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151)

  既然话赶话说到这里,方可以倒是也想起来:这部作品过审评级起步R18。所以到时候以撒能不能有缘看到自己出演的电影,还真得看他的运气了。

  *

  《葡萄》正式开机前,方可以等人还得在京参加《破晓》的首映式。

  作为自己嘴炮了这么多年后第一部担纲制作的电影,李渡鱼教授对《破晓》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甚至恨不得把所有熟悉的业内人士都拉过来镇镇场子,听一听专业意见。

  《破晓》在内部参审上评价极高,甚至有评委说出了“开一时(主旋律片)风气之先”的高评。

  太夸张了,夸张得让李渡鱼害怕。

  一部电影长久的制作过程,会磨平创作者对自己作品把握的准绳。

  李渡鱼之前就是这样,越临近上映心态越是爆炸,时刻处于“我整出来了一部好得夸张的主旋律!”和“不会是放卫星吧?”的两极分化中跷跷板。担心是不是一切都是自己的敝帚自珍,面对评审的赞美,甚至会疑心对方是不是当年也是这样夸那些烂片的。

  以至于这段时间以来,李渡鱼整个人都十分暴躁。天天在网络上大开杀戒、激扬文字,沈城的电影被他轮番批了一圈,仿佛有一种再不说就没机会了的紧迫感。

  好在刚刚放映时如雷鸣的笑声、放映结束后经久不绝的掌声,到底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算是知道啦,创作电影就像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孤独地航行,不知道下一步方向,不知道何时能抵达下一处港口,每天有无数的决策,一个剧组几百号人、几百张嘴等着听你发号施令,你一言而决,却也要承担几百个人的方向。”

  电影放映结束后,李渡鱼躲过又一轮记者采访,找到在角落里的方可以。

  未曾饮酒却有些微醺地叹息:“小方,你真是不容易啊。”

  方可以笑笑。

  很久不见的王院长在旁边冷嘲热讽:“现在知道我当年的不容易了?就你只出一张嘴会说。”

  “一码事归一码事,我知道你王大导演自然是不容易,可不容易也不是你拍成一坨的理由。”李渡鱼马上又铁骨铮铮地战斗起来,

  “说了多少次,骂空调不行不需要自己先会制冷,搞文艺批评也不需要先会拍电影。”

  “你!”王院长气极败坏,“你了不起,你清高,你有本事回回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东西来!”

  李渡鱼眼前一亮:“所以,你觉得《破晓》能票房也不错?”

  王院长:“……”

  方可以觉得有段时间不见,李教授也是越活越年轻了。

  虽然半场开香槟有点不吉利,不过考虑到吃瘪的人是王院长,方可以心中又隐隐有几分幸灾乐祸。

  话分两头。

  虽然李渡鱼最近在网络上大杀特杀,不过碍于各种人情世故,今天沈城也应邀前来。

  刚刚还在和方可以、孙晶他们一起鼓掌祝贺,现下其正在被记者采访:

  “李渡鱼教授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教授,是的,我把他当长辈看待,他对我的批评我也都有看。

  “当然,一部作品总有人喜欢或者不喜欢,李教授第一次做电影,我觉得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是的,我觉得《破晓》很不错,甚至已经是一部优秀作品了,对,我也笑了。

  “如果是我导?可能我会考虑把笑点做得更加密集一点,还有要增加一些通俗的笑话,《破晓》的文艺性感觉还是有点偏高了,可能李教授包括李编剧都是学院派出身,没有那么接地气。毕竟有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大众观众的文艺理解水平啊、历史知识水平,不能把电影作为我们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

  沈城说话的地方离得不远,不过方可以没注意听。

  严格来说,其实这次才算是方可以和沈城的第一次见面。

  但不知为何,现场并无人主动引见二人认识,甚至路过的人士都不约而同,产生一种需要小心翼翼选边站的奇妙即视感。

  方可以表示她绝无此意。

  看完电影后就溜去茶歇区摸鱼的方可以本人其实并未察觉到这份异样,自顾自吃得开心。

  而且由于对方说的话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方可以听在耳中,只觉得那些字符组织成光滑的流体从方可以光滑镜面的大脑皮层上丝滑地流淌而过,不产生半点摩擦就从另一只耳朵溜走了。

  差点梦回高中物理课。

  实际上,要不是刚刚记者发问,方可以甚至都没认出来对方是谁。

  她就说这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为什么好像时不时地在隐约看自己。

  害得她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检查了好几眼。

  沈云见她往那边多看了几眼,凑过来跟她分享最新八卦:

  “沈城之前在自由城不是拍了部血亏的电影嘛,加上这次《秦颂》又被骂得厉害。之前投资他的那家公司连带得元气大伤,那老板在圈子里到处骂沈城报假账、亏空公款,说要把他告上法庭…

  “听说他好不容易才把那头安抚住,最近正在积极走动,想把那部电影运作一下,重新送审上院线。”

  沈云说着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看起来距离变成反派也就差那么一点,“还美名其曰,西边不亮东边亮。”

  “你怎么知道?”

  沈云嘿然一笑:“鄙人不才,也姓沈啊。”

  方可以身体后仰:“你们俩有亲戚关系?”

  敢情这一波叫大义灭亲?

  “呸,说点吉利的,”沈云道,“算不上亲戚,只是同姓,早年间他和我爸套过近乎,后来发达了,我们家就凑不上跟前去了。

  “前几年巴里进军影视行业,请了一大帮人,攒局搞了个很大阵仗的影视IP矩阵,号称八仙巨制。几年下来已经亏了一多半,说起来《秦颂》也是按照这套思路投资做出来的。

  “这不是我家老爷子想不开,就往里头投了点钱,我妈这段时间跟我一个劲数落他。不相信公司里我管控的市场部,非信他那几个老哥们酒桌上的消息,这不就被坑了。现在老爷子正气上头嘛,我们家对他的事就难免上点心。”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一直在反反复复纠结后续,上班又摧折我的灵感,前面一段时间受到影响一直写得束手束脚。

  但是,我今天,忽然仙人拂顶,灵窍大开,终于想顺后续剧情!

  加个更开心下,我去理大纲啦,爱你们笔芯。

  第110章 投雷加更

  沈云说话间, 轻描淡写就将自家往几个篮子里放鸡蛋的事情一笔带过。

  方可以也从善如流,没有往下追问,只当听了个沈老爷子一次普通的投资失败经历, 表示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哇,祝愿对方屡败屡战。

  说方可以对沈城没有丁点好奇心,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算起来,沈城的《光宗耀祖》还是方可以照见这世间的第一眼,是她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完整看完的作品。

  ——虽然是被迫的。

  后面她高强度刷片和世界对齐颗粒度的时候,自然也逃不开这位的作品。

  客观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预制菜,不,预制片商业导演。

  他最早期的作品在方可以看来是比较拥有个人表达的, 只是此君的作品气质比较抽象。一般而言精致利己、孤芳自赏、吝啬狭隘、自卑自亢、离地悬浮…这些毛病中任一甚至任二, 出现在一部电影中, 那尚且可以做做瑕不掩瑜的文章。

  而沈城的自我艺术表达中兼容并蓄,不仅违逆普世价值观,而且充满了其个人对世界与人类狭隘的理解,透着一种深海鱼类的抽象性。

  方可以大受震撼。

  那两部所谓讲述“人心幽暗处”, 实际讲“拜金女与小镇男”、“大小姐与艺术文青男与现实姐”分分合合的作品, 虽然评论两极分化, 居然也拿到了不错的票房。

  不高,但相对于其低廉的制作成本来说赚大了。

  方可以一查时间线,当时正好大批量的同题材电影上院线,沈城确实又是该类型里头标新立异的,表达自我思考的一个。

  就好像在一群呼唤着“要爱情不要面包”、“真爱至上”的作品中, 沈城写金钱让爱情不堪一击。

  时势造英雄!

  由此可见, 方可以觉得, 本地观众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接纳度果然还是很高的。

  此后的沈城似乎深刻剖析了自己出道作品的成功原因,并毅然决然,将被诟病严重的“艺术表达”部分彻底舍弃,一路在商业片道路上策马狂奔。

  他善于捕捉行业热点,并且在热点潮流的基础上嵌套、翻新,并搭配其最擅长也是普世度最高的喜剧进行元素组合,甚至连剧本看起来都人山人海,像是一大堆旧产品的打乱重组。

  除了内核支离破碎,反转已成执念,剧情逻辑一塌糊涂之外,确实要啥有啥。

  对观众的唯一要求,不过就是能手动装卸自己的脑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