太后去世、自己最大靠山没了、领兵攻打赵的时候才起兵。传统说法是他听说了政哥是吕不韦私生子,然后匆匆就起事要夺回老秦人荣光。

  但按照新的逻辑,显然有可能是他本身就面临赵太后一系挤压到政治边缘的拼死一搏。

  更地狱的是,小故事集《战国策》里写成蛟起兵后本人没死,逃到赵国,然后被抽象的赵王收留还给了块封地。后头牵扯出樊於期流亡的事。

  【这可能也是为了缝后面成蛟生子婴的逻辑。】

  那问题是这样看,整件事就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要把成蛟系清出朝堂的局了哇。绕了一大圈也没逃出你们赵国人的手掌心。搞不好从打赵到起兵全都是赵人集团在演他【bushi

  [4]茅焦劝秦王:茅焦被认为是战国末年齐国有名的亢谏之士,他进谏秦王这一段算是著名言辞小故事和君臣纳谏典范,在《说苑》(没错,又是刘向)和《史记》中皆有记载。【想不到吧,我政哥也能上纳谏明君一桌

  其实《战国策》也是有的,就是把茅焦换头成了顿弱。(刘向UCCU)

  这一段其实也很搞笑,汉儒编人品小文章真的太幽默了。

  首先《说苑》看名字就知道,讲的是《你在古代需要学会的一百个社交小技巧》。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说王太后叛乱之后嬴政大怒,下令谁来也不许劝,来一个死一个,一连有27个忠直之士劝谏全都GG了。

  齐人茅焦也要去劝,周围人纷纷表示你不要命啦!但茅焦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此处省略一段气氛铺垫),周围人直接开始分茅焦行李(二师兄行为原来亦有前例)。

  茅焦进宫,又是解衣又是慢动作的反正一通表演,然后开始正文:

  “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

  挺好懂的,汉儒的道德文章太抽象我就不翻译了,反正就是嬴政听完大为震撼,“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对,他还是刘向的爽文宇宙里政哥儿的第四个爹【捂脸

  可见汉儒YY起来也是一点不比现在轻

  太后被接回宫之后那是狂喜啊,大摆筵席感激茅焦:“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估计司马迁当时也拿到的是同源小品,太史公还是比较有职业操守的,大概觉得这也太扯淡了,所以就很谨慎地采纳了他认为比较可信的部分。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故事逻辑很荒谬,但荒谬的故事能流传下来反而可能说明故事的“结果呈现”含有一定真实性。

  我比较倾向于刘向扯淡小故事的重点在太后那句话:“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就是说使扭曲的变成直的,使失败的转为胜利,安定了秦国的社稷。

  你品这句话。不管逻辑怎么拧吧,反正在刘向收集到的资料里,人们基本认可迎回太后反而是安定社稷的行为,劝谏秦王饶恕太后的都是忠臣,这人数可能还不止一个两个。这个忠肯定不是忠于齐国,对吧。

  [5]政十年,相国吕不韦被罢免,此后秦国历史再未有相国(相邦)。

  参考“十二年丞相啟顛戈”銘文、“十七年丞相啟狀”戈铭文、嶽麓書院藏秦簡、里耶秦簡牘校釋等。

  ——

  别注1:顺便说一下那两个私生子为什么被我忽略了。因为他俩到底有没有也存疑,还是那个问题,孤证不立。

  我们盘一下时间线哈:

  秦昭王四十五年-四十七年期间赵姬和异人同居

  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发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