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田驹和陈方在扫雪,田驹这个名字还是王瑛给改的,田大牛总觉得像小名,出去办事叫起来也不好听,索性给他改了一个顺口的名字。
田大牛还挺喜欢自己这个新名字的,别人叫了老名字还不高兴,非得改口叫新名字才行。
“东家起来了。”
“怎么不见小马?”
“大清早就出去了,说是给王大人府上送菜去了。”
王瑛这才想起来,今日是王家夫人的生辰,前几日就嘱咐了马钱子别忘了给府上送点菜,结果自己忙的忘了,亏得他还记得。
“你们扫吧,扫完去吃饭。”
王瑛来到东屋,见木头和春生哄着元宝穿衣服。小家伙把头埋在被窝里,死活不出来。
冬天就是这样,离开被窝哪都是冷的,愈发怀念起庄子上的火炕。可惜租的房子不能擅自改动,不然他高低把几间卧室都盘上炕。
“元宝还不起来吗?那我可带着木头和春生去外面堆雪人喽。”
被窝里的元宝像蝉蛹似的蛄蛹出来,露出红彤彤的小脸蛋,“我也去!”
“那还不快点穿衣服。”
元宝左一件右一件套上厚厚的棉袄,头上戴着小虎头帽子,整个人像年画上的娃娃,可爱极了。
王瑛没忍住,抱起儿子左右脸蛋各亲了一口。
“快让田大哥给你们留一块雪,晚了就都扫走了。”
几个人孩子登登跑过去,将院子西边的一小片雪留下,拿着小铲子开始堆雪人。
玩了一刻钟灶房的饭菜也熟了,李氏吆喝元宝进屋吃饭,元宝磨磨蹭蹭不愿去。
王瑛道:“你进去先吃饭,等你吃完阿父就把雪人堆好了。”
“好,那阿父一定给我堆个最好看的雪人!”
“去吧。”
元宝乖乖跟着两个哥哥进屋吃饭,王瑛玩性大发,拿起铲子堆了个四四方方的海绵宝宝,不多时又在旁边堆了一个派大星。
上辈子看的动画片都快忘干净了,只有这两个角色印象比较深刻。大四临近毕业,压力比较大,那时天天拿这部动画片解压,听着海绵宝宝那魔性的笑声,压力顿减。
正当他准备再堆个章鱼哥的时候,元宝吃完饭了,看着院子里“奇形怪状”的雪人,小嘴一撇哇的哭出声,“阿父堆的雪人一点都不好看!”
“哈哈哈哈哈……”王瑛笑的前仰后合,逗小孩真是太好玩了。
吃完饭照例去铺子开门,天气越冷生意越好。
一上午的时间铺子里的菜就卖的差不多了,下午未时不到,铺子里的菜清空,王瑛关上门回来家。
快到家的时候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王瑛疑惑的走上前,青岩前几日说要回来了,不可能这么快就到家。
进了院子王瑛跟门房陈方打听,“谁来了?”
“小的不知,听老夫人叫她妹子。”
难不成是三姑来了?王瑛急匆匆的朝东屋走去,刚到门口就听见屋里的笑声。
敲了两声门走进去,只见东屋榻上坐着一个圆脸的中年妇人,光看长相王瑛一眼便猜出她的身份,青淮的跟她有七八分相似。
“这是四婶吧,王瑛见过婶子。”
方菱点点头,“阿瑛,我听靖哥提起过你,聪明又能干的孩子。”
“四叔谬赞了。”
“坐下吧,刚才听大嫂说你在这城中开了间铺子,生意还行吗?”
“生意还凑合,足够一家的开销了。”
“那就很好了。”
李氏感叹道:“多亏有阿瑛在,不然遇上这么大的水患,我们怕是早就……”
方菱拍拍她的手,“嫂子是有福之人,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婿。”
寒暄了片刻王瑛得知,四婶子是特地从鄯州过来的,明年青淮科举,四叔在任上走不开,只能让夫人回来陪伴。
四叔家另外两个孩子太小,天气寒冷加上长途奔波怕他们受不住,便都留在鄯州由方菱的母亲照看着。
方菱跟李氏有十多年没见过面了,乍一见面都是唏嘘不已,特别是李氏因为这段时间的奔波明显苍老的不少,两鬓都有了几根白发。
“一晃咱们都老了,孩子也都大了。”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如今什么样了。”
提起儿子方菱便红了眼眶,她已经两年多没见过青淮了,当娘的哪有不惦记自己孩子的,这次说什么都要过来陪着他一起到科举结束。
第110章
方菱这次来也不光是为了儿子,还想着帮相公活动活动关系。
自打陈靖被调到鄯州后,花了两年时间将鄯州治理的十分出色,前两年考评都是上等,如今到了第三年,如果不出打错应该可以平调回好一点的州府。
陈靖的年纪不小了,过了年四十有二,在古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年纪,他这已经算是即将步入老年了,若再不能更进一步,很难入京。
方菱的祖家就在冀州,她家中三个兄长,除了大哥继承祖业外,其他两个哥哥都在上京为官,二哥是从五品的大理寺少卿,三哥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
若是能得两位哥哥帮忙,在吏部走动好关系,明年考核后能把陈靖调回莱州、冀州就好了。
除此之外方菱最关心的还是儿子的科举,“眼下已经十一月份了,也不知他们回没回来,年底赶不回来怕是会耽搁了县试。”
“四婶不用担心,粱老比他们三个还在意这次科举,不可能让他们误了时间。”
这话确实不假,粱伯卿对儿子那一片淳淳教诲之心比陈靖都强,也是这爷俩对了眼缘,这么多年相处的堪比父子。
方菱这次来身边只带了两个仆从和一个婆子,王瑛将西厢房收拾出来让她住下。
这院子租的时候就小了,只是那会儿没钱就一直凑合着,看看夏天冰棍的生意怎么样,若是能像冬天这么赚钱,明年兴许就能在府城买套自己的房子。
*
年关将至,王瑛将准备好的年货,找了脚行分别给三姑和大舅那边送过去。
上次大舅那边来信的时候说今年都不容易,不让王瑛他们再送年货,但眼下手头宽裕便不想断了。
没想到大舅那边也是这么想的,腊月初六年礼便送了过来,除了吃的用的还有六匹细布料和二百两银票。
李氏看到这些东西鼻子一酸眼眶登时就红了,这么多年大哥其实都是惦记着她的,生怕她日子不好过。
腊月初八县城也送来了年礼,还是曹坤亲自赶车送过来的。
一见到他李氏激动够呛,“你咋过来了,你娘和秋儿他们都还好吧?”
“托伯母的福,家里一切都好,就是县里缺粮缺粮厉害。
这场大水虽没怎么淹坏房子,但周围的庄子上的庄稼都冲毁了,秋天颗粒无收。粮商坐地起价,一斗米价六百文,百姓吃不起粮便开始偷抢,衙门不作为龙泉县乱成一团。”
李氏一听吓得揪住胸口的衣服,“唉哟!家里没事吧?”
“没啥事,多亏了嫂子给了那么多粮,一家子都没挨着饿。我在脚行干过七八年,认识不少朋友,后期把人组织到一起每天在家附近巡逻,遇见想要偷抢的就把人打跑。”
光是听着就知道凶险万分。
王瑛道:“那现在如何了?”
“十月末的时候朝廷的赈灾粮食才陆续发下来,城中百姓好了许多,不过也有不少人饿死在家中,现下县城的粮价还居高不下,我这次来想着顺路在府城买些粮运回去,转手能赚点银钱。”
曹坤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着十多个伙计赶着七辆马车一起来的,其他人被他安置在城中的驿站里没过来。
脚行大掌柜的水患时带着几个兄弟出去买粮,结果半路被劫了,车马和粮食都没了,人也死在了外头。
逃回来的伙计主动找到曹坤,希望他能接手脚行,如今他算是脚行的大当家。
王瑛道:“刚好我认识城中粮行的东家,今天休息一日,明天带你过去问问价格。”
曹坤惊喜不已,原以为到了府城还得自己去打听粮价,没想到表嫂竟然结识了粮行的大东家!心里对王瑛的敬佩之情更胜。
晌午王瑛在祥和楼定了桌饭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四婶还是头一次见曹坤,把提前准备给秋儿的孩子贺礼交给他,是一副跟元宝一模一样的银项圈。
“秋儿成亲的时候,我和你四舅都在鄯州回不来,本想着等过了年,青淮县试的时候一起回去看看你们,如今你来了正好把东西带回去。”
“多谢四舅母。”
“不必拘礼,咱们家人口单薄,亲戚们离着又远不能时常走动,只盼着你们小辈能往一起凑合,拧成一股绳过的越好我们才放心。”
古代讲究的是人丁兴旺,一家子齐心协力过日子。
照比世家大族来说,陈家确实人丁单薄,二房暂且不论,大房只有青岩和青淮两个男丁和青芸一个姑娘,陈靖是俩儿一女,但小儿子今年才五岁,跟他们差的太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