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29)

  “这几个孩子聪明才俊,看着就不是池中之物,若能一举夺魁我也跟着沾沾光。”

  每个州府考中的举人越多,考评就越好,前年秋闱冀州只考中了七名举子,在全国十七州中排第九,算是中规中矩。

  而苏州排在第一,考中的举子共三十三人,扬州排第二,考中三十一人。

  排在最末等的那些都是穷乡僻壤的州府,可能一个都考不出来,所以一旦发配到那种地方,这辈子想要做出点政绩可难喽!

  第114章

  两人在王家一直叙话到晌午,王同知非要留二人用饭,粱老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便带着陈青岩留下了。

  刚好王同知的几个儿子也来了,便一起吃了顿饭。

  他最大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岁了,因为只是秀才身,被安排在府衙做了个闲职。

  二儿子今年也三十多岁了,头脑愚笨(智商低下),如今在监狱做了个典司,听他一说话就知道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吃饭的时候居然提起狱中怎么刑讯的,那场面描述的属实下饭,把王益气的摔了筷子。

  “不想吃就给我滚回去!”

  他还想跟父亲对吼,被老大扯着胳膊拉了下去,老三和老四也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跟着一齐下去。

  这种事几乎每次全家一起吃饭都能碰上,若不是赶上过年,王益平常都不让他们来家里,省的丢人现眼。

  “伯卿见笑了,我这三子脑子不开窍……”

  粱伯卿也是震惊不已,记得当年见他这几个孩子,只觉得愚笨并没想到会是这般模样。

  心里这才明白过来,为何老友一把年纪了还汲汲营营想着往上爬,若不钻营等他没了,这个家就得散伙。

  “哎,这些年辛苦你了。”

  这顿饭因为这桩插曲吃得不欢而散,王同知送二人出来时,约定好下次出来好好喝一杯。

  坐马车回去的途中,陈青岩眉头紧蹙,整个人显得格外沉默。

  “想什么呢?”

  “在想怎么给元宝开蒙。”

  粱伯卿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才两岁开什么蒙?笔都握不住。”

  “弟子就这么一个儿子,总归是想帮他谋划好,省的以后走歪了路。”

  “放心吧,三岁看老,元宝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必不会让你和王瑛操心。”

  “托老师吉言,希望如此吧。”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打他有了元宝,才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意义。

  明个就是大年三十了,家里该准备的年货也都买齐了,铺子关了门暂停营业,一家人聚在家中享受团圆之乐。

  *

  一大早天上飘起了雪花,给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年味。

  元宝早早就换上了新衣服,红色的对襟小袄,外面套着明黄色的坎肩,坎肩上绣的祥云纹和如意头。

  这身衣服一水用的绸缎,摸上去又软又细,里面还絮了厚厚的一层新棉花,穿在身上轻快又保暖。

  说起来这袄子还是方菱给绣的花,李氏女红不行,做些简单的衣服还好,太细致的绣活做不来。

  往年陈容在身边都是她帮忙做,今年三姑不在四婶却来了,刚巧方菱女红也是一把好手,便主动给元宝绣了这身衣服。

  穿戴好衣服,木头和春生带着他出去玩。

  “看着点,别把衣服弄湿了。”

  “哎,省的了。”

  下人们也做了新袄,料子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粗布,但里面的棉花可都是实打实的厚实。

  陈家仁义,打老太爷那一辈开始就没苛待过下人,眼下日子渐渐好起来,王瑛更做不出磋磨人的事,早早都给大伙准备了棉衣棉裤和厚厚的棉鞋。

  王瑛进屋也换上新衣服,他这身衣服是在成衣铺子里直接买的,只改了改袖子穿着正合适。

  府城的成衣铺子跟镇上不一样,不光样式多,种类也齐全,凡是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买到。

  石青色的斜襟收腰袍子是时下最流行的哥儿款式,再用银冠束起头发,整个人显得格外挺拔精神。

  陈青岩从身后抱住他,透过铜镜亲吻他的侧脸,“阿瑛长得真好看。”

  “油嘴滑舌。”

  “哪有,我这是实话实说。”

  王瑛回过头,两只手端着他的下巴打量,“我看你才是越来越俊了,我都怕考中举人被人榜下捉婿。”

  陈青岩失笑,“哪有那样的事。”

  “戏文了不都是这么演的吗?穷书生考中举人,被富家女看上榜下捉婿,借着丈人的权势和金钱一步登天,至于家中的糟糠,偷偷命人除掉以防后顾之忧。”

  “你从哪听来的这样戏文?”

  “甭管我从哪听的,就说有没有吧。”

  陈青岩拉着王瑛坐下来正色道:“这种事我没听说过,不过武朝应该很难发生。先不说别的,考中举人若不在一甲之列,二甲的举子最多只能入翰林做个七品的编修,想要升迁得猴年马月才能爬上去。更别说一不小心得罪了人被贬、被革职更有甚者抄家流放、斩首示众的……”

  王瑛深吸了一口气,相公还没开始考科举呢,就已经开始担忧起以后入仕为官的事了。

  “所以世家大族是决计不可能将家中的子女许配给这样的人,因为有更好的联姻对象谁会打一个穷书生的主意。倒是商贾人家有可能,但是为娶商贾女抛弃糟糠妻,与仕途无益反而会落下骂名,估计更没有人敢这般做了。”

  “我就是随口一说,你到当真起来了。”

  陈青岩道:“自然当真,阿瑛说的每句话我都放在心上的。”

  王瑛被他腻的够呛,心里却是暖洋洋的,“我知晓了,以后不拿这种话逗你了。”

  两人结伴来到东屋,李氏和青芸正在串银钱,今年不容易,大家伙跟着他们跑了这么远,打算过年给下人们多封点赏钱。

  往年在老家的时候,年底是格外赏给下人半贯钱做赏钱,今年李氏从自己的私房钱里额外拿出了十两银子,打算一人封一贯钱。

  王瑛和陈青岩也坐下帮忙串钱,一贯是一千枚铜钱,串好后沉甸甸的一大串,拎在手里十分有分量。

  不多时陈青松也过来了,“娘,串这么多铜钱做什么呀?”

  “过年了,给大伙发点赏钱,买吃的穿的。”

  “直接发碎银子多方便呀。”

  李氏道:“你不懂,银子虽值钱,但一两只有拇指肚那般大,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没有分量。这铜钱拿着更高兴,花着也方便。”

  这便是古人的智慧,他们更了解下人的想法。

  钱串的差不多了,陈青岩出去把下人们都叫了进来,陈伯不用说,除了这一贯钱王瑛私底下还会给他不少钱。

  然后是陈婶子和伺候元宝的张婆子,再有陈二顺、马占东、田驹、陈方,一人给了一贯。

  黄家的两个孩子给了一贯,木头和春生自然也不能落下,给了一贯。

  把钱分完,黄百贯拉着弟弟突然上前跪地磕头道:“东家,这钱我们不能要,您收留了我们兄弟俩,供着我们吃喝哪能还要您的钱啊!”

  倒是个明事理的孩子,王瑛抬手让他们起来,“过完年百贯也十三岁了,你父亲虽让你二人投奔于我,但毕竟不是我的仆人,所以一直没给你们安排活计。正好趁着今日问问,你二人将来有什么打算?”

  黄千贯抬头看着哥哥,黄百贯鼓起勇气道:“我打算带着弟弟去武行习武,学成之后留在老爷和二老爷身边照顾,就同陈光叔那般……”

  王瑛有些惊讶,没想到兄弟二人竟然做的这般打算。

  眼下留在宅子里帮不上什么大忙,就连照看元宝这种事都有木头和春生在干,他们委实插不上手。若是一直干吃白饭,时间久了肯定会惹人厌烦,不如自己找点出路。

  前几日黄百贯外出的时候听闻城中武行正在招徒弟,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拿十文钱,只不过学成后要给武行卖三年命,三年期满才能离开。

  他觉得这个适合他和弟弟去,他们没有谋生的本事,若是能学成拳脚功夫,哪怕以后不在陈家效力也能找别的工作生存。

  王瑛道:“既然你们已经决定好,那过完年就送你们去府城的武馆学习,不过学武辛苦,不知你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

  两个孩子磕头道:“郎君放心,多少苦我们都吃得下!”

  这场洪灾夺去了两个孩子的家人,却没能夺走他们的志气,王瑛也从心底高看他们一眼。

  “这是老夫人给的压岁钱,你们俩拿着吧。”

  李氏点点头,“长辈赐不敢辞,拿起来吧。”俩孩子这才拿起铜钱乖乖退了出去。

  至于跟随粱老一起来的粱安和陈靖派来的随从陈光,本不该给赏钱的,毕竟不是他们的仆人。

  但王瑛一视同仁都给准备了,也是一人一贯钱。

  粱安年纪也不小了,跟陈伯差不多大,拿了钱笑的见牙不见眼,“还有我的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