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家宴
十日后,凌七带着调查结果回来了。
看完信件以后,郎温书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庭院里那株半枯的老槐树出神。
秋风卷着枯叶落在窗沿上,像极了他此刻堵得发闷的心思。
凌七去阿肆的家乡,竟真查出了“证据”。
信件上的字迹工整,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扎进了他的眼睛。
“阿肆老母王氏,卧病三月有余,邻里皆证其前阵子归乡后,每日于床前奉汤药,未曾出村半步。淮水县令已具保书,盖县衙印鉴,确证无误。”
信件在他的手里发皱,然后成团。
他活了六十余载,在朝堂摸爬滚打半辈子,什么栽赃陷害、借刀杀人的伎俩没见过?
可巫睢这步棋走的确实天衣无缝,叫人找不出半点纰漏,甚至连县令都为其作证。
莫非淮水县令被收买了不成?
“大人,那流言案……”心腹站在一旁,见郎温书脸色铁青,话也说得迟疑。
郎温书将信件扔进香炉里烧了。
证据链断了,巫睢那边又守得滴水不漏,此刻若是强行追查,反倒会落个“构陷同僚”的话柄,太后必然解离发难。
郎温书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不甘:“既抓不到传谣之人,那就先换个法子。”
他走到桌案前,将东方景明为官以来所有的功绩都梳理了一遍,又把霍骁在帮助下做成的大事也梳理了一遍,方才交给心腹。
“你去联络‘闻四方’‘墨香斋’这几家书坊,让他们根据我写的内容进行合理填充,然后编撰成书,刊印售卖。”
心腹接过纸张,郎温书补充:“尤其要把东方侍中带头捐粮以及夜奔江南的事写的细,写的详,写的真。另外再去茶馆酒肆打点,让说书先生把这些事编成评书,每日里循环着讲,务必让京都城里的每一个百姓都清楚东方侍中的品行为人。”
心腹领命而去,郎温书静坐思考。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阿肆一个护卫,怎值得巫睢如此大动干戈,甚至要收买一个县令去做假证。
而且从时间上来看也不太现实,从京都到淮水县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要五日的路程,巫睢根本来不及安排这些事。
这里头应该是有其他猫腻,只是他还没有查到。
不过没关系,他有的是时间查,有朝一日肯定能查清。
而眼下最要紧的事就是扭转流言。
这件事办起来应该不难,毕竟东方景明和陛下的关系摆在了那里了,想来流言传出来之时,陛下应该采取了和他一样的行动,不然这几日怕是早就闹得满城风雨了。
所以,他现在这么做,不过是添把柴加把火,让东方景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已。
如此,很快就应该会有成效。
......
......
不出郎温书所料,短短五日,东方景明的风评就彻底扭转了。
最热闹的要数城南的“缘来茶馆”,说书先生一拍醒木,惊得满座茶客放下茶碗。
他指着手里刊印成册的传记开口:“闻四方和墨香斋都出来东方大人的传记,所以今日咱们就继续说说一说东方大人!”
“听了这么久,且问诸位,今夏汛期,江南堤坝决口,流民衣食成患,是谁用自家私库筹粮,连夜调运三千石粮食?又是谁带着匠人冒雨加固堤坝,七天七夜没合眼?”
台下立刻有人接话:“是东方侍中!我表哥在江南当差,说东方侍中那时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还在堤上给流民分粥呢!”
说书先生点头,醒木再响:“没错!不仅如此,塞北闹饥荒时,东方大人一家也是最先捐粮的商户,如此贤良心善之人,谁人不喜,谁人不爱!可偏偏有人见不得东方大人好,偏生抓着一处诋毁,不提半分功绩与忠良,这不是眼红是什么?要我说,此时当祝愿陛下与东方侍中长长久久,我等才能祈愿安居乐业!”
满座顿时一片附和,茶碗碰撞的脆响盖过了街角零星传来的童谣调子。
而书坊刊印的书,也因说书先生今日的举动被一抢而空。
消息传到工部时,东方景明正蹲在铁匠炉旁,看着匠人将烧红的铁料捶打成弩箭的机括。
火星溅到他的官袍上,烧出几个小黑点,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那逐渐成型的机括皱眉:“这里还得再打磨,不然开弓时容易卡壳,送到军营里会误事。”
这些时日他找老工匠恶补相关知识,终于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侍中放心,小的这就改!”铁匠连忙拿起砂纸,手都不敢抖。
韩伍站在一旁,递过一块帕子:“东方侍中,与你说个好消息。方才我家小厮来报,说街上这几日都在讲你的功绩,尤其是那茶馆里的说书先生,简直快把你夸上天了,甚至还带头祝愿你和陛下长长久久,而那童谣则是彻底没人唱了,谁家小孩敢唱,回家保准屁股开花。”
东方景明接过帕子擦了擦手,耳尖有点发烫。
东方景明强行转移话题:“陛下那边的收成如何?”
红薯差不多到了收果的时间,于是今日早朝的时候,霍骁决定亲自去收。东方景明很想陪他一起,但工部这边实在忙不开,只能打听询问。
韩伍道:“陛下那边收成极好,一株苗至少能有六斤收获,如此全部收下来,能获千斤有余。”
东方景明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个收成还是不错的,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塞北的粮食就完全不成问题了。
“那栈道呢?修复的进度怎么样了?”东方景明拿起案上的图纸,上面用红笔圈出了被冲毁的路段,“再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若是雪封了山路,冬日的时候粮草就运不到塞北了。”
“栈道那边我加派了五十个匠人,日夜轮班抢修,再过十日便能修好。”韩伍拍着胸脯保证,又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得感谢一下楚衍副将,若非前几日他向陛下请命,调了镇北军的两个队过来帮忙,光靠工部这点儿人,怕是要误了工期。”
东方景明看着图纸上的红圈,忽然觉得心里踏实。
但一想到边疆十二部的人明日就要抵京,东方景明的心又忍不住突突起来,一来是怕他们闹事,二来他是迎接的特使,将与昭和一起去迎接,也不知道能否诸事顺遂。
......
......
次日清晨,东方景明跟着昭和一同赶往城外相迎。
秋日的阳光透过车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他腰间的木牌上。
东方景明看向昭和:“漠北部族的首领性子野,说不定会故意刁难,公主紧张吗?”
“为何要紧张?”昭和骄傲的抬起下巴:“他们若是敢造次,本公主必好好惩治他们一番,倒是景明哥哥你,要不稍微放松一些?衣服都抓皱了。”
“......”
东方景明悄然松开衣服,只觉丢脸丢大了。
窘迫间,忽然尘土飞扬,边疆十二部的首领在烟尘中显露了身形。
虽说都是首领,但也有领头羊。
近年来巴尔图部的势力飞速崛起,其他十一部都以其为尊。
目光扫过去,为首的巴尔图首领耶律臧身材魁梧,眼神看起来就像鹰隼,当其扫过马车时,里面满是审视。
“公主殿下,金安!”耶律臧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手按在腰间的弯刀上,语气算不上恭敬,“听说大乾今年闹完饥荒,又闹水患,今时这日子还好吗?”
昭和端好身份:“可汗若是想知道大乾的日子好不好过,不如先尝尝我们的新收成。”
话音刚落,内侍就端着托盘走了过来,盘子里放着几块热气腾腾的蒸红薯,外皮剥得干干净净,露出金黄软糯的果肉,还带着淡淡的甜香。
耶律臧愣了愣,显然没见过这种作物。
他犹豫着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意瞬间在舌尖散开,比草原上的奶糖还要绵密。
他猛地睁大眼睛:“这是什么?竟有这么甜的粮食?”
“这是红薯,”东方景明笑着解释,“冬日里能当粮,平日里能当菜。”
耶律臧的眸光微变。
看来探子带回来的消息有误,大乾根本没有收到天灾的影响。
不过没关系,还有人祸不是吗。
耶律臧惊讶的赞叹了新作物,便随着二人进宫了。
朝贡宴上,无人提“边疆摩擦”一事,反而左一句右一句全都在问新作物。
东方景明自然不可能傻到倾囊相授,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
宴散后,霍骁刚回到明华殿,就见一个穿着王府服饰的小厮候在门口,手里捧着烫金的请柬。
“陛下,夫人让小的来送请柬,说中秋佳节时想请东方侍中一家到王府吃顿晚饭,正好避开中午的宫宴,就算做家宴。”小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夫人还说,陛下也要来。”
霍骁接过请柬,笑着递给东方景明:“中秋团圆,一家人做在一起吃个晚饭倒也不错,你觉得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甜宠文 楚天江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