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比尔没回答,她发出一阵类似于小猫的细小呼声,似乎就这么会儿,她就睡着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算是大概梳理一下时间线。
第157章我们人
1569年3月14日,迪特马尔发布了对卡弗兰正式的宣战宣言和告民众书。
在发起进攻的前几天,德兰是在离边境很近的莱帕骑士封地度过的,这里的种马场在整个赫塔利安都闻名遐迩。马场主人冯·施佩伯格作为预备役骑兵上尉已经参与了当地的征兵行动,不日会与迪特马尔人一起并肩战斗。
莱帕位于一片美丽的森林中,当德兰刚刚到达这里时便看到了一排种马。
这里碧空如洗、春光明媚,四处的景致如画,充满了和谐,德兰认为这对于将要进行的战争而言,是一个吉兆。
这是赫塔利安王国边境的一角,也是她在战争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宿营地,她没想过竟然会那么美丽。
真想要西比尔也来看看,但,还是太危险了,西比尔还是老实待在后方负责后勤才更让她感到安心。
当德兰骑马经过马场主人宅邸时,便看到一位妩媚动人的年轻姑娘。细密的葡萄藤的阴影清清楚楚地投在栏杆上,门前的台阶上则是与之相对的一片带光斑的随风轻轻摆动的凉荫。那位妩媚动人的年轻姑娘正在努力擦洗二楼的阳台,一条花头巾裹着一张俊俏白净的脸。
德兰听到自己的一名副官情不自禁地低声惊叹:“多么漂亮的景色和人啊!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漂亮!”
于是她便让这名副官去询问住所的问题。
后来她便知道,其实这名年轻姑娘就是马场主人的妻子。
总司令部的人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女主人前一阵子刚刚生下一个孩子,于是德兰便被邀请做了孩子的教父。
这样,她便与这个家庭建立了联系,从对卡弗兰的战争再度爆发到战后一直没有中断。
3月16日凌晨3时,迪特马尔正式发动进攻。
由于这个方向的森林地带可供军队支配的地域过于狭窄,德兰只能投入两个军团,对卡弗兰边境实行突击。作为精锐的近卫军团都留置在原地。
迪特马尔的进攻在边境只遭受了微弱的抵抗,根据炮声,德兰判断与她当面的敌人只是寻常的民团或者警戒部队。不是没有受到有力的阻击,赫塔利安军团时近中午才突破边境线,到达卡弗兰境内。
卡弗兰新上任的那位总司令算是个聪明人,他布置在卡弗兰边境的部队形成的是一种‘应付各种情况的部署’。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准备实施防御的态势,但是,它也可以根据两国政治或者军事形势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部署,尽管迪特马尔人会从可能的各个方向发动突袭,但这些军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应过来,针锋相对,完成反攻。
不过,这种部署可惜就可惜在,制定计划的人与执行计划的人,往往并不在一个步调上。这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卡弗兰人给德兰的印象是,虽然有之前的战争例子在,但卡弗兰的统帅们大概没有或者是尚未估计到她会那么快发动战争,因此未能将本土强大的部队统一协调地投入战争当中。
她的军团在进入卡弗兰境内后便开始分割,然后在指定的战场会合,她想要和敌人主力进行决战,但卡弗兰人为了避免和强大的敌军交战,不由自主地开始后退,然后一退再退,而之所以会进一步后退,还因为卡弗兰的第二军司令厌恶声望不高的女皇宠臣(偏偏他又受对方指挥),他竭力拖延时间不与主力会师。
虽然会师理应是所有指挥官的主要目的,但他觉得自己有再恰当不过的理由:他觉得如果听从总司令的命令,会使自己的部队遭到危险,他认为他最好在迪特马尔军队的左右两翼撤退,一方面可骚扰敌军的侧翼和后方,另一方面可以诱敌深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本土作战,极大地降低作战难度。
和迪特马尔的军团制相比,卡弗兰应用的还是落后的贵族领兵制,前者的军事战略都出自一人之手,上命下达,效率极高;而后者,往往谁也不服谁,总是会让本来还算安稳的局面变得更加糟糕。
艾谢·哈芙莎对军队的掌控力完全不及她,哈亚特·凯斯胡劳之后,在她选中的那位新总司令做出一番成绩前,这种军事上的混乱必然是要持续上好一段时间的。
德兰得知此事后,不由得哂笑:“让他们去争吧,让他们对每一分权力都锱铢必较去吧。看看花多长时间他们才能争出来一个结果,再看看新的那个总司令在位置上能够待上多久。”
有人说艾谢女皇和那位巴克莱将军跟西比尔与她很像,但怎么会像呢?那时候她们还有时间,而艾谢和这位巴克莱,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时间了。
德兰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时间。
当然,那都是后话,回到目前的战场地图上,如果要拿下卡弗兰属赫塔利安,就必须拿下卡弗兰属赫塔利安的城市拉赫莫堡。
这首先就要求她在进攻的头几天必须突入卡弗兰纵深50英里,占领皮奥尔加附近的詹姆士提马河渡口。
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詹姆士提马河地段有一个陡峭的峡谷,坡度很大,大炮根本没办法运输上去。附近的桥梁都被抢先一步炸毁,迪特马尔军队若是在此停滞不前,卡弗兰人就会赢得时间在河对岸陡峭的高地上组织防御,届时就更难完成拉赫莫堡附近桥梁的突袭了——卡弗兰人很可能也会炸掉那座桥。
詹姆士提马河附近的渡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跳板。
尽管德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东方军团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从进攻一开始,她就和这个军团待在一起,在突破边境、粉碎卡弗兰人在后方的抵抗后,这个军团的前卫部队于3月19日晚占领詹姆士提马河渡口。
第一步取得圆满成功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步,那就是不要顾及友军是否与己保持同步,要一鼓作气挺进到拉赫莫堡。只有给人敌人以突然袭击,才能在敌人感觉危险有所行动前夺下大桥。
这一行动有极大的风险。
事态如德兰所愿,军团突击恰逢敌人的薄弱位置,虽然不断遭受反击,部分战斗也激烈异常,但士兵们仍将其一一粉碎。
东方军团左翼的赫塔利安王国军队奉她的命令歼灭沿途的残余敌军,因此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右翼的赫塔利安军团正为争夺伊玛皮尔蒂城激战;与此同时,近卫军团才在3月21日在图尔彭塔地区占领通往拉赫莫堡的公共道路。
东方军团在此时已突入敌军纵深70英里,不仅将友军,而且将边境地带的敌军远远地甩在身后,还有60英里就能抵达她的目标锡纳洛瓦河桥梁了!
东方军团还能继续保持这种速度吗?卡弗兰人一定会调动他们的精锐部队对这个缺口发动反突击,同时,他们随时都可以在东方军团的后方——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切断军团的补给线。
总参谋长巴伯·博蒙特为此曾提醒过德兰,但德兰并不想由于这种迟疑让幸运女神从自己的指尖溜走,她认为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扯住对方的裙子,然后抓住对方的手臂,最后一口气把对方拽到怀里来。
巴伯听着德兰的比方,一语双关:“对于一名淑女来说,您真的是太粗鲁了。”
德兰摊了摊手,表示她就是这样的淑女。
巴伯于是继续问:“您能否……我是说能用多长时间可以到达拉赫莫堡?”
“4天。”德兰回答道,“如果4天之内到不了目的地,我们就无法指望能够完好无损地占领大桥。”
冬天时,军队便能6天完成120英里行军,在天气已然逐渐暖和的现在,德兰认为这个要求不难达到。虽然步兵们往往跟不上骑兵,能赶上骑兵的只有同样用马拉着的大炮和弹药车,强行军时,总会有超过一半的人掉队,但布切瑙芬之战证明了东方军团的士兵信誉很好,就算迟到也赶到了。
况且夏日也不需要带行军帐篷,士兵们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行军。
而且这些掉队的部队能够给前卫部队一定的安全感,他们往往能够自行组织战线,拦截追兵,否则军团的背后一定会遭到敌军攻击。
东方军团的两个骑兵师在德兰决定再次出发时,便马不停蹄往军团战利品的拉赫莫堡进发。两个师一路上多次击退敌军进攻,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门曾在离总司令部不远的后方树林扎营,不幸遭遇敌袭,作战当中,一个包扎所里面的6名军官和32名伤员也被打死,并且遭到了残忍的肢解。
像是当初丰查利亚群岛里迪镇的血腥献祭仪式,零零散散的,德兰也见到了好些类似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相爱相杀 女扮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