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捕君心_一孤灯【完结】(45)

  分税之制的推行,成功削弱了户部的权力,给予了地方发展的空间,各地得以休养生息,商贸逐渐繁荣起来。

  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其两面性,分税之制也不例外。地方对于税收自主权过大,导致可能存在虚报税款、苛增税赋的问题,地方之间贫富差距也会日渐加大。

  各个号舍中逐渐响起唉声叹气的声音,显然是陆陆续续地做到了最后一道策问,一筹莫展。

  “肃静!”号舍外传来主考官威严的声音,贡院内瞬间鸦雀无声。

  薛仲略作思索,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他倾身向前,提笔蘸墨,随即坐直身子,笔杆微动,行云流水地写了起来。

  会试期间,楚祁带着萧承烨,时不时前往贡院,听取礼部官员的汇报。

  其间难免有突发情况发生,譬如考生体力不支难以为继,或是有夹带舞弊的漏网之鱼被清查而出,都因前期筹备时完备地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一一迎刃而解。

  长达九天的会试终于落下帷幕,举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经过再次搜检后,依次有序离开。

  贡院门前,空地一侧停着一辆马车,车窗帘被微微掀开一角,露出楚祁的半只凤眼。

  萧承烨坐在楚祁对面,见他以手掀帘,神态专注,目光在举子中逡巡,知道他多半是在寻找薛仲的身影,于是有些发酸地问道:“殿下怎么不下车?这样薛举人可看不见您。”

  楚祁微微挑眉,放下窗帘,回头与他对视,似笑非笑地道:“本宫可不敢与那薛举人眉来眼去,免得世子爷又生气了。”

  闻言,萧承烨的心情好了几分。他唇角微勾,垂眸轻声反驳道:“可是殿下不也在寻找他的身影么?”

  “看一看也不行么?”楚祁调侃道,“世子爷真要把本宫的眼睛蒙起来不成?”

  萧承烨不由自主地低笑起来:“承烨不敢。”

  楚祁伸手将他拉过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侧,左手的手臂轻轻环绕着他,右手重新将窗帘掀开一条缝,向外看去。

  第64章 谨陈三策

  “殿下……”萧承烨背靠车厢,微微向右侧头看向楚祁,低声道,“人多眼杂,这样不太好。”

  “无妨。”楚祁轻声道,“没人会注意这边。”

  举子的队列中终于出现了一抹熟悉的绯红身影,楚祁眼前一亮,紧紧地盯着那人。

  萧承烨看到楚祁的神态变化,心中又有些不是滋味起来,略微侧身,靠近楚祁,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队列中,准确地捕捉到了那抹红影。

  楚祁自然地将他圈得更紧了些,萧承烨心头一暖,不禁回头看了他一眼,又重新把目光投向窗外。

  薛仲站在举子的队列中,背着比来时瘪了不少的包袱,神态疲倦,秀眉微蹙,显然连日的应考让他身心俱疲。

  丞相府的马车从街头缓缓驶来,停在路边等待。

  薛仲通过搜检以后,穿过贡院门前的空地,向着丞相府的马车行去,车夫向后侧身,伸出手掀开车帘等待,车内空无一人。

  在即将迈步上车之际,薛仲无意间侧过头,瞥见了这边的马车,看到了掀帘望来的楚祁,唇边扬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然而他眸光一转,注意到了楚祁旁边面无表情的萧承烨。

  他蹙起眉头,眼睛微眯,有不悦之色一闪而过,又迅速掩下,收回目光,垂首登上马车,坐入车内,车帘垂落。

  车夫轻挥缰绳,丞相府的马车调转方向,返程而去。

  目送马车远去,楚祁放下帘幕,坐直了身体,淡淡道:“回吧。”

  车夫应声,马车缓缓启动。

  萧承烨也收回目光,侧头抬眸看他,只见他神色淡然,忍不住问道:“殿下,您既对那薛仲没有别的心思,又为何如此关注?”

  楚祁偏头,垂眸看着他,低声调侃道:“怎么,世子言下之意,是希望我有别的什么心思?”

  “不是!”萧承烨急忙答道,随即惊觉失态,低声道,“承烨不敢,只是心有疑惑而已。”

  楚祁没有回答,把手从他的后腰挪到左肩,将他往怀里搂了搂。

  见楚祁不愿回答,萧承烨也没有再问,只是向右倾身,把头轻轻靠在他的肩头。

  一路无话。

  历次会试考完后,举子们的文卷都由贡院收集整理,将姓名等信息弥封后,只留下编号,由分考官开展初审,再报主考官统一裁定名次。

  因着最后一道分税之制的问题,今年春闱的策问难度比往年大了许多,举子们上交的对策不是胡乱地套了一些空话,就是浮于表面、未能真正切中要害。

  翰林院学舍内,纸页翻动之声交错不绝,分考官们批阅得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忽然,有一声惊呼响起,来自一位翰林院修撰:“各位大人,快来看看这份文卷!”

  有几位分考官放下手中的文卷,好奇地走到他身后围观。

  “且听我读来!”那修撰将手中文卷双手拿起,便于身后其他大人观看,同时逐字逐句朗声念了出来。

  “臣闻,赋税之道,贵在平衡权财,内外兼济。若权财失衡,则或致贪吏舞弊,或激民怨隐生,或令富贫失调,乱象丛生。今分税之制虽有利,然隐忧犹存,臣谨陈三策,以为整治之方。

  “一是立‘税籍册’,实地核税,杜虚报之弊。

  “虚报之弊,源于税源不明,奏效难察。宜彻查全国田亩、商税,编成‘税籍册’,朝廷与地方各执一副,每三年核查一次,凡虚报隐瞒者,严惩不贷。如此,则赋税有籍可循,虚报无所遁形。

  “二是限‘增税权’,定幅控制,防苛敛之患。

  “地方税收虽有三分之一归地用,然无增税之限,易生苛敛之祸。宜定增税上限,每亩田赋不得增三钱,每岁增幅不得超两成,且地方税收用途须经户部核准。如此,则民力可宽,苛敛自绝。

  “三是设‘济贫库’,调富济贫,均四海之财。

  “富地余财,贫地常乏,若不通济,则失均和之义。宜设‘济贫库’,由富地按比例上缴部分税收,补助邻近贫地,先同区后跨区调拨。如此,则富者不致骄盈,贫者不致困乏,财力均衡,四海同利。

  “三策并行,可平赋税之弊,定权财之衡,安民心,利天下。臣恳请陛下察之而行,以保长治久安。”

  随着他一字一句读出,其他专心批阅的分考官也面露惊诧之色,陆续放下了手中的文卷,移步到他身侧,侧耳倾听。

  纸张翻阅之声渐渐停息,学舍内一时只剩下这位修撰朗朗的声音。待到最后一字念完,整个学舍陷入了寂静,落针可闻。

  “好!”本次会试的主考官翰林院杨学士从学舍外迈步而入,道,“好一个三策并行!不像是一位举子,倒像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事良才。”

  分考官们纷纷躬身拱手:“杨学士。”为他让开一条路。

  杨学士穿过人群,大步走到修撰近前,满面期待,伸出双手道:“给我看看。”

  修撰站起身来,恭敬地俯身,将文卷递到他手中:“请大人过目。”

  杨学士展开文卷,端庄工整、匀称规范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

  他逐字逐句细细阅读文卷的策问部分,又将经义、诗赋和策论逐项读来,脸上逐渐浮现出满意的微笑,目中透着浓浓的欣赏之意,颔首赞道:“文采斐然,脉络清晰,洞察敏锐,入木三分,实乃可造之材。”

  他把文卷递还给修撰,吩咐道:“这份文卷阅完之后,单独放在一侧,待揭名后,向陛下呈送榜单之时,与其他优等文卷一并呈上。”

  “是。”修撰小心翼翼地接过文卷,双手捧起,郑重其事地放在桌案一角。

  “都回去各司其职吧。”杨学士道。

  众分考官纷纷称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批阅起来,学舍内只余下哗哗的纸页翻动之声。

  经过半月有余的批阅,评定成绩,一一揭名,初步确认贡士名单后,与优等文卷一同呈送到了御前。

  翰林院共送上了十份优等文卷,皇帝逐份拿起来细细阅读,越读眉头蹙得越紧,开始一目十行起来,自言自语道:“关于分税之制弊病一问,竟无一人能切中要害,今年的水平,实在是堪忧。”

  第65章 会试揭榜

  拿起最后一份时,皇帝叹了口气,抬起手揉了揉眉心,才将目光放在文卷上。他直接翻到策问的最后一题,工整规范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

  “臣闻,赋税之道……一是立‘税籍册’……二是限‘增税权’……三是设‘济贫库’……三策并行,可平赋税之弊,定权财之衡,安民心,利天下……”

  他的阅读速度逐渐慢下来,读到最后一个字,又意犹未尽地从第一个字开始重新读了一遍。

  他的眉目舒展开来,叹道:“总算有了个好苗子。翰林院这帮老狐狸,竟将这份文卷藏在最后,简直是老奸巨猾。”话虽这么说,他的脸上却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