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113)

  桓谭道:“扬子云工于赋,王君大不止能铸剑,还有一身好剑术。我当初欲从二子学,子云告诉我,能读千赋则善赋。”

  “而王君大则说,能观千剑则晓剑,倒是有不谋而合之妙。这柄剑,便是王君大赠我的。”

  第五伦推辞道:“太过贵重了,王君大之剑,何止十万,百万都有市无价啊。”

  桓谭摇头:“我不过区区酸儒文士,带着此剑在常安,最多用来投掷家中硕鼠,实在是太委屈它了。倒不如让你来用,外击胡虏,内诛奸吏,让它饱饮鲜血罢。”

  说罢,桓谭朝他拱手道:“伯鱼,此去边塞,不论如何,都要活下来。”

  第五伦收下了剑,向桓谭长作揖。

  而桓君山已仰天大笑,转身便走:“因为,我很想看看,你往后是否能成为子云所期盼的……”

  “天下之士!”

  ……

  第85章 剿匪

  虽然附城之爵被桓谭说成是“无用”,但回到军营时,第五伦还是感觉到了不同。

  最明显的就是同僚和下属们的态度,梁丘赐简直要将第五伦引为亲信,和颜悦色,因为他亲见皇帝与第五伦问对了好几句话,俨然简在帝心,同级的几名军司马则对第五伦侧目而视。

  而下吏如军候戴恭,在第五伦入营时,更是夸张到蛇行匍伏,四拜跪谢,对第五伦诚惶诚恐,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皇权就是如此魔幻,哪怕只是和皇帝说了几句话,得了一点并无实用的赐予,便好似也变得高人一等,所有人都盯着那顶难看的麟韦之弁,目光敬畏。

  这下戴恭明白,梁丘赐是绝不会为了自己和第五伦翻脸了,便诚惶诚恐地向第五伦稽首告罪。

  倒是第五伦面露诧异:“自我入营以来,戴军候一直倾心相助,何罪之有?”

  也不知这是故作糊涂还是什么打算,戴恭更慌了,一味地顿首,表示年纪大了,不宜再担任军候之职,希望能调走。

  第五伦现在却死活不让戴恭走了,戴恭辞了三次,他拒绝了三次,又当着梁丘赐的面与之对饮,算是一笑泯恩仇。

  可背地里,第五伦却摸了摸桓谭赠他的利剑,瞥着戴恭暗道:“你若走了,我拿谁的血来祭剑?”

  本营两个月内减员三百的锅,这累累血债,戴恭至少要背一半,第五伦决定到了塞北再收拾他。

  但在此之前,借着今日的势头趁热打铁,第五伦对中层士吏、当百的置换得以顺利进行。小本子上打×的恶吏们沙汰一空,关键位置统统换上了自己人,营中面貌为之一新。

  这八百余人,算是从上到下,牢牢控制在第五伦手中了。

  是夜,第五伦打开了严尤托桓谭交给他的包袱,却见有兵书数卷,皆是《尉缭子》,每一卷里的墨字外,还有严尤平素观书时用朱笔勾勒的体会心得。

  再展开那封信,却是严尤告诉第五伦一些关于这次北征之役的内幕。

  严尤以为,十年前那场十二将军伐匈奴之役,王莽效仿了秦代抵御匈奴的“无策”,不忍小耻而轻民力,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

  而这次出征,与上回不同,算是吸取了一点教训,人数没有那么多,精锐之师数万,猪突豨勇则作为羡卒,去前线转运粮秣,不参与作战。

  “应是欲效仿汉时卫、霍之事,深入霆击,创伤胡虏,以求置换单于。”

  这也是十年前严尤的提议,但王莽没有同意,这回算是重新拾起了当年的方略。若能达成这个目标,然后就是按照王莽的梦想,求得呼韩邪单于子孙十五人,将匈奴划分为十五个国家,以胡制胡,使边塞永宁。

  “哪有这般容易?”第五伦摇摇头,就靠这充满魔幻和荒诞色彩的军队?出塞给匈奴送人头吧。

  严尤已经被撤职数月,但毕竟在军中有人脉在,知道一些内幕,也与第五伦通了气。

  且说十年前那场未能打起来的战争未曾伤敌一毫,却自损八百,二十万大军驻扎数年,导致并州地区经济彻底败坏,加上缘边大饥,人相食,导致边民流入内郡,这种现象至今仍没停止。最终引发了五原、代郡两地的逃兵、农民聚集起义,多达数千人之众,虽然平定,但时至今日,在北地、安定等处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所以这趟北上,王莽有两个目的:作为主力的太师王匡部数万精锐想趁着匈奴单于更替的当口,心存侥幸试试能否一劳永逸。

  其次,十万猪突豨勇被更始将军组织起来训练,皇帝答应解除他们的奴隶身份,开赴边境,一边为太师的部队运送粮秣,顺便承担清缴缘边盗贼的任务。

  好家伙,王莽这是要内外同攘,名为抗击外敌,实为“剿匪”啊!

  诚然,相比于遥远的海岱、荆楚,有直道与常安相连,能威胁腹心的北方新秦之地,更让朝廷在意。

  但王莽以为,一份诏令解除奴籍就能让人死心塌地?他恐怕还不知道,猪突豨勇们真实的状况吧。

  “简直是用油去浇火,这缘边‘盗贼’怕是越剿越多。”

  得知自己不用去塞外和匈奴作战,第五伦心中一喜,同时也寻思开来,开拔缘边运粮、镇压起义,这是否是自己乘机壮大力量的机会呢?

  他拍了自己脸一下:“莫要贪心,一步步来,还是先将这八百人好好训练,先别提上阵能战,勿要行军途中便一哄而散就好。”

  又过了两日,梁丘赐召第五伦前去营中,说是接到了更始将军廉丹的命令。

  “其一,那日从高台一跃而飞的理军徐蜚廉,会加入本曲同行。”梁丘赐脸上像吃了只蟑螂般难受,他瞧不上那些所谓理军,觉得是江湖骗子,岂料还真塞了个来。

  而其次,便是要他们开拔去常安以西的茂陵附近驻扎,再训练半个月后,于二月初一上路。

  “校尉,吾等西去驻扎,如此看来,应是被分到了西北方的郡?”第五伦刨根问底。

  只不知是何处,别给他整到河西敦煌去就行。

  梁丘赐现在已经没法将第五伦当普通下属呼来喝去了,反而有点倚重他,遂低声告诉了第五伦实话:“吾等要去的,是威戎郡!”

  威戎就是北地,第五伦恍然后忽然想到……

  “要去剿的‘缘边盗匪’,不会是马援、万脩他们吧?”

  ……

  大军开拔,是第五伦最紧张的时刻。

  不是因为尚且遥远的敌人,而是怕关在营中还算安分的猪突豨勇们一旦动起来,就会乘机集体溃逃。

  所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各营的兵丁启程时,竟是用绳索系累,一个连一个,如同囚徒。

  第七彪来询问他:“军司马,吾等系不系?”

  第五伦犹豫了很久,最终咬咬牙道:“不系!”

  大新又不是大秦,平日就吃空额严重,行军途中跑个两三成的人是常事,主官也不会有任何惩罚,只要你到了地方能有人完成任务即可。

  宣彪闻言,松了口气,下拜顿首:“下吏一定尽心巡视,确保无人遁逃!”

  “一天少于十人就不错了。”第五伦摇摇头,想保证一个人都不跑,没人敢打这包票。

  第五伦对本营士卒还是有信心的,半个多月里,他将众人的伙食从每月二斗半提高到了六斗,在跟校尉梁丘赐扯皮许久后,要来了每人一套的冬衣。衣食得到确保后,非战斗减员也迅速减少,不必每天抬几个死人出营了。猪突豨勇们就算逃走,流亡的生活也不一定比现在好。

  在开拔前,第五伦更承诺:“他营皆系累士卒,唯独我不愿如此,只因诸君乃是我的下属,不是奴婢囚徒!第五伦在此以自己的孝义,当着皇天上帝的面发誓,此去缘边,必士卒先食而我后食!诸君吃什么,我吃什么!”

  这是承诺同衣食了,虽然第五霸说刚进营时这招没用,但在大军行进途中,如此做会让士卒们稍稍安心,他们最怕的是路上遭到拉壮丁时的虐待,性命不保。

  这年头大部队赶路是极慢的,去茂陵一百多里路,第五伦轻骑两日可达,如今却要分成五天走。

  这一路上,第五伦行在最后,让宣彪在前,第七彪、臧(zāng)怒带着私从和亲卫们在途中来回巡视,有形的绳索虽不系,无形的镣铐还是要的。

  因为盯得紧,首日数十里路程,只有十来人试图逃跑,都被拦了下来,第五伦一一与他们详谈,又听了好多凄惨的故事。

  虽然有心放众人走,但这个头还是开不得,否则八百人能一夜尽散,第五伦让这几人罚一顿饭了事。

  第一夜住在新丰以西的昌陵附近,这其实是一座空陵,没埋任何人,乃是汉成帝在陈汤怂恿下修的,结果修到一半才发现耗资太大,且地势低洼难以填平,于是只好废弃。

  到了次日清晨,守夜的人第五平旦来禀报,说昨天就试图逃跑的那人,又跑了一次。

  这回第五伦就不留情了,让第七彪当众狠狠责打此人,但他转头又带着医药去看望,亲自为其上药,将逃亡者感动得不轻:“小人实在愧对司马,我再也不逃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