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们刚道过歉,当晚一道回到竹楼时,还没进门,脚下就同时一空,也被拉入了阵。
符箓咒术引来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劈头盖脸向他们而来,毫无情面可言。
他们应对得手忙脚乱,差点扯头发打架。花了好半天,才终于缓过气来。
但这口气没缓到底,就把他们呛了个半死。
——他们被拉入的阵,与他们做来困白知秋的阵一模一样。
谁都没想到白知秋居然还是个斤斤计较原样奉还的。
这阵法被白知秋重又改过了一小部分,比他们拿来困他的精细,但不及他们的强。布在阵里的符箓咒术,则尽数被摘了出来,原样奉还。
饶是如此,他们仍在其中困了整整一夜。
几人灰头土脸瘫坐在地,一扭头,就见站在旁边看了一夜好戏的白知秋,还有陪着他的明信。
这师门还能不能好了?
上碧云天前,他们皆是各阁弟子中最卓越的一个。本就心高气傲,此时丢脸丢到了自己师父面前,哪肯轻易服气。
加之消了那点忌惮,姜宁又花了一旬折腾那座困阵,又还给白知秋了。
落阵盘时,秦问声是真的担心他。
结果,白知秋没进去,陆积玉进去了。等陆积玉出来,姜宁不出所料挨了顿揍。
以此为先河,他们后来走在碧云天,时不时就能入阵入局。
一拐角,鬼打墙了,这是进了迷阵;在路上走着,头顶乍然来了躲乌云,这是碰到了符箓;练功时,听着了什么声音,然后便被缚住难以动弹,这是中了咒术。
碧云天上就这么几个人,他们凑一起谁都不觉得谁无辜。折腾着折腾着,碧云天上符咒阵越来越多,每天回个竹楼都要经历刀山火海。
他们终于吃不消了,停了战。这么一对口供,结论更吓人。
明信不会无聊折腾他们,有本事,也有闲心的,只可能有白知秋一个。
他们对白知秋的感觉其实是很复杂的。平日里,他们叫他小师兄,可真要排起辈分,白知秋资历未必比明信少。加上他实力太高,修行不跟他们一道,时候久了,无可避免地会有界限。
也就是这么一闹,秦问声突然觉得,白知秋好像也不是表面那么冷。
虽然她依然摸不透白知秋。
那日丢进去的万灵枝被她种在了花坛中,长得极好。
再后来他们修为日进,碧云天上那些阵盘符咒再难不倒他们。日子不再是枯燥的修炼,加之千象院落成,秦问声入了乐阁学习;周临风成了符阁教习长老,本就面瘫的人被气得愈发面无表情;姜宁入了术院,自此给碧云天添了一大堆叮叮当当的东西。
就在他们以为日子会这么平静过下去的时候,白知秋给他们带上来了一个小师弟。
小师弟年纪不过十一二岁,却有点少年老成的意思,脸上成日见不到半点笑意,怎么逗都逗不动。
他们多少年没动,筋骨都闲懒了,整整齐齐地将主意打到了小师弟身上。
伊始他们还摆出来几分师兄师姐架子,不会太过分。但小师弟实在聪慧,修习起来也没日没夜,反而叫他们担心。
而且,他说是拜在明信门下,却由白知秋亲自教引。
秦问声问过白知秋,小师弟为什么唤作“夕误”。
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到这个孩子这里,却偏偏落得如此……
不吉利。
仙道院是很忌讳这些的。
白知秋逆着漫天橘红的晚霞,眯了眯眼,没说话。
谁会料到,二十年后,夕误与白知秋反目,下了学宫。
作者有话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第四》
感谢观阅。
第23章 天常【二合一】
谢无尘出来是透气的,和秦问声聊了一会,觉得酒劲散了,便拜了一礼,转身回去。
等他走到白知秋院门前时,白知秋正从屋内出来。见着他,递给他一个锦囊:“陪我去趟垂云翠榭。”
垂云翠榭平日无人,按照余寅说的,这里是碧云天山上和山下的分界线。
人来的少,这里便不常洒扫。落叶残枝被风卷入廊下,雨后的尘痕沾满了朱红的斜栏。白知秋在走廊尽头的小亭三面挂上了竹帘,又从不远处的溪流中沾湿了布巾,指挥谢无尘花了半上午擦净栏杆。
作为来帮忙的答谢,白知秋将锦囊送给了谢无尘。
谢无尘拎着锦囊,知道这是和袖里乾坤一样的东西,一时竟有些哭笑不得。
白知秋靠着斜栏,阖着眸子。他好似是娇生惯养久了,做了会事便觉得累。宽大的袖袍垂下,露出来的只有素白的指尖。乌黑的发搭在肩膀上,衬得他的面色生白,可细碎的阳光穿透了树冠,用一种近乎温柔的姿态笼住了他,于是他的皮肤便有了白玉般的温润质感。
白知秋在这样温柔的阳光中转过脸来:“秦师姐他们也该有东西送你。”
“嗯?”
“不定是什么,看他们心情。”白知秋起身,用帕子细致地又拭了一遍手,谢无尘看见他不经意地捋过了手上的悬诊丝。下一瞬,白知秋便将落在廊外小道上的目光收了回来:“他们入门时,师父都送了物什。这是以前仙门的习惯,一直留到了而今的仙道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