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118)

  四十八年正月生政哥(此时异人虚岁23)

  五十一年异人跑路,留下赵姬和3岁政哥殿后。

  我姑且算赵姬四十七年时将将遇到异人,年方二八,异人身体倍儿棒,一发入魂。

  等到秦王政六-七年的案发时间,赵姬已经36+了。

  这个岁数能不能生?

  当然也不是不能。区区秦国寿命平均线而已,区区老公扑街的岁数而已,我们女人就是能活怎么了?但是一口气生两个,这个对高龄产妇创伤程度有多大,不用我多说了吧。

  而且赵姬回秦国后三年和子楚没生,后面(按照《史记》)和吕不韦六年也没生,黄金生育期都安全度过,人到中年和嫪毐生了俩。

  嗯,问就是车轮体育生能力强,吊打病病歪歪的皇太子和中年老狗是吧【这个编撰思路也很符合男性固有认知,大就是强[狗头]

  当然,还可以说赵姬本人在养尊处优太后模式下没活到五十岁就死了,都是生孩子生的。你看不生的华阳太后苟到多大岁数,也就比她早四年扑街【生了五个孩子的宣太后:?

  但为什么不能是因为年纪轻轻带着奶娃政,在举目皆敌的邯郸城风刀霜剑寒相逼地熬出来的呢?那可是孤儿寡母整整六年啊。我寻思着赵姬背后指不定打了介绍人吕不韦多少次小人呢。

  后头没过三年好日子,又开始摄政操劳国事+朝堂狗斗+培养儿子。这可不是后宫欢宜香麝香一丈红这种文斗啊。

  秦汉女主干政的工作强度那可是正经的权谋狗斗,看看吕后,再看看《汉武帝》窦王的势力熬了多少集吧,这还是在黄老道学思想指导下的斗争烈度。

  帝太后去世司马迁用的是“崩”而夏太后用的“薨”。

  那是不是接着就要问,无缘无故为什么要编出来两个私生子?

  因为要缝逻辑啊朋友。

  嫪毐的官方造|反口径就是为了这俩孩子,这两个孩子为整个故事的逻辑线提供了重要作用,删掉一切都不成立了。但是旁证是没的。

  退一万步说,真有这俩孩子又怎么样?

  去看看宣太后那俩私生子有什么结局吗。么记载都没有,无人关心哈。

  秦汉母系遗风逻辑下,这两个孩子要是真长成,首先对政治威胁几乎是没有的,要是机灵的话甚至还能收为助力,怎么你们爹被楚系害死了?长大后帮忙收拾楚系呗。嬴政能心大到把太后和老爹塞一窝里去,还容不下俩私生子吗?

  【当然也可以说政哥也一视同仁地讨厌老爹,这我也是可以接受的哈,我这个人别的没什么就是百无禁忌。

  所以“扑杀二子”桥段的唯一用处,是用来佐证嬴政残暴不仁,众叛亲离,残杀骨肉

  【汉儒大概脑补出了一场嬴政破防的大戏

  别注2:再补充一个小点。

  十九年灭赵的时候,有这么一条,“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

  看清楚没有,政哥整死赵国旧都老朋友们中的介绍词“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不是和政哥本人啊。

  然后赵国没了,同年太后也没了。

  骨肉至亲,政治同担,权力斗争,再到国破家亡。这对母子是真的就挺[化了]

  ——

  上章提到《秦谜》。

  李开元先生的逻辑论证方式里面其实就有很多思维定势的地方,尤其涉及到赵姬等女性人物身上就表现得格外幽默。

  比如赵姬在他笔下经常处于【商人吕不韦可以被随便送人安排姬妾】、【无视政令私藏国敌的赵国豪门出身】的贫富二元叠加态。他明明做的是史学推论,但是在赵姬身上却非常尊重《史记》,充分展现了“没有兴趣”的不求甚解是什么样子。

  所以其实我真的蛮好奇,万一哪天赵姬的什么史学发现出土,然后发现帝太后本人原来和吕后宣后一桌的,那平婉墓志铭惨案岂非又要重演……

  不过其实伴随近年来几处秦简出土,基本上儒生2000年来各种遮遮掩掩的底裤也差不多扯下来一大半了,每次看新简整理出来感觉都一大堆人发疯。

  第90章 登月碰瓷

  项目的前期筹备立项工作自然不是开一两个就能完成的, 所以孙晶的噩梦生活一时半会儿还得继续。

  这期间,原著《风月传说》自然也不免有单靠几位史同人难以缝补弥合的一些漏洞,最终悲风画扇去拉了外援, 找来自己当年的教授充当历史顾问,新NPC的加入为大家带来新的视野。

  随着剧本基本成型,正式在官方备案通过后,《千秋》也进入到选角阶段。

  综合考虑之后,最终拟定的剧本不打算拍长。

  原著《风月传说》再怎么精细化改编,终究是一部以史同女自嗨为主要写作目的、玛丽苏女票文为指导思想的NP文,修改掉原本一些穿越者开挂情节,缝补上新的逻辑后,初步拟定拍摄约30集, 从女主角朱岚(赵姬)在赵国邯郸的少年时代开始拍起, 一路拍到朱岚成为摄政太后, 还政退居幕后为止。

  跨越年代较大,除了部分早死的(比如嬴异等),许多演员,尤其是一大堆女演员都需要斟酌是单独一人从小演到大, 还是拆分成几人饰演, 具体的合同、宣传、拍摄形成等更是千头万绪。

  “…噩梦关卡之后, 还是噩梦关卡。”

  编剧遂心率先顶不住了,拉着李雪亭主动举手投降,

  “我一个搞戏剧编剧的,选角我俩就不参加了,反正我俩没什么人脉也没要求。”

  “消息放出去之后收件箱就被报名表塞满了, 单独一个个看的话什么时候是个头。”

  第一次当电视监制的方可以也双目无神, 她只是一个尚未完全病愈的小可怜, 为什么监制也会这么多事。

  她去找靳茜的时候还被靳老板狠狠嘲笑了一通,然后,

  “だが,断る (Daga, kotowaru,但是我拒绝)。”

  “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方,你也不想一辈子依赖我吧?”

  方可以:小猫求求。

  一个一米八五盘亮条顺的帅哥黑着眼圈、垂着眼尾、诚恳祈求的样子,确实也有几分楚楚动人的姿色。

  但靳茜已经对方可以的不要脸行为习以为常,只当她又发gay了:

  “我这边要忙着去海外谈合作,1-2个月回不来,还有,《葡萄》的项目也要冈本彩再谈。”

  她拍拍方可以的头:

  “别这样,被阿祖看到多不好。”

  就算是徐祖年,也是会吃醋的呀。

  求救失败,方可以生无可恋地躺成一滩:

  “再让我待会儿,那边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虑绝望的气息。”

  所以你就来老板办公室摸鱼了是吧?

  当然,说是说选角会,但实际上《千秋》立项的消息一经立案审批通过,就有不少圈内的朋友走各种渠道递话过来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

  随着SE和方可以在圈内打滚的时间日久,合作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方可以和靳茜尽可能避免资本的渗透,也不可能违逆正常的人情往来。

  方可以也不很抗拒这件事。

  在角色形象合适、演技水平过关的情况下,肯定是做生不如做熟,已经合作过的,双方都有更多了解,一些不太能兼容的问题也能绕过试错,及时发现,好聚好散。

  能递话到她这边来的人,要么就是关系不错,要么就是实力不错。SE已经由于回避投资的问题“很不守规矩”了,如果连这种正常的往来也要拒绝,那就太不合群了。

  甚至反过来,平台方最后购买外来公司制作的剧集,考察的也是看是否有知名/成功导演+知名演员/流量/明星+IP+有成功案例的编剧。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公司们将一切都量化成可计算评估的数据,使用尽可能小的总体投资押注在成功率高的领域(比如爆款IP、成熟项目)。

  这当然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风险,可以理解。

  只是,如此一来,平台方的评估部门自然也会制定相应一套标准完成上级任务,什么成功做什么,谁火用谁,市场流行什么热元素做什么。

  层层的转化kpi下,到底是在成功规避风险,还是将沉默的大多数摈弃?将资源优先押注所谓的核心项目,究竟是将马太效应无限放大,还是近亲繁殖将盘子做得越来越小?

  方可以不得而知。

  这些事还轮不到她来考虑。她只能趁着自己尚算一个“优质资源”、趁着SE运转尚算健康、还不用太担忧投资和投放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做出点有意思的东西。

  拉扯几天后,大部分角色就已经敲定得差不多。

  先说一些电影圈过来团建的老熟人。

  唐柏雪正在职业上升期,前段时间最后还是谨慎地进了个校园片剧组里演了个二番女配。这会儿正好有空,率先定下来,扮演女主朱岚的少年时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