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_天已无涯【完结+番外】(156)

  “大人就收下吧,不说全部收下,好歹将这些瓜果带上,不值当什么,路上垫垫肚子也是好的。”

  几位乡长面色恳切,连连劝说,曲花间拗不过,最后只好象征性地收了些瓜果吃食,稍微贵重些的都拒绝了。

  启程的时候,水泄不通的人群自发让出道路,供曲家的车马前行。

  百姓们站在路旁,有的面露不舍,有的眼里噙着泪水,也有人在众人看过去的时候轻轻挥手告别。

  不知是谁起的头,人们陆陆续续跪下来,顷刻间宽阔的道路上便跪倒了一片。

  “大人慢走啊!”

  “大人一路平安!”

  “祝大人前程似锦!”

  “将军,您也保重。”

  “学生恭送夫子。”

  除了曲花间,人群中也有跟同行其他人告别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曲花间走到一起的,也都是些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善之辈。

  曲花间素来喜欢骑马赶路,此时却拉着穆酒躲在马车里,不肯露面。

  不光是渔湖县的百姓们舍不得他,曲花间自己也舍不得这里。

  除了青岱县,他在渔湖县待的时间是最长的,这里还是他亲手建设而成,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前来相送的百姓,虽不是都认识,但大多都是熟面孔,如今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如何不叫人不舍。

  曲酌和祖父单独坐在另一辆马车里面,他掀开车帘,看着外头的百姓冲父亲依依惜别,下心有些感触。

  十里长街,百姓自发泪别,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做到?

  而这人,竟是自己的父亲,虽无血缘关系,但他早已将两位父亲看做亲爹,也暗自发誓,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强大,温柔,照拂苍生。

  车队行进得并不快,但从水榭到城门口也不过两刻钟的功夫。

  原以为出了城便能加快速度,没想到城外官道上也依旧人山人海。

  时值初冬,地里的庄稼早就收成了,百姓们没有挡路,俱都站在道路两旁的旱地里。

  田地的主人也顾不得旁人将他们的田地踩紧实了不好翻耕,混在人群里目送着车队离开。

  一直到车队走出了板栗村的地界,才总算没有了前来相送的百姓,赶车的杂役们连忙加快了速度。

  出发的第三日,幽州下起了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落在枯黄的杂草上,光秃秃的树枝上,以及马车顶棚上。

  像是老天也在给众人送行,这场雪下得并不大,连素来凛冽割人的北风也温柔。

  越往南走越是暖和,赶在大雪来临之前,车队走到了冀州地界上,这里依旧只是小雪。

  路过沉水郡时,与他们同行南下的赵平安与曲花间等人和白家兄弟告了别,回到王府。

  大部队继续往南走,穿过冀州抵达京都时,这里终于没有了雪。

  京都地处中部,一年也没有几场雪,如今还没到下雪的时候。

  内城,北门外。

  小皇帝带着所剩无几的朝廷官员亲自出来迎接曲花间。

  留守京都的林茂和秦枫紧随其后。

  虽然曲花间当皇帝已是天下人心照不宣的事,但他还是恭恭敬敬朝小皇帝行了礼。

  小皇帝自小见惯了徐广义目中无人的样子,朝中官员素日里也是只有徐广义在场时才会跪拜,拜的是谁也不言而喻。

  就连身边伺候的宫人,对他也是多有怠慢,从不曾主动朝他行过礼,他还从来没见过这副阵仗。

  曲花间虽没有跪拜他,只是弯腰行礼,却连带着在场所有人都弯下了腰。

  原以为自己只是被迫来走个形式的小皇帝,也对曲花间生出一些好感。

  接着众人便浩浩荡荡地往皇宫而去,小皇帝还将曲花间请上了御辇,两人同乘而行。

  御辇上,小皇帝赵辞幼怯生生地看着曲花间。

  他知道,自己能在城破之后活到现在,是因为穆守疆想让这个人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

  也不知道自己交出禅位诏书之后,这个人会怎样处置自己。

  虽说是当了足足八年的皇帝,可赵辞幼到底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即便在水深火热中浸润了八年,面上也藏不住多少心事。

  那份忐忑太过明显,曲花间看着和儿子差不多年岁的小皇帝,忍不住面色温和地安抚了几句。

  回到皇宫后,赵辞幼便在朝堂之上取出了早已写好的禅位诏书。

  曲花间接过诏书后,名正言顺地入主朝堂。

  虽是还没举行登基大典,但文武百官纷纷改口称陛下。

  赵辞幼作为太上皇,暂且被安置在一处昔日嫔妃居住的宫苑中,每日惶惶不可终日。

  刚刚接过朝廷这一班烂摊子,曲花间整日忙得脚不沾地,也没空顾及他,便嘱托曲酌时不时去看望一番,以作安抚。

  曲酌自然是谨遵父命,他刚到京都,还没找好学堂,暂时不用读书,便时常约着白家兄弟去看望赵辞幼。

  好歹是兄弟,虽从小就没见过面,赵辞幼还是对白珩白珏多有依赖。

  且曲酌与他年纪相仿,又继承了曲花间的温和有礼,也让他感到亲近。

  没多久,几个小少年便成了好友,赵辞幼也总算走出阴霾,还翻出宫中藏书与兄长和好友一同研读。

  -----------------------

  作者有话说:完结倒计时ing……

  第141章 登基

  徐广义为了守住京都更多时日, 在弹尽粮绝之际,令人抄了富户的家,强抢粮食财宝以支撑军队开支。

  后来富户们被抄完了,他又打起了世家大族的主意。

  他手握兵权, 将领们皆是他的心腹亲信, 对他唯命是从。

  与曲花间对付江南世家的迂回婉转不同, 他手下之人直接带兵冲进世家府宅光明正大地抢夺。

  这也遭到了不少反扑, 与他一党的官员死的死, 伤的伤。

  徐广义靠着这种方式在没有外来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了许久, 终究还是没能守住京都。

  粮草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耗殆尽,到最后,整个京城几乎成了个空壳子,只剩下一堆人, 和不能吃的物品。

  曲军进城的第一时间, 便是赈济百姓, 解救粮荒,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收拢了民心。

  徐广义逃跑时卷走不少搜刮来的金银细软,但因为他搜刮来的东西太多,还剩下了一大部分, 被随意的堆在属于皇帝的私库中。

  赵辞幼禅位时将私库一并交给了曲花间,被他全部充入了国库。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最让人曲花间满意的,是不用自己动手, 就能解决世家大族和那些贪官污吏。

  如今的京都,局势竟比江南一带好得多。

  城中没了世家和权贵,剩下的一众小官不足为惧,曲花间十分轻松地便接手了所有权利。

  唯一美中不足的, 便是朝廷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他带来那些幕僚人数太少,根本填不平短缺的窟窿。

  自古以来新皇登基便会开恩科,录取天下英才为朝廷补充新鲜血液,曲花间也不例外。

  不过要开科举也是明年的事了,如今函待解决的,是与燕王的君子之约。

  当初两人说定,谁先入主京城,另一方就要俯首称臣,可燕王输了先机之后,便回了徐州,至今没有半分动静。

  曲花间派杜山君两兄弟带着人跑了一趟,求见燕王却被拒之门外。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毁约的时候,赵辞晟却亲自来了京城,带着能号令他手下兵士的兵符和前朝敕封的王印。

  成王败寇,可他靠着君子之约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曲花间并没有为难赵辞晟,也没有薅夺他的王位,只是收下了兵符和封地,让他做了个闲散王爷。

  燕王手中产业无数,即便没有了实权,日子也不至于太差,且能保全家小和手下所有人,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也没有什么怨言,还主动将手下有才干之人和章家家主引荐给了曲花间。

  曲花间大喜过望,并未介意那些人曾为燕王做事,一番考核之后给安排到了各个部门任职,也算是减轻了一小部分朝廷无官可用的负担。

  至于章家。

  昔日曲花间同顾家合作,想以他们的力量逐个将其他世家消磨殆尽,可惜成效不佳,只吞并了一个王家。

  反倒是燕王,用手中楚家的势力和章家除去了同在苏州的陈家,还将手伸向了秦家,吞并了他们家大半势力。

  秦家遭到打压,为求自保,也曾向曲花间求助过。

  可当初他们犹豫再三没有给过一句准信,后来找上曲花间,他整日忙碌没顾上搭理他们。

  好在如今天下大定,秦家得了残喘之机,赶紧向曲花间投诚,主动放归了手中的奴隶,还低价将田地卖给了佃户们。

  章家、顾家 、秦家皆做出表率,剩余的林家和李家也不得不弃卒保车做出同样的动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强强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