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通传过去半个时辰,隋木莘才出现在院落中,一来就听丫头说:“您说今夜要在外住,房内没有点香,床铺也还在整理……“
隋木莘满不在意:“没那么讲究。”说着就要进房。
他大步踏入房中,而后,定住脚步,看着对方一如既往,醒后略显苍白、不掩冷冽的面容,怔愣许久,才喃喃“大哥”。
轻,略带生疏与怀念,仿若叹息。
直到玉霜唤他“过来”,隋木莘才抬腿,飘去桌边,陷进木椅。
他没问大哥何时醒如何醒,只说了些自己的事。“今天有朋友请我听戏,我就去了。”热茶暖身,隋木莘恢复镇定,语气越发自然:“府里人来戏院找过我。”
玉霜:“那为什么不早回?”
“戏一开唱,不能停的。我只是去捧个人场。”
玉霜说:“梨园中没有听过这一规矩。”
隋木莘笑了,他今夜总是笑,时不时视线就飘远了。他没有问,为何不爱看戏的大哥会清楚戏的规矩。
“今晚月色很好,不该论戏。”他说完,自己又沉默了。
顺他的话,玉霜望向窗边。
暴雨过后,繁星点点。
一束月光自窗棂切入,恰好落在两人之间。玉霜干脆掀开纱帘,回头,隋木莘没有看来。玉霜说:“月亮在外边。”
“地上也有光。”隋木莘仍旧低头。“天边月、地上霜,都一样的,是反射后的幻象。月色其实在人眼中……”他弯了弯眼:“和心中。”
一墙之隔,隋和光听二人交谈。
这府上,他猜不透的人只一个。
编造和玉霜的过去,撒一个极易被戳穿的慌,为什么?
难道当时他就看出来,壳子里的人不是玉霜?但如果能一眼断定,为什么见到真人了,又不相认?
难道他也和隋和光一样,受某种钳制,不可说穿身份?
第15章
隋木莘与“大哥”两年不见,回府第一面,是逮着“星星”“月亮”,叙着漫天的旧。
隋和光有些恍然。十来岁,他与隋木莘最亲近的时候,晚上功课提前做完,无事,就陪过弟弟赏月观星,木莘爱天文,看见一颗星,就能说出它的名字。
隋和光边读闲书,边听了一耳朵的“北斗牵牛织女银河”,还有连声的“和光”。
隋木莘不爱叫他大哥,当着外人面,会叫哥,私底下就是直呼名字。隋和光骂过一两次,也懒得纠正。
他不是守旧的人,满纸礼法条条框框,不如兄弟亲近。
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几年后,隋木莘会瞒着他,南下念书。
隋木莘念书的四年间,过年也不回家。只在某月阴历十六,隋和光收到过信,开头是“往天上看”。
隋和光看一会信,又看一会星星,就就把信收进了竹盒,他以为弟弟服软了,结果那年年末,他依旧没见到隋木莘。
他就是这样的性情,读书人的烂脾气,话不说透,要靠人猜。
隋和光气的从不是弟弟的逃跑,而是隐瞒。
就比如今夜,隋木莘和玉霜没聊多久,就说“大哥好生休息”,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不多时,提着布袋走出房间。
片刻后,隋和光从房中步出。
玉霜还盯着隋木莘离开的背影,渐渐地,面色流露异样。“我见过他、见过这个背影,是戏班还在沪城的时候。”玉霜回忆着,笃定道。
隋和光眉梢轻动。“见过几次?”
“至少三次。”
隋木莘的学校离沪城还有好几百里,他要看戏,也不跑到沪城……除非,有人邀请他去。
这两年南方民主搞得热闹,学生激情很大,沪城便是一处革命中心。
隋和光漫无边际地想着,玉霜继续道:“很奇怪,我对您兄弟有印象,但从没有见过他的正脸,只有模糊的身影。”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四年前,他坐在角落里看报纸,那天晚上,旧军阀一个军官死在戏院,戏班被迫转移,我也随班主到北方谋生。”
玉霜说到军官时,咬字稍重。隋和光有心关注,无心深问,他的心神都挂在弟弟身上。
什么样的人,会刻意藏住脸?又是什么人,去戏院还会看报纸?
玉霜说:“他今晚见我,说的都是你们之间的旧事,就像……是在确认身份。”
隋和光道:“既然他知道的比我们多,就总会再来试探,且安心等着,照常行事。”
*
一个时辰前,租界,良友书坊。
书坊是二十年前欧洲人开的,经营不善,刚变更主人,旋梯尽头,一人穿灰袍,窗牖透进光影,而他隐没昏暗中,正在取书。
男人说:“老师很想念您,我来宁城访问前,他一直嘱咐我拜访师兄——好戏就要开场,您要是留在北方,就会错过许多。”
隋木莘道:“我没有正式入学,您这声师兄,我愧不敢当。”
男人说:“一道程序的事。我这次来宁城,一是为探路,二是奉钧座之命,请您回去。”
隋木莘取好书,落座,听完这夸张的奉承表情没有变化,只抬了手,男人本能要走过去,但出于忌惮他止住腿。
这时他看清青年捧书的名称,“中国禅宗史”,表情有一刻的奇异。
听说对方夜视很强,是老师偶然寻见……绑来学校的,当时隋木莘正处理尸体,额心一击毙命,心狠,手稳,天生的刺杀好手,却说“今后一心研究”。
男人打量不久就收回视线,对于奇人异事,知道太多不是好事。
出乎他的预料,隋木莘放回书,居然点头,说——“再等半年,宁城这出戏演完,我带一人回去。”
“那人是?”
“星星。”隋木莘郑重道。“月亮。”
“……需要协助吗?”
“不用,戏一开唱,主角不下场,观众不登台。”
探子走了,给隋木莘留了一张戏票,是今天接头时用的。
隋木莘半张脸迎着月光,另半张陷入黑暗,他想:戏开场了。
谁都再走不成。
他向来淡然温和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并不浓厚悲伤,仿佛早知某种命运,企图翻转它,又失败,最后只能接受。
*
“驻军到处征税,一个月,多了营业税、牌照税、特种执照几种,商会不满,派去几个代表谈,都被拒之门外,商户现在求隋家出面……”
一条大犬冲进房中,在隋和光脚边蹭,打断林三的汇报。
这是隋和光养在港口的狗,亲信怕他这几天养伤无聊,给弄回隋府了。
这两天隋靖正去了北平,隋和光就通过地道,回到自己的北院,和玉霜一起听亲信汇报。
给他编的身份是——大少在府上的的暗哨。
林三就看着,主子的爱宠跑到另一位先生脚边去,想舔鞋,被轻踹开屁股,嗷地叫唤一声,看起来很是欢快。
林三:“……”
他匆忙给下属眼神,让他撵狗出去。
狗眼未必不识人,许是嗅到了相似的气味……他更笃定玉先生和主子的关系。
隋和光至今不娶妻,不养外室,这是很没道理的——单凭他那张脸,就曾经惑得人报纸公开示爱,但他从不回应。
外人道隋大少是难得的庄重人,但身边老人都记得,大少十六七岁时,也曾夜夜留宿百乐门,替一个歌女捧场,这段情事也是落水听响,没了波澜。等他二十岁进军队,三年又三年,再无动静。
也有高官抛出橄榄枝,隋和光不拒绝,不答应,借对方势力,生生把隋家萧条的茶业公司做大了。
亲信对玉霜恭敬,自然不是因身份,而是——他能近主子的身。
有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暗地叫玉霜“少夫人”了。
狗还在叫,见玉霜皱眉,隋和光道:“洋人送的小东西,你不喜欢,送回港口去。”
话虽如此,他逗弄狗时的神色可温和得很。
门外传来烈犬撞门声,玉霜将说的话再被截住,隋和光把茶壶往地上一扔,犬吠停了。亲信敲门,熟练地送来一套新茶具。
狗和人一样,认主。
玉霜咬一口茶水,压住心头燥意。房外狗吠渐歇,蝉鸣阵阵,从窗看出去,站岗的人在乘凉,树下拴着一条狗。
玉霜评:“林三这群人,看着散漫,做事倒是利索。”
隋和光回:“张弛有度。毕竟人不是枪,逼太紧,枪也是要走火的。”
前夜管家死,林三等人清理现场娴熟。死人真正闹出波澜,是在昨天早上,隋靖正动身去北平时。
尸体从他院中的房檐落下。
佛寺才炸,为免再引军队注意,隋老爷没叫警察,草草埋了尸体,下午,他临时加派人马,护送自己按原路去北平。
多事之秋,战事将起,他要去北平打点关系。
隋和光:“后天在和盛饭店订一桌,你见见我几个老朋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 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