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啊?
他都十八岁了,是已经束冠的大人了,为什么还要处处管着他啊!
不行,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听她的!等到了地方自己装疯卖傻也要把这桩婚事搅黄了!
秦芙蓉见儿子这幅模样就知道他没憋好屁,本来是桩高兴的事,见他这么排斥顿时也没了兴致。
“你要真不愿意就算了,陈家那几个孩子都挺好的,别亲家结不成,结成仇家。”
刘昌邑愣住,半晌才反应过来道:“娘,你说的是谁家?!”
第130章
“您说的是哪个陈家?”
“还能有哪个,你认识几个姓陈的?”
“是陈青岩的妹子?”刘昌邑坐直身体,这会儿脸不沉了,眼泪也不掉了,连带着眉眼间的喜色溢于言表。
“下车,不去了。”秦芙蓉转身就要往回走。
“等一下!”刘昌邑连忙拉住他娘的袖子,我去,我去!”
秦芙蓉狐疑的盯着儿子,“你不是说心里已经有了仰慕的姑娘吗,还去做什么?”
“实不相瞒,我仰慕的人就……就是陈家姑娘。”
刘昌邑把那日去陈家读书时,碰见陈青芸的事说出来,听得秦芙蓉哭笑不得。闹了半天他们娘俩的眼光还挺一致的,都相中了同一个人。
“既然如此,那便走吧。”
“等,等一下。”
秦芙蓉眉头一皱,“还有什么事?”
刘昌邑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脸,“胡子还没净完呢……”
*
陈家这边昨天就收到刘夫人要登门拜访的消息。
大清早,李氏便把女儿叫醒,打开箱笼开始挑选衣裳。
“这件杏色的怎么样?”
“领口有点紧。”
“那这件樱粉色的呢?”
陈青芸摇头,“显黑。”她皮肤随了父亲,照比两个兄弟比不算白皙,但胜在五官标致,丝毫不影响她的秀丽。
挑来挑去还是浅绿色裙子适合她,外面又搭了一件米色绣着青竹的对襟褙子。这一身穿在身上,显得她像一株嫩芽般,清新动人。
李氏又把久不戴的首饰都拿了出来,往女儿头上比量。
“娘……这金钗未免也太隆重了吧……”
“这是第一次跟你未来的婆母见面,得给人留下个好印象。”
刘青芸脸臊得通红,“婚事都还没订下来呢……再说我也不是第一次见她了。”
“你之前见过刘夫人了?”
“见过好几次呢,她总来咱们菜铺子买菜,就是不认识,上次嫂子跟我说她是刘昌邑的娘亲我才知道的。”
“怪不得,跟娘说说她这人什么样?”
陈青芸想了想道:“挺好说话的,买菜的时候也大方,不像有的人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
“那便好,我还怕是位不好说话的人。”
两人正说着话,方菱敲了敲门走进来。
“你来的正好,快帮忙挑挑,青芸戴哪个钗好看?”
四婶指了指青玉的簪子道:“这个好,配她身上的衣裳。”
李姝把簪子插好,又帮青芸戴同色的玉珠耳坠子,满意的点点头。
“去吧,我跟你四婶说会儿话。”
青芸知道她们要聊什么,含羞带怯的离开了。
李氏看着女儿窈窕的背影,心里感叹,真长成大姑娘了。
等人走出去她才开口,“待会儿刘家夫人过来,你可得帮我一起把把关,我没跟官家太太打过交道,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放心吧,对方若是诚心诚意想要跟咱家结亲家,说什么都没事,若不诚心聊两句就听出来了。”
“话说如此,但我始终不放心,这丫头的脾气被我宠得有些娇气,就怕嫁过去闹矛盾再受了委屈。之前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心急,如今有了合适的我又舍不得了。”
方凌拍拍李氏的胳膊,“莫要想太多,儿女都有这么一遭,总不能把孩子放在身边拘一辈子不是?”
“话虽如此,但姑娘不比儿子,嫁出去后事事都由不得自己,鲜少有像咱们这样,成亲就自己当家的。”
婆母早逝,二人嫁入陈家都没有婆媳矛盾,但这些年没少听说、看见婆婆磋磨儿媳儿婿的。
方菱道:“咱们也不是面团做的,任她们揉扁搓圆,要真敢对咱家姑娘不好,还有她四叔在呢,怎么着也得给青芸撑腰。”
李氏稍稍放下心,又跟方菱聊起陪嫁的事来,“镇上一般大户人家嫁姑娘最多陪嫁一百贯就是顶天了,也不知道这府城是什么行情。”
方菱道:“冀州不我知晓,不过之前在莱州的时候,富贵人家稍微看重女儿的都是准备十六抬嫁妆,还有三十二抬,六十四抬的呢。”
李姝疑惑道:“这十六抬是怎么讲的?”
“两人为一抬,一抬就是四尺长二尺宽的木箱子,里面装着姑娘的嫁妆,小到针线笸箩,大到百子床都得准备好了。至于陪嫁的钱那就全看各人家的情况,有就多给些没有就少给点。”
李氏一一记下,如今她手里有六百多两银子,打算拿出百三两给青芸置办嫁妆,余下的钱留着给青松成亲用。
这些银子在镇上成亲用足够了,如今到了府城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以后青松成亲恐怕还得指望大儿子和儿婿了。
这些年家里家外全都靠王瑛,李氏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没用,若是没这个儿婿,这个家都得散。
不多时王瑛也过来了,今天他没去铺子里,林穗已经能自己看铺子了,加上马占东和田驹帮忙,不用他去也忙得过来。
“青芸呢?”
“刚出去了,许是回自己屋里了。”
王瑛搬了把凳子坐下,“娘你不用紧张,刘夫人挺好说话的,刘家的家风也不错,听闻刘大人并未纳妾,家中只有刘昌邑一个儿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皆是一母所生。算得上顶好的人家了。”
李氏一听也觉得满意,这桩婚事本就是他们家高攀了,若是真合适,她自然也愿意让女儿嫁得好一点。
辰时左右,门房陈方来报来了客人。
王瑛知道是刘家人来了,连忙让下人打开大门将刘夫人母子二人迎了进来。
秦芙蓉主动打招呼,“王掌柜好啊。”
“夫人好,快请进。”
刘昌邑跟在他娘的身后朝王瑛躬身拱了拱手,一起进了屋子。
正房堂屋里,李氏和方凌起身相迎,王瑛替双方介绍了一下。
李氏和刘夫人互相打量,然后笑着点了点头。
下人端来茶,王瑛帮忙给几人满上。
李氏道:“阿瑛别忙活了,坐下歇会吧。”
“您跟刘夫人先聊着,刘家弟弟在这若是别扭就去找青岩他们吧。”
刘昌邑询问了娘亲,见她点头赶紧起身去了粱老的屋子。
小辈们都出去了,三位长辈这才打开了话匣子。刘夫人虽然平日在家脾气火爆,但对外人还是十分温和有礼的。
她主动开口道:“早先就见过青岩,青淮和青松,三个都是顶顶好的孩子。那会我和邑儿的爹就说,若是陈家有个女儿或者哥儿就好了,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想来家风必然清正,没想到您家还真有个女儿!”
李氏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腼腆的笑道:“我也总听岩儿提起昌邑,说他学识过人,还提起您做的吃食味道特别好,上次有幸还尝过您做的炸元子。”
刘夫人:“唉哟,怪不好意思的,在家闲着没事干,便捣鼓些吃得给孩子们尝尝。”
李氏也忍俊不禁,“比我厉害,我与厨艺上一窍不通,煮粥都能煮糊。”
旁边的方菱道:“我也差不多。”
三个妇人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人和人的磁场很怪,有的人第一眼瞧着就舒服,说话听起来也顺耳。
尽管李氏和秦氏的性格完全不同,但相处的却十分融洽,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三人从府城聊到老家龙泉县,又聊起去年的那场洪水。
李氏给她讲述当时如何在山上避险,听得秦芙蓉一愣一愣的,感叹道:“真是不容易啊,咱们府城这边倒是没多大水,没想到龙泉县那边竟然连房屋都淹没了。
“可说不是,实在没办法这才来到府城,刚巧几个孩子也得在府城考试,干脆就留下来了。”
秦氏道:“这便是说的缘分到了,不然天南地北的两个孩子怎么能遇上呢?”
李氏知道她说的什么意思,她也确实满意这桩亲事,便点头称是。
话说道这份上,秦氏直接开口道:“我这儿子今年十八岁了,一直还没订下婚事,之前给他相看了几个姑娘都不顺心,自打见过一次青芸便入了心,特地求我上门来打听,青芸是否订下婚事?”
李氏道:“这丫头过了年才十六,没着急给她订亲呢。”
“您看,您要是不嫌弃,把我这儿子给您做半个儿子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