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25)

  三姑只有两个哥儿,如今都嫁了出去。

  林穗是十月份成的亲,婚事办的很简单,只男方那边摆了几桌喜酒,请了县城的几个亲戚。

  府城这边没给消息,离着这么远王瑛他们又刚刚安置下来,陈容不愿劳烦他们再跑一趟。

  李氏惊讶道:“穗儿成亲了,不是说明年才成亲吗?”

  曹坤道:“是黄家那边着急,穗儿自己也乐意,两相商量下来就把婚事办了。”

  提起这个弟婿曹坤不太喜欢,黄永仗着自己读过几年书,说话总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嫌弃曹坤是做脚行的商人,每次见面都是不冷不热的。

  时间久了曹坤也懒得搭理他,自家几个表兄表弟读书比他厉害多了,也没见像他这样目中无人的。

  不过这些话只跟林秋念叨过几次,其他人没提过,毕竟都是亲戚不愿意闹得太难看。

  一顿饭吃到日头偏西才散场,大伙步行着回了家。

  曹坤还得去客栈去瞧伙计们,约好明天一早过来跟着王瑛去拜访粮行的东家。

  晚上王瑛带着元宝进了试验田,距离上次来已经过了大半个月,元宝高兴的在里面蹦蹦跳跳一会儿揪个果子,一会摘朵小花。

  王瑛则把这这段时间赚的银钱清点一下,明日拉到钱庄都兑换成银子省的占地方。

  从开业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共赚了四百七十多贯,加上之前剩的银子,如今手里又有六百多贯钱了。

  距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试验田里第二批的蔬菜也已经陆续成熟,目测过年前后还能卖一段高峰期,把这一茬菜卖完手里的银子至少能攒到一千两!

  明年再攒一年,差不多就够在府城买自己的房子了。租房住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妥善安置下来才好。

  收拾完钱王瑛又看了看青岩这几日留的字条,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海边都结了冰不能乘船,只能坐车往回走。

  前日抵达徐州,路程已经过半。

  他们这一路也是走得颇为艰辛,南地气候温暖,北方天气寒冷,过了淮河秦岭,气温陡然降低。尽管穿的足够保暖,几个人还是先后染上风寒。

  一行人在附近的县城休息了四五日才继续赶路。

  越往北走路越难行,有的地方积雪一尺多厚,马车行驶在上面十分艰难。

  幸好中途遇上一队押送粮饷北上的军队,领兵的将领曾在冀州任统领,正是卢老先生的侄子,粱伯卿曾与他见过一次。

  卢将军带上他们一道前行,有兵马在前面开道,后面的路程快了许多,再有十日差不多就能到冀州府了。

  王瑛高兴的抱着儿子转了两圈,“元宝,再有十多天你爹就回来了!”

  元宝现在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了,对十也有了一个概念,掰着手指道:“爹爹回来每天都能陪着元宝玩了吗?”

  “是,爹爹还能陪元宝一起堆雪人。”

  “┗|`O′|┛嗷~~”小家伙高兴的手舞足蹈。

  “不过爹爹要回来这件事不许跟别人说哦,这是咱们俩的秘密。”

  小娃捂住嘴点头,“嗯!元宝谁都不告诉!”

  王瑛揉揉他的小脑瓜,“走,回去睡觉。”

  *

  翌日一早,王瑛带着曹坤去了杨氏商行。

  来的时候杨德光还没到,伙计给二人沏了茶让他们稍等片刻。

  曹坤小声询问,“嫂子,这府城粮行的价格怎么样?”他手里的银子不算多,怕价格太高运回去赚不了多少钱。

  “粟米前段时间是一百五十多文一斗,现在价格可能会低一点。放心吧,这是府城最大的粮行,他们这若是价高别的粮行只能更贵。”

  曹坤点点头,忐忑的等了半个时辰,杨老板才姗姗来迟。

  冬天天气冷他不愿来的太早,见到王瑛和曹坤,问清来意后道:“眼下整个冀州都缺粮,我手里的粮食也都是从外地收购来的,除去成本,粟米最低只能给你一百一十文一斗,灰面一百七十文一斗。”

  这还是看在王瑛的面子上,旁人来了粟米最低是一百三十文一斗,百姓零买是一百五十文一斗。

  这个价格已经十分便宜了,要知道县城如今粮价最低还是二百四五十文一斗,运回去可就是对半的利润!

  曹坤听后十分高兴,他身上带了二百多两银子,都换成粮食运回去,赚的钱大伙分一分也能过个好年了!

  这点小生意杨德光还不放在眼里,叫来下面的伙计带着曹坤去安排粮食,自己则跟王瑛攀谈起来。

  “近来王大人身体可安康?”

  “伯父身体还好,前几日伯母生辰,派人去给送了鲜菜过去。”

  杨德光也听说了,只可惜他攀不上关系,夫郎想要去送礼都没有门路。

  “什么时候有空劳烦王掌柜帮忙引荐一下。”

  王瑛含糊的答道:“一定一定。”

  两人都有事忙便没说,等曹坤这边安排好粮食后王瑛便回了自家的铺子,马钱子和田驹已经把菜摆好开门营业。

  天气太冷王瑛没让青芸出来,自己负责称重收钱,忙碌完坐在火炉旁,像元宝似的掰着手指数相公还有几日能到家。

  第111章

  马车行驶在冰天雪地里,尽管车上升了一个小炉子,但那点温度根本不足以抵挡严寒。

  北风一刮,透过车缝钻进来,冷得人直打哆嗦。

  “阿嚏!”陈青松揉揉鼻子,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陈青岩赶紧把被褥帮他裹得更紧一些,“冷吗?”

  “还行,哥咱们什么时候能到家啊。”

  “快了,再有六七日就到冀州了。”

  “我好想娘啊……”陈青松声音有些哽咽,把头靠在大哥的肩头。

  他毕竟才十三岁,放在后世这么大的孩子刚小升初,陈青松早早的开始跟着兄长和老师出门游学了。

  陈青岩心疼的抱紧弟弟,心里也是酸涩得够呛。

  自己好歹还能在试验田里看见阿瑛和元宝,弟弟却是整整一年的时间,家里的亲人一个都见不到。

  陈青岩在试验田里留字条说他们一行人先后染上风寒,他和青淮还好,吃了几日的药就减轻了不少。

  师父和青松略微严重,反反复复总不见好。

  原本想多歇几天,但他们能歇,军队的人不能等,若不跟着士兵们一起走这一路怕是更难行,年底前恐怕都到不了家了,没办法只得咬着牙坚持继续赶路。

  另一辆马车上,陈青淮将炉子上的热茶递给老师,“您喝口取取暖吧。”

  粱伯卿端着茶并不喝,喝完还得下车小解,一出一进攒的那点热乎气就都散光了身上更冷。

  “不知道还得赶几日的路才能到冀州。”

  “着急了?”

  “还好。”陈青淮还不知道娘亲已经到了冀州,心里照比堂哥和堂弟并不算着急。

  “行了,别胡思乱想了,将《尚书》中的商书伊训给我背一遍。”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

  马车一直行到未时终于抵达长亭,卢将军下令扎营休息,陈光和粱安赶紧把马车赶到避风的地界,让老爷和少爷们下来方便,顺便烧水煮粥熬药。

  热粥煮好陈青岩赶紧给弟弟端了一碗过去,喝完热粥又喝了一碗汤药,身上方发了些汗。

  陈青岩赶紧拿厚褥子给他围上,“困了就睡一会,小解就拿这陶罐先用着,千万别吹了风。”

  “嗯。”

  陈青岩下了马车关好车门,又去了师父那辆车看了看。

  “老师怎么样了?”

  粱老擤着鼻涕道:“没事,死不了。”

  “您别总说什么死不死的,您得活到九十九岁,看着我们兄弟三人步入朝堂呢。”

  粱伯卿被逗笑,“九十九,你倒是敢说,那不是跟老妖怪似的,松儿怎么样了?”

  “他刚喝了药,发了身汗睡下了。”

  “别着了凉风,好好养几日应该就没事了。”

  陈青岩倒是不太担心弟弟,反而担忧老爷子,之前去莱州的时候就得过一次伤寒,这次回来又闹了一次。

  上了年纪的人,哪经得起这样三番五次的折腾,眼看着头发都花白了不少。

  “您一定得保重好身体啊。”

  “你要是闲着没事就去把《孟子》默几遍。”

  陈青岩哭笑不得,看老师这精神头应该没啥事,嘱咐了两句回到自己的马车上。

  翌日一早,继续前行。

  今天天气不太好,刚走了不到二十里路就下起大暴雪,风雪实在太大了,哪怕是有军队开路依旧走不了。

  卢将军直接改道去附近的镇子驻扎下来,等风雪停了再继续走。

  陈青岩他们一行人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去了镇上,这一待就是七八天,等再次启程的时候已经腊月二十了。

  *

  冀州这边,除了王瑛知道缘故,其他人都快急疯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