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一个突厥人居然在武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难怪他敢与虎谋皮,这分明是掏空武朝补给自家啊!
“他们现在在哪?”
刘元磕磕巴巴道:“都都都在我家,房后有口口陶缸,缸底是个地洞他他他他们从那钻进去,我不知道这洞是通往哪里的……”
李穆大手一挥,下属立马带领一队精兵朝刘元家跑去。
第209章
抓捕的过程很顺利,原因是地道那头还没挖通,江道明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东窗事发,所以压根就没准备。
期间还有人顽隅抵抗,直接被打晕了带走,这些精兵不光会战场上打仗,哪一个拿出来都是个顶个的好手。
江道明被押送到府衙,跪在地上看着上首的一众官员,脸上并没有太多惊恐,反而微微一笑,“诸位同僚,好久不见啊。”
冯州牧起身怒道:“突厥贼子,竟敢伪装成汉人!”
“哈哈哈哈哈哈。”江道明仰头大笑起来,“你们自己蠢笨,怎好怪我?”
“你!”
徐卯拉住他,“老朽与你一起同为官三载,平日见你并非是丧尽天良的人,这其中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江道明冷笑一声,“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你们为武朝的皇帝办事,我也效忠我们的可汗和长生天,所以哪来什么难言之隐。”
“唉……”徐卯别过头叹了口气。
冯州牧拍着桌子怒道:“此贼子还留着他做什么,直接杀了算了!”
“杀我,可以啊,不怕我舅舅带兵来攻打你们就行。”
冯州牧一怔,想起此人的身份特殊,若杀了他只怕突厥真会借此机会派兵攻打边关。他转头看向李穆,“侯爷觉得该如何处置?”
李穆手指轻点着桌面,半晌开口道:“我比较好奇,你是如何伪装成汉人,还做了这一州的同知。”
江道明也没想隐瞒,毕竟这种事如果仔细一查就能查到,所以干脆自己说了出来。
“几年前我和下属潜入关内,原本打算去京都瞧瞧,刚巧半路上遇上一个人长相与我有六七分相似。攀谈下来得知此人名叫江道明,是前去鄯州赴任的官员,我便将他杀了取而代之了。”
他说的简单,可听着的人无一不被他的狠毒惊骇,原来真正的江大人早在赴任时就死在了路上!
江道明或者叫他阿史多利更准确,一脸无畏的看着李穆,满脸的挑衅,仿佛再说你不敢杀我。
李穆当然不可能直接杀他,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先上报朝廷由皇上定夺,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大手一挥,“将这些细作带下去,严刑拷打看还有什么没说的。”
“呸,武朝的懦夫,杀了我,杀了我!”此人还想咬舌自尽,站在旁边的武将眼疾手快,一把卸掉了他的下巴,将人拖了下去。
这件事告一段落,余下的扫尾工作李穆交给了陈青岩处理,除了表哥他谁都不信任。
边关不能离开太久,第二天他便带兵离开了。
陈青岩则开始处理矿场上的事宜,因为“江同知”在鄯州经营太久,特别是矿场上几乎都是他安排的手下,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突厥人,必须全部肃清干净,以免留下后患。
经过一个多月的排查,最终又抓到十七个突厥人,还发现了一本暗藏的账簿,上面记载着这几年私下囤的精铁以及偷偷运送到突厥的铁器,前后加起来竟然高达上万石。
陈青岩亲自写了奏折,将此事一一陈述上表,六月中旬送到京都。
皇上看完大怒,徐卯作为知府监察不力被革职,冯之恩也被牵连的扣半年俸禄,陈青岩因查案有功,加上李穆也为他进言,说他帮了大忙,被皇上破格提拔为鄯州的新同知,全权处理这件事。
也是从这桩案子后,凡朝廷派官员外地赴任时都要派十名士兵陪同,以免再发生类似被劫杀冒名顶替的事情。
*
转眼就到了七月份,王瑛的第二部书也刻印完成。
王瑛自掏腰包印了五百册,这些书他没准备卖,而是打算推行下去,让各地县城的读书人学会,然后教给当地百姓。
第二部主要内容有育种学、栽培学、土地营养及病虫害,上部是理论为主,下部则以实践为主,书上几乎全是干货,详细的写了农作物的科学育种方式,植物的栽培方法,堆肥以及防治各种病虫害。
如果放在过去,王瑛很难把这本书推行下去,毕竟农书跟别的书不同,受众群面比较窄。
不过今时不同以往,自从徐卯被革职后,陈青岩就升任鄯州同知。在下一任知府过来之前,鄯州的事宜全部由他负责,这下权利算是彻底交到他手里。
推行此书也方便许多,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各地县令便争先恐后的学习起来。
王瑛看着试验田蹭蹭上涨的经验都有些害怕,这涨幅也太快了!之前是每天几百点那么涨,自打陈青岩下令各地县令学习此书后,每天经验都上万的涨。
没过多久试验田就升级了。
[试验田03]
等级8级。
新增功能1:进出人数增加至十人,(注,必须经过试验田主人同意方可进入,超过十人会进行空间压缩。)
这个新功能意味除了王瑛一家,他可以带别人进入试验田了!不过后面的备注让王瑛想起第一次自己带了只蛐蛐进去,瞬间被压成二维平面,想必就是空间压缩吧!
不过这项新功能确实有用,如果配合传送功能,万一发生战乱他就能带着自家人瞬间传送回冀州。
新增功能2:试验田面积增加到十亩。
终于增加面积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早先王瑛开菜铺子的时候就因为试验田面积过小发愁,种的菜虽然不少,但供不上买菜的人多。
到了鄯州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不得已还是选择每日限购的方式卖菜,有钱都赚不到。如今试验田的面积增加一倍,以后无论是种菜还是种粮食都能增产许多。
这次新增了两个新功能,总体而言都非常有用,剩下的就是功能提升了。
比如试验田的倍速最快现在能提升二十倍,一百二十天成熟的麦子,如果开上倍速最多六天就能成熟。
当然代价也是十分可怕的,用一次倍速差不多得花上万经验。
王瑛看了眼下次升级需要的经验,一排零看的他眼花缭乱,保守估计得上千万经验,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升上去呢。
话说回来,第二部农书的名字依旧延续第一部叫《齐农耕术贰》。
全书一共三十章共一百八十页,上面还带着王瑛自己画的插图,可谓是十分精细。
这书送过来时,起初各地的县令是为了应付上面才学的。
谭县令是举人出身,早些年因为得罪了人,所以被贬到鄯州任大丰县的县令。
大丰县听上去不错,实则跟名字恰恰相反,虽然土地不少但因为贫瘠,加上当地羌汉混居百姓不事耕种。每年的收成都在州府垫底,政绩自然不必多说,年年都是下下。
这里的百姓还在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每年春天以工具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使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
至于播种后那就全凭老天爷赏饭吃了,不施肥、不拔草、不除虫,遇上好年头一亩地能收一石麦子,若是灾荒之年颗粒无收也是有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当地百姓也是出了名的难管,落草为寇的比比皆是,农耕的时候在村子里种地,农闲的时候去山上拦路打劫。
这几年朝廷管的严,虽然打劫的少了点,但每年收税依旧头疼的要命,老百姓自己都没饭吃,哪来的粮食交税。
谭县令闲来无事翻了翻那本农书,结果仔细一看发现此书大有文章。
其中那些防止病虫害的办法看着十分实用,还有堆肥、施肥的方法简直就是为大丰县量身定制的啊!
他当即花了半个月仔细的学习起来,不光自己学还组织起县城里的秀才童生们一块学习,学完去各地庄子上给老百姓讲解。
刚开始老百姓也是懒得听,免费教都没人来学。
后来谭县令想了个法子,他亲自掏腰包请了个戏班子,在县城的几个镇上轮流唱戏,唱一折子插播一个种地的法子,然后继续唱戏。
村里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免费听大戏这种事非常有吸引力,大家伙自发搬着板凳跑来听戏,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将书上的内容全都教了下去。
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老百姓们自发按照教授的方法开始种田,堆肥、施肥、浇水、捉虫,没想到这一年真迎来了大丰收!
大丰县也第一次收齐了税粮,谭县令的考核一跃从垫底直接评了中上!
大丰县的改变其他各县有目共睹,但凡有点作为的县令回去都有样学样,各地开始争先恐后的研究去这本农书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