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感情好。”
婚事便这么口头订下来了,过几日再正式找媒人登门求青芸的八字,拿去寺庙里合婚,再挑个好日子订亲。
订完婚成亲就不着急了,婚事两家商量着慢慢来就行,左右刘家就这么一个儿子,陈家也这么一个闺女,都亏待不了。
粱老书房里,刘昌邑正在接受陈家三兄弟的“盘问”。
“说,你是啥时候看中我阿姊的?”
“松弟……你先把我脖子放开……喘不过气了……”
陈青松松开胳膊,刘昌邑站直身体道:“上次,来你家的那一次……”
陈青岩哼了一声,“原来是引狼入室了,我们拿你当兄弟,你竟惦记上我妹子。”
“不敢,不敢,我这不是想着再进一步,跟你们亲上加亲嘛~”
陈青淮从后边挂在他肩膀上把他扳倒,“快,收拾收拾这小子!”
陈青松和陈青岩一齐搔他的痒痒肉,直把人搔的连连求饶才放开。
玩闹过后四人坐在一起,陈青岩严肃的说:“咱们丑话先说在前头,你要是敢对我妹妹不好,我们可不顾念同窗情义,定饶不了你。”
刘昌邑也正色道:“青岩哥放心,若有半点辜负,叫我一辈子考不上举人!”
这个誓可够毒的,陈青岩握拳锤他一下,“那你可得努力了,别倒时我们都考中举人,只剩你还是个秀才身。”
这话激起刘昌邑的好胜心,“青岩哥和青淮还是把府试拿下来再说吧。”
“你小子,继续搔他的痒!”
“啊!饶命……”
第131章
“武和春月,槐市风清,适逢大比之年,尔诸生负笈云集,志在匡时。
本官奉天子之命,典试冀州,观夫文运昌隆,实仰圣朝教化之功。
吾皇陛下,尧舜其德,日月其明。辟雍振雅,弘开取士之门;泮水钟灵,广育经邦之器。尔诸生沐浴膏泽,当思报效之诚。
昔苏子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今观诸生青灯黄卷,穷经皓首,已具兰台之质。然科场三日,非独较文章之工拙,实乃验心性之砥石。
愿尔等持心如璧,运笔若椽。勿以诡遇求售,当以正大鸣世。使龙门得跃,毋忘致君尧舜之初心;纵暂困场,亦当守心素节,他日再战。
勖哉诸生!鹏程发轫,在此一举。
本官愿见英贤济济,共襄盛治,上答天恩,下光桑梓,谨以片言劝励。”
今日是府试的第一日,学政大人的声音在考场内回荡着。
第一次来参加府试的考生已经被激励的热泪盈眶。考过几次的则打着哈欠希望早点念完,赶紧发卷子考试。
府试跟县试差不多,考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只不过考试的人换了一批。
考生全部来自于冀州的十六个县,其中人数最多的县城考中十三人,最少的才两人,由各地县教谕带队,进入考场。
府试比县试严格不少,上午卯时开始开门点名入场,凡是点名三次不到者,皆算作弃考。
点名后进去的流程也一样,搜身、领号牌,拿到号牌迅速去找到自己的号房。
到了府试就不是简陋的考场了,而是一间间的半开放式的小号房。
每间号房有桌子、凳子和一个一尺多宽的木头床,写累了还能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不是)。
其实秋闱也在这考试,乡试的时候一共考三日,但期间不许出考场,考子们吃住都在考场内,所以才有这张床。
入场后就不能说话了,仔细检查号房是否有破漏的地方,虽然不能更换但可以要求巡考帮忙修补,以免遇上雨天损坏卷子。
检查无误后就坐下安心的等着吧,一直到训话完毕才开始发放试题。
府试陈青岩和陈青淮的号房没挨着,不光是他们俩没挨着,为了防止作弊,凡是同县的考生座位顺序都被打乱了。
陈青岩是第七号,陈青淮是四十五号,今年参加府试的考生共计一百七十一人,能考中的人大概在五分之一左右。
不要觉得考中的人多就比县试简单,能考到这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县里拔尖的学子,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还得更出色才行。
陈青岩坐在座位上,清理完桌子的脏污便专心等着发卷的。
第一场考的依旧是贴经,试题发下来,陈青岩开始磨墨思考,待墨磨好他已心有成竹,提笔悬腕开始在草纸上默了起来……
*
考场外王瑛他们一行人坐在不远处的茶楼,早上送完二人大伙便在这喝茶休息。
待了一会卢仲奇带着刘昌邑也来了,李氏和方菱便带着青芸离开了。
刘昌邑目送着青芸离开,眼珠子恨不得都跟着飞出去,逗得王瑛忍俊不禁。
还是陈青松悄悄踢了他一下,小声道:“别看啦,我阿姊都没影了!”
刘昌邑这才面红耳赤的坐下,赶紧端起茶杯掩饰自己的尴尬。
梁伯卿道:“不知道今年的考题如何,我记得前年的府试,有道题目出的非常刁钻,难倒了一大批考生。”
卢仲奇捋着胡子,“你说的应当是那道墨义: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没错就是这道题,听说须精确到《说文》《尔雅》层级,还要兼顾汉宋诸儒争议,引证还不得少于十部经典。”
刚巧这道题目就是刘昌邑府试遇上的,他答的中规中矩并不算多出彩,但依旧拿了不错的名次,在上次府试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可以看出这一题有多难。
坐在旁边的陈青松已经思考起来,这一题太难了,自己怕是答得不太好,心里对科举愈发敬畏起来。
不出意外后年他也参加府试了,届时还不知能不能考中,自己得努力不能被两个哥哥落下。
到了辰时左右,茶楼里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全都是在讨论这场府试的。
讨论的焦点,一是龙泉县的陈青岩和陈青淮兄弟。
他们二人早先在冀州参加诗会,作出的诗小名气,加上二人都是江南第一才子粱柳芳的弟子,使得不少文人对其十分好奇。
二是广源县的案首林帧,此人曾写过一篇骈文《清风送月明》,连府学的教谕都夸赞过此人才华横溢,有大家风范。
再有就是田阳县的一个考生,叫孙行匀,据说是位神童,今年才十岁,四书五经无一不精通,大伙都想瞧瞧神童长什么样。
满屋子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别以为读书人多文雅,其实聊起八卦跟菜市场的大妈差不多,叽叽喳喳嗓门又大,隔着屏风都听得清清楚楚。
“要我说,今年的府案首肯定出在这陈家兄弟二人中其一!”
王瑛一愣,放下手里的茶杯侧耳听起来。
旁边有人道:“此话怎讲?”
“这二人此前在府学读过几日书,我朋友说,二人的学文十分扎实,于诗词上面颇有建树。”
“你也不看看他师父是谁,我若是能得粱大才子指点,说不定早就考中举人了。”
旁边有几个人哄笑出声,“蔡兄这话说的可有些大言不惭了,人家粱大才子凭什么收你为徒啊?”
“就是,你考了四次府试才考中秀才,只怕再考四次也未必能考中举人。”
姓蔡的中年男子面红耳赤道:“那,那是因为我运气不好,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好不容易天气好一些,出得净是些看不懂的题目,这哪能怪我?”
“科举一事上哪有运气可言,同样考试,你考不中,旁人怎么能考中?”
蔡农争辩不过,甩了甩袖子气愤的坐下。
倒是另一边以方文科为首的几个人十分赞同蔡农的话,“那陈青岩不过是沾了粱才子的光,究其才学不过尔尔。”
“没错,说起来陈青岩之前曾在县试做过弊,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如今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又能继续参加科举了。”
说话的人叫许瑞,他也是龙泉县人,刚巧当年跟陈青岩一起参加县试,所以知晓这段过往。
起先许瑞还以为自己认错人了,毕竟当年陈青岩被撵出考场的时候他亲眼所见,不可能再参加科举。
直至刚才排队时,见他站在龙泉县的教谕身后,才确定此人正是当年那个被收出抄子的考生。
此话一出顿时如投石入河瞬间惊起波澜,大伙纷纷围上前道:“此话当真?”
“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许端拍着胸口道:“敢有一句假话,叫我走出门就被马车撞死。”
王瑛听得呼吸一滞,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这件事还能被人翻出来……
刚才还在奉承的人纷纷倒戈,“没想到陈青岩竟然是这种人!”
“我就说奇怪,他要是真有才华怎么二十多岁还没考中秀才。”
“那粱大才子为何要收他为徒啊?”
方文科摇着扇子悠悠道:“你们忘了,粱柳芳当年也是因作弊被朝廷取消了科举资格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