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去歇下了,夫夫两个没歇,继续装酱菜,等明日让邵元带着路上吃。想着邵元兴许不会带多少衣裳,也装了几套沉川的衣裳,尤其是刚从成衣铺拿回来的冬衣,装了两套给人换洗。沉川和邵元身量差不多,他的衣裳邵元倒也能穿。
不想管事但一直在管事的邵元主动要去江州,为的是什么夫夫俩约莫是心知肚明的,但都没点破,只给人收拾行囊。
期间沉川拿了纸笔来,默下了肉肠的配方,除了一开始的纯肉肠,还多了后来改良了的淀粉肠,两种配方都多了糯米发酵制作的红曲米粉,色泽尤为好看。其中淀粉肠将猪肉换成鸡肉,用的淀粉更多,胜在用的是山寨新制的红薯淀粉,他们产量高,尤其不怕消耗,且成本降下不少来。
不过邵元在山脚主管了两个月的修路进城,虽然离肉肠坊不远,但到底不会做肉肠,夫夫俩便想着明儿一早去工坊,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同邵元去一趟江州。
翌日一早,沉川正在做早饭,一回头,屋里冷不丁多了个“陌生人”——
“你是……老三?!”沉川不可置信地望着面前的人。
屋里梅寒听见声音,出来一看,也吃了一惊。
邵元刮干净胡子,露出一张白面来,剑眉星目的,很是丰神俊逸,若不是眼神还是一如既往要死不活的,还真认不出人来。
沉川朝梅寒玩笑说:“妥了,老三这脸有我三分俊俏,瞧着就贵气,就算谈生意时拉着个驴脸,人也要夸说是气质!”
梅寒好笑地横了嘴上没个把门的人一眼,回屋取了刚列好的单子交给邵元,“我跟你大哥给你收了许多东西,都列在这上面了,你带着路上吃用。还有此行的货物,昨儿就雇了车马装好,不过银子没在货里,放在装衣裳的包裹里了,衣裳是你……”
吃早食时夫夫俩又给邵元交代了许多,然后一同出门,先是送小孩到宋夫子家,送梅寒去茶楼,然后沉川和邵元一同出城。
二人到肉肠坊召集了刚来上工的工人,言说预备到江州建新坊,要招一个老手随邵元同去,一月给三两银子,吃喝等花用都他们提供,且回来还能提拔成一个小管事。
在场的都是妇人和夫郎,基本都是开坊初就来干了,初初听到去江州月钱三两,都不甚心动。他们一日工钱八十文,一月也有二两四钱了,可比好些给人干苦力的脚夫赚得多。
城中都有妇人夫郎想来干,只是碍于坊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人被辞退或是不想干,便是想来也没有机会。
一月三两银子不足以让人大老远跑去江州,只是听到要提拔管事,不少人都心动了。早便看兰哥儿这小管事月钱高,活儿轻松,且还能背着香妮来坊里干活,教人钦羡得很。
才公布了这消息,当即有十一人来报名。
见这么多人愿意去,沉川干脆找了兰哥儿和常在坊里管事的杨屠户问了问,从中选出三个家中较为开明的,让人回家跟家里商量商量,要是家里也没问题,便收拾了衣物,在巳时之前赶到坊里,准备和邵元一起走。
沉川和邵元交接了修路记账的事宜,回家的三人回来了,只不过其中一夫郎神色恹恹,家中不答应他去江州。另外两个是一妇人一夫郎,都兴高采烈的背着包袱,俨然已经是预定管事了。
午时,邵元、清水、秋霜,还有临时定下的两个工人,一行人与宋敏汇合,与其一起从岭安府北门出发,向江州而去。
-
冬月便是真入了冬,天有些冷了,沉川倒是火气重,还穿着单衣,梅寒和两个小孩却是穿上了厚衣裳。
尤其是两个小孩,早等不及要穿新做的冬衣了,大人一让加衣,马上把柜子里的皮毛衣裳拿出来穿上,绒帽子戴上,毛领子围上,饶是日日打一套拳身上的娃娃膘掉了些,也圆滚滚的像两颗小胖球。
快活地蹦两下,能热出一身汗来,但也谨记大人的叮嘱,绝不脱衣摘帽惹风寒,成日扬着红扑扑暖洋洋的小脸蛋,红苹果似的招人喜爱得很。
天气有些冷,刚开业几日的茶楼却是暖和,四面操作台间的几个火灶烧着热水,店里茶客也多,几乎将大堂坐满了,堂中还错落燃着几个小炉子,热水的热气、茶客的暖气、火炉的火气,几相交汇,便是大堂宽阔、三楼还开着门窗通风,堂里也不见冷的。
一家四口到了茶楼,小米阿简搬了两个小凳儿,又跟伙计要了一杯热热的乳茶和几样点心,跑到戏台下坐着,“不拘小节”地将杯杯碗碗搁在戏台边,边吃喝边听台上的先生说书。夫夫俩也不知人听不听得懂,反正瞧着是挺惬意开心的。
梅寒话本一册冬月初便上市了,书名《精怪奇闻》,有尚品茗预热过,约莫一千册书,上架不到五日便全卖了出去,好卖得很。
还有许多小茶馆甚至是居士茶楼永泰茶楼这样的大店,也来找夫夫俩买书去说,夫夫俩说明须得赵家书斋上架到哪册才将哪册卖他们,人一万个同意,二人便顺势赚了笔大的。
只是苦了没买到书的书客,那叫一个心痒难挠啊,三不五时便去赵家书斋问有没有二版、二版何时能上,有时在路上遇到夫夫两个,也要拦着人问一嘴才罢休。
赵老板赵夫郎估量了下,与夫夫俩商议一番,决定再印两千册。赵家书坊《精怪奇闻》的雕版是排好的,赶紧让人加印一册,同时加派人手,紧赶慢赶在半月内将二册也抬了上来。
尚品茗茶楼说书先生正在讲的,就是昨儿刚上架的二册第一回,讲得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堂里也有等不及听说书先生讲的茶客,桌上摆着刚从隔壁买到的二册,看得忘我。
-----------------------
作者有话说:6000!这个月第一次日六成功,不错不错[眼镜]
欠账-3000,好像剩6000吧[眼镜]
第109章 绵绵
沉川护着梅寒到账房柜台后坐下, 去提了个火炉来,又往火炉里加了些木炭,等账房烤暖和了, 才让梅寒取下袖炉来。
除了操作台处的火灶烧的是柴禾, 其余取暖用的火炉烧的都是木炭——入冬后柴禾稍稍涨了价, 三文一斤,若是晒干水分的柴禾,还要更贵一文;木炭就更贵了,十斤柴烧三斤木炭, 一斤木炭能卖到二十文,贵虽贵,胜在没烟, 不必如火灶般连接烟囱, 也不固定,一个小炉子哪里需要便往哪里搬。
茶楼一日要用柴禾并木炭各二十斤,约莫花销五百来文的样子, 花销得多, 但与茶楼盈利比起来也不算什么。
取暖不需茶客额外付钱, 人也就更爱来,甭管是尚品茗的老客还是些平时不如何在尚品茗开销、只为听书的,都爱往尚品茗茶楼来。人一来,见周围人都有吃有喝的, 总也忍不住买些吃喝。
自然也有只为听书取暖一文钱不花的, 他们也不拘束人, 如常对待,但若是有茶客来了而茶楼里没有多余的位置,便也得客气将人请起身。
沉川拨了拨火炉中的木炭, 放下火钳,抽出柜子,从中取了一小盒冻伤膏来,捉过梅寒的手,细细给人涂抹。
“这冻伤膏有用没有?我怎么看着用几日了都没见着效果?”沉川碎碎念。
当初梅寒手上的冻伤不可谓不严重,毕竟是从京城那般严寒之地开始南下的,到居州遇到沉川时,冻伤已好了许多,至少裂开的冻疮是好了,只剩下些红肿硬块。
今年天气见凉后沉川都没让人碰凉水,不管洗手洗脸还是如何,都费心烧了热水给人使。只梅寒要体凉些,他每每牵人手时都觉人这一双手冷冰冰的,要捂好一会儿才能热乎起来。
一日早晨起来,他发觉梅寒的手在被子外,便给人捉进被子,一握上去便察觉异常,只见人手是凉的,却有两根手指热热乎乎的,坐起身一看,竟又红又肿的,是冻伤的前兆。
沉川马上买了冻伤膏来给人擦拭,却没能防住,还是冻伤了,且冻伤范围扩大到三根手指,他不得不怀疑起这冻伤膏的效用来。
梅寒眉目含笑地望着人嘀嘀咕咕,回说:“冻伤就是这样,生一回就爱年年生,过几年就好了。”
“去年、不对,年初那会儿也是用的这家的冻伤膏,我看你涂几天就好了,这会儿怎么还越用越严重了?”沉川不信邪,“别不是他家为了节省成本,换配方了吧!”
梅寒好笑:“开春总要好得快些,这才入冬,多正常。”
沉川不信,叨咕着要去许大夫那儿要一个治冻伤的方子,回头自己捣鼓个冻伤膏出来,保管给梅寒把手治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生子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