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176)

  有了三大件后还没完,随着汉时婚礼奢靡之风日盛,第五伦家还得准备礼钱,但因为王莽规定,从列侯以下不准私藏黄金,所以得换成钱币。

  作为第五伦请来的宾,前任大司马严尤也与第五伦说起当年王莽嫁女儿给汉平帝时,皇室给出的礼金数量。

  “孝平与黄皇室主婚事定下后,文母皇太后与太常商议彩礼之事,按照历代先君的惯例,聘皇后的彩礼应是黄金二万斤,合钱二万万。”

  两个亿的礼金!第五伦咂舌,桓谭曾经和他谈及,汉宣以来,百姓赋敛,一岁四十余万万,少府所领园池收入,则是八十三万万。

  当然,不贪财的王莽自是一再推辞,最后只接受了四千万,还把其中三千三百万给了十一户陪女儿出嫁的人家,自家只留七百万。

  天下人都觉得王莽太委屈,于是屡屡上奏,汉家又加了二千三百万礼金,合成三千万,王莽再把其中的一千万分给九族中的贫苦人家。

  这还没完,按照三辞三让的套路,王莽的左膀右臂陈崇请人代笔,写了一篇又臭又长的奏疏表现王莽的谦逊美德。王政君决定,再增加聘礼三千七百万,以表礼仪隆重。

  第五伦为此还好好算了笔账:“那场婚事,皇室一共拿出来一个亿,老王家实收彩礼五千七百万。”

  这笔巨款,王莽转手全给了黄皇室主,连带许多宫室、地产都归属于她名下,王嬿真可谓全天下最富裕的寡妇。

  第五伦当然比不了皇室动辄几个亿的礼金,本打算弄个万紫千红一点绿意思意思就行了,但第五霸不干。

  “马氏乃士族,阀阅高,这也太少了!”

  第五伦笑道:“大父,我知道马文渊性情,他不会在乎这些虚礼缛节,符合古礼,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委禽奠雁,配以鹿皮,适量即可。”

  “就算他家不在乎,但老夫在乎,邻里在乎!”第五霸不让步:“这聘礼可不止是两家私事,也得让外人看到,多了荣耀,少了丢脸。若我家聘礼不够数,那便会遭到茂陵、长陵两地豪右笑话,甚至有损你名声。”

  于是,第五霸联合宗族内部各家,直接给第五伦来了场“政变”!

  老爷子表示在婚姻大事上,第五伦虽是宗主,亦是小辈,他懂个屁啊,做不得主!

  便和一群老家伙替他拿了主意,最后决定,出一百万钱!

  这便把第五伦好容易积蓄的钱粮掏空一半,这还是现在货币大贬值的情况下,可把阿伦心疼坏了,这都是日后起兵的倚仗啊,得,又得慢慢攒了。

  除了三大件和钱,送彩礼纳征那天,还得加上五花八门的东西,除了大雁外,还有羊、清白酒、三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九子墨、香草、鱼、鹿、乌、阳燧……算下来居然有三十种之多,搞得第五伦昏头转向。

  他还算好的,起码掏得出钱娶亲,如今这股风气渐渐下移,平民百姓娶嫁也开始讲究了。

  跟第五伦回到关中的猪突豨勇多是单身汉,这几个月里看上了临渠乡的姑娘,也没少求亲。可他们一年前还是奴隶和穷丁,哪来钱结婚啊,不少人在彩礼一事上犯了难。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真是急得他们抓耳挠腮,亏得第五伦一一资助。遇上狮子大开口的族人,还得搬出宗主的身份压一压。

  这还只是彩礼,尚未算上同样费钱的婚宴。结婚常常会耗尽前半生积蓄,真是一飨之所费,破毕生之本业也。

  体验到切肤之痛的第五伦这次是插不上话了,只能由着他们来,却也暗道:“彩礼太重、大操大办确实是恶习啊,若有朝一日我掌了权,一定要重拳出击,好好整治整治,勿使之流毒于后世两千载!”

  不过这趟纳征,确实如第五霸期盼的一样,办得体体面面,显示了第五氏的富贵。

  马家接了彩礼后,第五伦这边立刻开始卜算良辰吉日,定了最近的一天,得吉日后,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于马援及其女。

  “得期七月初七!”

  ……

  第五氏和马家忙碌地筹备婚礼之际,皇帝大赦的消息,也沿着武关道向南传播。

  这年头,天子诏令的宣布方式,若是在郡县亭舍,则在显眼之处的墙上抄写诏令,墙壁涂以白土,以储石界栏,直行隶体,亦或是写在木板上悬挂起来公布。

  因为九成九的人不识字,还要有官吏向民众口头宣读,民虽老赢疲疾,常扶杖而往听之,毕竟皇帝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计划,可能毁掉无数人的一生。

  于是乎,沿途的乡亭、市门、里门,作为诏令散布的点,都在告诉天下人大赦之事。朝廷统治力虽然越来越羸弱,但沿袭自秦汉的制度依然有顽强的惯性,维持这老大帝国的日常运转。

  六月初,析县邓晔便得知了大赦的消息,他们这些普通盗贼自然在赦免之列。

  但邓晔却不打算走出山林。

  “我若是做一个普通庶民老实巴交过日子,能比现在作为群盗渠帅更舒服?”

  朝廷是赦了罪,但已经积重难返的沉弊能改么?腐朽不堪的地方官吏能换么?若不能,盗贼们回归乡里没多久,不还是会被暴政苛行逼得再度上山么?

  这世道的溃烂,百姓们的七亡七死,绝非一道赦令就能挽救。

  还有,朝令夕改的习惯能变么?经历过这么多次货币改革作废,已经吃过无数次当上过许多次亏的百姓,凭什么再相信官府说的话呢?

  民间对朝廷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邓晔自己不愿接受赦令主动出山,他的属下也大多选择留下来,继续跟邓晔打家劫舍。

  “吾等宁信母牛能上树,也不信朝廷能行良政!”

  ……

  六月中时,前队郡西部的武当县,汉水中游山林之畔,已经带着部属躲避追捕潜逃至此的贾复,亦看着手下从亭舍扛回来的赦免诏令木板。

  众人多不识字,只听贾复念:“唯谋反、不道、大逆之首恶,不用此书。”

  贾复是文化人,学过尚书,年少时甚至专门在亭舍里念诏令给乡亲们听,对这体例再熟悉不过。

  这里的谋反、不道、大逆三罪,是一个范围很宽的概念,包括了巫蛊、诅上、叛乱等罪行,其中就包括危害天子的后继者的企图及行为。

  羽山贼已经被定罪,认为他们勾结绿林渠帅们,妄图袭击第五伦的使团,谋害皇子,也列入谋反不道罪中。

  当然,在官军的上奏中,贾复已经“死了”,羽山贼也被剿灭,所以换个名字的话,或许能和手下众人一起恢复正常生活。

  但贾复却不愿:“那些杀害冠军县数百名无辜者的郡兵士卒,是否也在赦令之列呢?还是说,他们本就没被定罪?”

  贾复已经决定和朝廷、官军不死不休,但他让群盗们自己做选择,是继续跟着他在山里讨生活,追求以后为无辜丧命的亲眷报仇呢?还是走出山林,做一个改邪归正的新朝良民。

  结果除了少数几人实在是受不了山里的苦,决定放下武器走出去外,其余上千人都选择留下。

  “大善。”

  贾复笑道:“王莽还想赦免吾等,前事一笔勾销?做梦!”

  “他这些年纵容官军犯下的累累罪行,本将军可没赦免,迟早有一天,我贾复,要去常安找他列数此罪!”

  而到了地皇二年六月下旬,当王莽那份被荆州牧偷偷改了点内容,伪称首恶亦能赦免的诏令传入江夏郡绿林山时,它同绿林山外围云集的两万新军,像是两个选择,摆在马武等一众渠帅面前。

  “是作鸟兽散,还是继续斗争?”

  第137章 放弃幻想

  新朝的州牧相较于前朝刺史地位大增,为了适应国内盗贼麻起,只靠各郡分别镇压已经不足的情况,王莽以州牧位比三公,秩中二千石,还给了他们兵权,加号大将军,方便统筹州部军务,会剿叛贼。

  但荆州牧费兴在这个位置上两度罢除,依然坚持己见:“对内当抚不当剿!”

  几年前费兴第一次到任时就看明白了,荆扬地广人稀,除了前队外,不存在中原那般尖锐的人地矛盾。大泽山林能够提供很多人衣食,为祸当地最严重的是六莞之政,官府税山泽,夺民之利,百姓饥穷,故为盗贼。

  这些盗贼虽动辄上万,但他们不过是被迫聚拢,擅称渠帅、三老,却没有任何旗号和纲领,只是转掠求食而已,依然念着遇上熟年回归乡里种地。

  在费兴想来,倘若能通过赦令,说服盗贼们回归田里,免除部分租赋,由官府借贷铁犁耕牛种子,安抚好百姓,断了贼源后,荆州之贼可不战自平。

  第一次他如此上奏,被王莽认为胡言乱语罢免,几年后荆州局势糜烂,皇帝还是只能让费兴来救火。

  费兴坚持前见,这便是他久久勒兵于襄阳汉水,不肯南进的原因,就是想等一波大赦。

  如今大赦终于来了,但绿林几个大小渠帅被认为参与了对皇子的劫杀,罪大恶极,不在宽赦之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