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186)

  连举事时间也定了:地皇四年十一月,还有一年多,尚早。

  李焉是孝廉出身,真是孝廉造反,三年不成。

  更过分的是,王况居然帮李焉将王莽手下那四辅三公四将九卿六监的命运也算了个遍,料其吉凶,等灭了新朝后哪些人能招降,哪些人要杀掉,不一而足,总计十余万言。

  但事情计划得太细,往往会被现实打脸,卜者王况假言,当年翟义拥立的刘信没死,化名樊崇,就是泰山贼大头领,希望能把起义军也拉过来以助声势。

  然而李焉派往泰山的使者,却迟迟未归,要么是在路上被饿疯的流民抢了,要么是被泰山贼劫杀。

  眼看联络不上樊崇,王况面见李焉,又提出了一个计划。

  “主公,既然要复汉,就必须拥立一位汉家天子,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李焉同意:“但真正的刘信不知所踪,樊崇也难以往来,要不然,吾等拥立河北刘姓宗室?”

  河北在汉时建立过许多个诸侯国,除去汉平帝出身的中山国外,还有河间、赵国、真定三处。如今河间王刘尚还在人世,邯郸有赵缪王之子刘林,真定有真定共王之子刘杨,他们在汉则为诸侯,在新则为豪强,是李焉心中的同盟者。

  王况却摇摇头:“彼辈皆乃孝景皇帝子孙,世系太远,恐怕难以服众,臣近来却觅得一位血脉更纯正的宗室。”

  李焉大喜:“莫非是孝宣皇帝子孙?”

  世人皆知,随着成、哀、平国统三绝,汉元帝后代绝嗣,连王莽扶持的孺子婴都只能从汉宣帝的曾孙里挑。

  王况摇摇头:“更近!”

  “主公可知‘刘子舆’?”

  这是萦绕朝野数十年的传闻,李焉当然知晓。

  汉哀帝无子,是因为无法生育,亦或是对女人压根不感兴趣,但风流倜傥汉成帝却曾有过不少孩子。

  许多嫔妃诸如许皇后、班婕妤,都受汉成帝宠爱,生过儿子,但这些孩子要么夭折,要么隐而不见。

  他们到哪去了呢?当年有司隶校尉弹劾,说皆是赵飞燕、赵昭仪姊妹所害,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墯者无数。死婴埋在掖庭狱楼垣下,并迫使他们的母亲自杀,还处死了六个宫中奴婢当事人,言辞凿凿。

  又说其中一个孩子,被宫长抱走了,不知下落。

  这件事曾闹得很大,但彻查后却又无下文,外戚王家只是将赵昭仪赐死了事。

  虽然成帝的儿子没找到,但这皇室花边新闻已经传遍朝野。

  诸如飞燕、合德姊妹一瘦一肥的绝色组合,掌上舞与温柔乡,叫男人们津津乐道。

  而市井的妇女们则专注于汉成帝驾崩前夜,赵合德酒醉,给成帝一连服下七丸“昚恤胶”,结果整整一夜,宫女们只听到成帝和合德在帐中欢笑不止,到了第二天,成帝竟脱阳而死。

  至于赵飞燕为了怀上孩子与他人通奸等事,都被传得沸沸扬扬——朝政大事百姓们不懂,也不敢聊,可男女床榻间那点事,嘿嘿嘿,谁不懂?

  还有成帝那个据传被送出宫的儿子,有说法是他没有死,而是被忠诚的老宦官庇护,生活在民间。这件事和成帝、赵后的桃色新闻一起散播天下,普及到了什么程度?赵魏之地的田间老农都能津津乐道唠上一二。

  李焉就知道,大概十年前,就有人遮拦王莽大臣的车驾,自称是“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然后叫嚣着刘氏当复,让王莽赶紧退位。

  这不是找死么,五威司命一通拷打审问后,那男人招供,说他只是冒充的,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王况却告诉李焉:“那人只是替身,是派去试探王莽,真正的刘子舆尚在人世!”

  “何不早言?”李焉大为惊喜,竟没有怀疑,刘子舆的故事流传太广了,民间痛恨新政,怀念前汉的思潮已经难以阻挡,若能打出这面旗帜,定能得到河北诸郡的刘姓、豪杰群起响应。

  王况笑道:“刘子舆化名王郎,当年逃避妖后赵飞燕迫害,逃到了蜀地,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面算命之术,亦以占卜为业。正是他发现河北有天子气,才告知我来辅佐大尹。”

  “如今刘子舆察觉天下将有大变,也辗转到了河北,不日将至邺城!”

  ……

  那不知真假的“刘子舆”到没到河北不知道,但第五伦,确实已经在白马津,踏上了这片土地。

  五威司命的掾吏郭弘询问第五伦:“光禄大夫,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虽然去通知冀州牧、牧监副的耿纯还没音信,但有了治亭郡兵三千在后,再加上马援作为卧底,传回来的邺城虚实,第五伦多了些底气。

  第五伦看着冀州箴上的地图:“按照文渊口信,参与李焉谋逆的,不过是他一众宾客,以及被说服参与其中的属长而已,数十人而已,大多数官吏并不知情。”

  同行的治亭郡属长提议道:“依我看,不如虚张声势,多树旗帜,号称朝廷的景尚将军率三万大军抵达城下,围邺一角,射诏令入城抨击李焉之罪,扬言只诛首恶,城中士吏惶恐之下,当会如何?”

  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全城团结在李焉身边抵抗……

  放在正常的王朝,这是个好主意,但别忘了,这是大新啊!

  在濮阳,新朝的剑,都已经快斩不了新朝的官儿了,更何况是魏地。

  毕竟新军不管是王师还是郡国兵,名声都太坏了,尤其是那个景丹的亲戚,太师羲仲、景尚,奉皇命来平定青徐盗贼,结果却击贼不利,虐民有方,所过放纵,邺城人还怕他们屠城呢!

  而治亭郡兵里,第五伦瞅着想进邺城抢一波的就大有人在嘛。

  这局面,若不速速去将绳结斩断,一旦慢了,就真拧成一个死疙瘩了。

  虽说自己是结了婚的男人,不是毫无牵挂的单身狗了,应该采取稳妥一些的策略。

  而经过在濮阳城中人为刀俎的惊吓后,再要第五伦再入城行险,他是有些不愿意的,但想要成大事,有些险就不得不冒……

  犹豫,就会败北!

  第五伦果断做出了决定:“李焉不是仍在招募豪杰么?我会带人化名混入城中,联络文渊,伺机斩捕李焉。”

  “擒贼,先擒王!”

  ……

  第145章 骗纸

  因汉时漳水尚未改道的缘故,邺城在漳水南数里。

  城外西门豹所开十二沟渠边农田连绵成块,同色如海。而魏郡首府坐落其间,则呈长方形,城中有一条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

  城北为官署、郡府和粮仓、武库、马厩等。城南则是里坊,散乱的民居紧凑挨在一起。东门外为市场,迎宾客的置所驿站也设于此,管理小驿的正是马援的关中老乡,那位被内定为“辅汉将军”的严春,顺便招揽各地豪杰。

  八月十一日,有一队客商从南方抵达此地,为首之人一袭白衣,到驿站后就提出要见郡大尹李焉。

  严春很不高兴:“汝等是何许人也?李公忙碌郡务,岂是谁都能见的?”

  那白衣青年一口地道的东郡话:“也不瞒你,吾等乃是乔装打扮,匆匆至此,我是治亭大尹王公族侄,奉族叔之命,有样东西要给李公过目。”

  严春一愣:“邻郡大尹的子侄来此作甚?”

  “生死攸关,涉及无数人的性命……”第五伦让人打开车舆,露出了里面的东西,俨然是朝廷使者的节杖!

  严春识得此物,因为过去经常见过路的五威将率持着,顿时大惊:“敢问如何称呼?”

  第五伦拱手:“王伦!”

  ……

  新朝使者节杖一如汉制,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mào)三重,并加了黄色的穗子。

  还有那封王莽下达给治亭大尹王闳的诏令,要他发兵斩捕李焉!皇帝用玺正正盖在上头,李焉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绝对假不了。

  至于另一份任命光禄大夫第五伦为魏成假尹的诏令,当然不会傻到随身带来。

  确凿无误,李焉反新复汉的意图早叫朝廷知晓,朝廷风諭地方讨伐,北有冀州牧的大军,南则是治亭郡卒,魏成覆灭之灾就在眼前!

  这让本已下定决心的李焉一时失神,竟然失手将诏令掉落而不觉。

  第五伦也没机会上前去帮他捡起,因为李焉的亲信们看他很严,入内时搜身不得携带任何尖锐之物,连头上的簪都给拔了。

  尤其是那个叫马援的家伙,他因为刚加入不久,也轻易近不得李焉左近。却狗仗人势,搜身时竟对第五伦上下其手!

  模样俊朗了不起么?生了个漂亮女儿了不起么?

  二人贴近时可没少交换眼神,第五伦对马援怒目而视,马援亦狞笑着还以颜色。

  隔了半晌,李焉才抬起头道:“王伦,治亭大尹既然是皇室宗亲,又得了天子诏令,奉命而行即可,为何要将使者软禁,而派你来告知于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