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芙蓉请的媒人是她的干姐妹,冀州通判夫人,姓高。
高夫人跟秦芙蓉性格差不多,都是豪爽开朗的性子,接到姊妹托付后便挑了个良辰吉日登门说亲。
因为两家提前商量好了,不过是走个过场。
高夫人来到陈家时,见他们住的位置偏僻,房子也不算宽敞,有些不明白干姊妹为何选了这么个小门小户的姑娘做儿媳。
不过既然托付给她,自然得把事情办得圆满漂亮才行,进门见到李氏和方氏,便挂上笑脸主动与二人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得知陈家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外地来的,虽然看着落魄但内有乾坤,他们家几个儿子与刘昌邑是同窗,其中一个更是刚拿了府试案首。
如此看来俩家倒也算门当户对。
娶妻娶贤,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想来家风肯定不错,自己这姐妹倒是会物色人选。
高夫人也看见了陈青芸,这姑娘性格温良,长相没得挑,说话也是知书达理,最后两家交换了庚帖,分别拿去合婚问卜。
送走高夫人,李氏这才算是放下心,转头跟方菱对视一眼,二人都露出笑容。
方菱道:“刘夫人办事还是章法的,托付的人也靠谱。”
“是啊,我还怕来的人不好说话。”她这个人最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社恐。
如今青芸的婚事算是有了着落,她也不用再担心了,“过几日咱们一起去道观去卜一挂,看看这俩孩子婚事怎么样。”
方菱点头,“听说冀州城外的清风观就不错,倒时带着青芸和林穗一起去转转。”
*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到了四月中旬,菜铺的蔬菜开始卖不动了。
因为庄子上的蔬菜都陆续下来了,价格实惠又新鲜,大多数人都不在铺子里买了。
不过王瑛也不急,他开了这么多年菜铺子早就掌握了规律,刚好试验田里的蔬菜也不多了,卖完最后一茬清理出来重新种上了麦子。
自从那次水患后,王瑛对粮食有了一种执念,只要不种菜就赶紧种上麦子和粟米。银钱可以傍身,但真正遇上大灾只有粮食才能救命。
眼下还不是卖冰时候,铺子里的生意也不多,王瑛干脆关了门休息几日,带着一家人出门踏青。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艳阳高照却不闷热,微风徐徐,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深深浅浅的绿,看得人心旷神怡。
清风观位于冀州府城外十五里外的清风山上,乘坐马车大概一个时辰就到了。
陈伯赶着马车,李氏、方菱、王瑛、林穗以及即将去占卜八字的青芸坐在车上。
本来元宝也想跟着一起来的,结果这娃早上赖床起不来。
王瑛又听说去清风观还得登台阶,元宝的小腿短肯定爬不动,自己背着这小肉坨子上山也得累够呛,干脆留在家里让他爹看着。
很快马车抵达了清风山脚下,大伙下了车步行上山,陈伯把车赶到路旁留下来等候。
沿着台阶向山上走,四周草木茂盛,偶尔能看见不知名的小花,林间鸟儿动听的叫声,行走在其间着实让人心情舒畅。
半路偶尔能碰见香客,也有挑着扁担卖吃食的货郎,看起来跟现代的旅游景点差不多。
走到半山腰时,李氏和四婶有些累了,旁边刚好有个凉亭,大家便坐在凉亭里歇了歇脚。
有卖水的小姑娘挑着木桶过来,“贵人吉祥安康,买杯水喝吗?杯子都是刷洗过的,两文钱一杯。”
王瑛朝她招了招手,小姑娘笑着走上前,放下木桶从脖子上解开一串竹子做的水杯。
杯子都很干净,王瑛还是刷洗了一遍,一人要了一杯水,给了小姑娘二十文钱。
可巧几人休息的功夫,秦芙蓉和高氏也来给儿子合婚来了,两家竟然碰到一起了!
第134章
乍一见面两家人都有些惊讶,还是高氏率先反应过来,“你们两家真是有缘分,连上山问卜都能赶在一起!”
秦芙蓉笑着连连点头,李氏也跟着颔首。
府城这么多道观两家竟然挑了同一家,而且又选在了同一天上山,可不是有缘分吗。
小辈们主动起身打招呼,陈青芸看见未来的婆母脸颊有些泛红,但是依旧落落大方。
秦芙蓉看着喜欢,“快坐下休息吧,夫人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李氏道:“也是刚来不久,走累了坐着休息一会儿,可巧就碰上了您二位。”
刘家小厮备着水囊,二人也坐下喝了杯水。
秦芙蓉道:“昨日下人去你们铺子买菜,听说关了门,可是遇上什么事了?”
王瑛道:“没事,就是眼下地里的蔬菜下来了,铺子生意淡了许多,干脆关了门休息一段时间,今年就不卖菜了。”
“不卖菜,那卖什么?”
“过段时间天气热起来卖冰饮子和冰棍。”
秦芙蓉和高氏有些惊讶,倒不是她们没吃过这些东西,而是夏天冰价十分高,寻常百姓可舍不得买。
光指着城中的富户卖不了多少,毕竟冰饮子不像蔬菜日日得吃,这种东西还放不住,一日卖不掉就都化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不过二人都没多说什么,毕竟这是人家的生意,她们懂的也不多,说多了怕惹人厌烦。
歇息了片刻了,一行人继续往山上走,转过两个弯就看见前面的清风观。
这座道观是前朝修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经过一次动战乱被烧毁了大半,武朝建立后府城的几位富商出资又重新修整的。
这些年香火一直不错,因为环境清幽,不少官家太太小姐们都来上香。
秦芙蓉和高氏二人常过来,道观里的道士都熟悉二人了。见他们过来主动上前打招呼,“见过几位善信,许久未见,身体可还康健。”
“托道长的福,一切安好。”入了冬山路难行,便一直没过来,开春后两人还是第一次来。
高氏道:“我们今日过来是想请清虚师父帮忙合个八字,不知道他在不在?”
“师父就在殿里,几位请进吧。”
秦芙蓉叫上李氏和方氏,“孩子们就在外头等着吧,出来一趟不容易,在这道观里转一转。”
长辈们进去,王瑛带着林穗和青芸去了旁边的侧殿拜了拜。
道观正殿供奉的三清,右侧殿供奉的则是三官大帝既天官、地官、水官。
神像是用木头雕刻的,上面用油彩描画出相貌和衣服,看得出刻画的水平十分高超,人物精美又传神。
三人跪在软垫上拜了拜,起身又去另一侧的偏殿看看,这里供奉得是财神和月老,怕是香火最旺盛的殿,房梁都被烟熏黑了。
因为前面有人正在拜,三人便在门口等候,待屋里的人离开后,三人才进去。
王瑛自然要拜财神爷了,朝小道童买了一吊钱的高香点燃插在香炉里,然后双手合拢跪在地上祈祷。
求财神爷保佑,铺子生意红火,今年顺顺利利赚大钱!
青芸则跪在旁边的月老像下,脸颊微红双手合十,闭着眼睛祈求自己的婚事能和和美美,能像哥哥嫂子这般恩爱……
唯有林穗站在中间不知拜什么才好,他本想拜财神可眼下自己没能力赚钱。
在嫂子身边帮忙每个月给两贯钱,远远比其他人赚得多的多,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出去一个月连三百文都赚不到。
求姻缘就更是痴心妄想,自己一个不能生育的哥儿怎么可能找到一个好姻缘?
一股悲凉涌上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转身走出殿外,站在旁边的台阶上暗自垂泪。
*
山下陈伯将马车拴在路边,坐在茶摊里喝茶等人。
茶摊老板也是上了年岁的汉子,没什么生意便坐下跟陈伯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突然听见一阵马蹄声传来,惊的二人起身张望,只见不远处跑来一队人马,看起来得有六七个人。
为首的男人身量很高,方脸浓眉,于左侧脸颊之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尽管穿着普通的布衣,但依旧难掩其身上的气势,身后跟着的人也都是练家子。
几个人把马停在茶摊给老板扔了一块碎银子,“看好了。”
“哎哎哎,几位爷放心,小的一定给您照看好了!”
马太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陈伯便主动上前帮忙牵了几匹,栓到旁边的树下。
“多谢老哥。”
“不用客气,这些人是军爷吧?”
茶摊老板点头,压低声音道:“你看那个为首左眼上有一块青色胎记的人没有?要是猜的不错,此人应当是武平侯李穆。”
陈伯不认识什么侯,不过闲来无事便听这摊主讲起八卦来。
茶摊子每日招待的客人不少,其中不乏府城的贵妇千金,甭管什么身份的妇人,聚在一起都喜欢谈论八卦,摊主也跟着听了不少秘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