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的皇冠_二太爷【完结】(182)

  梅齐·戴里尔领导的共和国政府对于国家的统治十分无力,他出身太差,又没有功勋,不被上流社会所接纳,重新选举的议会议员们常常与政府官员冲撞,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司法豁免权本身就是一种特权,被剥夺土地和财产的某些贵族并不满足于表面上获得的尊重与荣誉,时刻想要恢复当初的权势,一旦迪特马尔表现出颓势,他们就会第一个举起反旗和王国里应外合……不然罗曼共和国也不会半个月都没撑过就投降。

  危险的谣言在罗曼共和国的大街小巷扩散着,最广为流传的谣言称:迪特马尔为了尽早结束与罗曼王国的战争,打算将罗曼共和国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罗曼王国。同时,一首被竞相传阅的攻击迪特马尔的反诗也被巴伯随信附上,这首诗的作者是罗曼共和国国民自卫军第3步兵团的一名上尉,他称迪特马尔的这种行为对于革命事业是一种‘背叛’,诗歌号召罗曼共和国人民站起来淹没兰德·兰恩这虚伪的恩人和他危险的礼物。

  “这是真专制,假民主!”

  “罗曼共和国实质上是迪特马尔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废纸粉碎机!”

  “那群迪特马尔盗贼背覆王室之血,嘴巴里喊着什么‘自由或死亡’,却用我们的自由换来了强加于我们的暴政!”

  ……

  在罗曼共和国的自由之子俱乐部有不少人受类似言论影响,对迪特马尔产生了敌意。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他们便认为迪特马尔人若向他们征税,便是他们的敌人。

  他们不需要这样不过问他们意见的和平,而当民间有人发起调查,他们又认为迪特马尔理应为他们的共和国领土完整而战。

  共和国、共和国,罗曼共和国,不管是利奥波德十一世,还是梅齐·戴里尔,似乎谁也不明白共和国究竟是什么意思,谁也不清楚,就是德兰一手扶植起来的那些自由之子俱乐部的议会议员们也不清楚。

  只想要得到却不讲究付出,那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情,何况罗曼共和国是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个人。

  自由、平等、博爱!这都是很好很好的词,来自于共和国的每一个词都是很好的,但是,凭什么罗曼共和国认为迪特马尔会无偿给予它这些呢?

  自由也好,平等也好,博爱也好,军队买不来的东西,当然是要用钱来买的。

  感到庆幸吧,罗曼共和国还有钱,迪特马尔对罗曼共和国经济上的要求并不高,和罗曼王国的横征暴敛相比,只是要求罗曼共和国和迪特马尔建立共同的市场,按照一定比例持有迪特马尔的国债而已。

  人们以为,如果他们不再迷信世袭君主制而坚信民主共和制,那就已经是非常大胆地向前迈一步了。实际上,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

  迪特马尔共和国无论如何都是代表着迪特马尔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代表着罗曼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前该怎么打交道,现在也还是该怎么打交道。

  共同的意识形态向来都只是加分点,而不是关键点。

  更何况现今的罗曼共和国除了以上两点外,它偌大的国土对迪特马尔来说,除了能够供养在其境内的罗曼军团外,也没有更多的好处了。更不要说这些好处并不是通过罗曼共和国议会议案表决得来的。可以走这样的形式,但往往没有必要。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罗曼共和国如何能够依靠几声呼喝得到?

  德兰作为执政的心足够冷硬,她只管向罗曼共和国要求迪特马尔应该得到的东西,至于罗曼共和国的脸面,他们既然不要,她又有什么好顾及的。

  她自认为自己没有去谴责这批没脑子的巨婴,就足够仁慈了!

  收到巴伯的信后,德兰随即写了回信,要求立即逮捕参与印刷诗歌的罗曼共和国国民自卫军军官们,同时写信给梅齐·戴里尔,告诉他:“如果你的内政部长和警务部长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你就不会看到迪特马尔人在罗曼共和国境内逮捕罗曼人这种令人感到耻辱的事情了。”

  作为应对,梅齐·戴里尔代表政府提起公诉,使得反诗作者被送上议会进行公审,议会判其有罪后,其作者也被逐出了军队。

  梅齐·戴里尔向德兰提出了辞呈,但德兰没同意:就当前情况来说,一个无能的罗曼共和国领导人要比一个有能的好得多。

  无能在这时,并不能认为是一种罪过。

  罗曼共和国的现状不得不让德兰重新考虑战争过后,对于已占领的赫塔利安地区的政策。

  如果想要迪特马尔和整个赫塔利安都休养生息,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联邦制,让被征服的每一位君主都继续当他们各自国家的主人,当然,条件要有利于征服者。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她现在就可以恢复罗曼共和国当中几个公爵的爵位做一番尝试。另外一条就是统一兼并这些国家,如果是这样,她想迪特马尔的军队永远都不可能休息了。

  很快,德兰就有了实践这种想法的机会。

  由东方军团和赫塔利安军团组成的迪特马尔军队已经集结在了赫塔利安地区被占领的施泰因策伦堡,德兰还没有赶到前线,在当地的部队正按照她沿路发出的指令稳步向前推进。

  进行过短暂休整的卡弗兰人不甘示弱,采取了行动,在庞斯特勒姆大公国与共和国军队相遇了。

  然而,出乎德兰意料的是,等她赶到时,她面前的卡弗兰人竟然开始撤退了。

  几天后谜团解开了——在卡弗兰发生了政变。艾哈迈德二世被赶下台,接着便宣布退位,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他的妻子艾谢·哈芙莎改称为‘艾谢一世’,卡弗兰人宣布由这个女人继承帝位。

  4月初,新生的女皇差遣使者来到波尔维奥瓦特,提议签订卡弗兰与迪特马尔的互不侵犯条约。

  迪特马尔和卡弗兰并没有任何一寸土地是毗邻而居的,两国之间除了罗曼王国,还隔着一个赫塔利安。

  罗曼王国是卡弗兰人的盟友,那么……是了,两国之间只隔着一个赫塔利安。

  --------------------

  作者有话要说:

  人们以为,如果他们不再迷信世袭君主制而坚信民主共和制,那就已经是非常大胆地向前迈一步了。实际上,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

  ——卡尔·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第132章农民有农民的汗水

  西比尔对卡弗兰人的提议十分谨慎。

  通过和卡弗兰大使的交谈,她大致知晓了卡弗兰政变的详情:

  卡弗兰神圣帝国已经和迪特马尔进行了数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收益,还严重亏空了国力,加重了底层民众的负担,现今胜利已然无望,皇帝还想继续战争,这激起了军方的普遍不满。

  谁也不知道罢黜皇帝的计划是何时在皇后艾谢·哈芙莎心中形成的,她是皇帝的配偶,是卡弗兰的皇后,西比尔派驻卡弗兰的大使从来没能通过官方渠道与这位皇后陛下面谈或者进行特殊的对话,只是知道这位皇后挥霍无度,每次参加舞会的裙装都是崭新的。

  若是没有近卫军帮忙,艾谢·哈芙莎终将一事无成。

  在艾哈迈德二世准备亲往前线,御驾亲征时,政变发生了,近卫军趁皇帝熟睡时在王宫里活捉了他,然后艾谢·哈芙莎立即昭告天下,废黜了他。

  “奥赞·基里奇伯爵刚好被任命为了近卫军军需官,这让他能够趁职务之便动用军饷争取军官们的支持。”大使说。

  “他和女皇陛下的关系是?”

  “情人。”这位大使毫不避讳地说起了自家君主的私密事,“我们的女皇陛下甚至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您不必担心我们女皇陛下政策的独立性,基里奇伯爵夫人是永远成不了卡弗兰神圣帝国女皇的。”

  真是不错的个性。西比尔认为自己喜欢这位女皇对自己的定位。

  “我们无意与贵国继续战争,但一无所获的战争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对于我们的女皇陛下而言,她希望能够效仿卡弗兰大帝,扩张领土和创造通往新世界的通道,我们拥有南部的出海口,现在我们希望在北部也拥有畅通的海港。”他说,“相信贵国也希望拥有一个统一的赫塔利安市场,一个一个国家地签订贸易协议很麻烦吧?在这方面,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啊啊,这是打算用赫塔利安的利益来弥补自己战争的损失吗?那些给卡弗兰人提供补给的小国君主此时知道这位新女皇的打算吗?还是说同样的乐见其成?

  西比尔笑了笑:“如果只是这样,应该并不需要我们迪特马尔。一个出海口而已,你们卡弗兰要拿到手不是很简单的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相爱相杀  女扮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