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185)

  倒是第四句最让第五伦重视。

  “江湖有盗,自称樊王,姓为刘氏,万人成行,不受赦令,欲动常安、雒阳。”

  “樊王……”

  “说的是……泰山贼首樊崇?”

  这脑洞不错,结合上下文,意思是如今在青徐兖三州闹得最大,已聚众数万的樊崇,就是刘信的化名。看来李焉是想要借起义军的力量啊,不过滑稽的是,反而是泰山樊崇那边,起义都三年了,仍是无文书、无口号、无旗帜、无编制的混乱象,樊崇肯定是大老粗,说他是刘信,这大概是李焉等人的一厢情愿。

  这些新情况,王闳也早就派人送去常安,恐怕王莽知道后,会更加抓狂。

  王莽的制诏中,倒是赞了王闳的忠恳,决定给他增加秩禄,还表示愿意让侄儿王磐继承平阿侯的爵位,末了才勒令王闳,立刻发郡兵,一支随第五伦前往魏成君缉捕谋反的李焉,另一支去往老家元城,护住祖宗坟冢。

  眼看王闳陷入思索,没有立刻答应,第五伦立刻道:“我知道治亭要防备东方樊崇等贼,又要约束过境的流民,兵力捉襟见肘,但王公,李焉扬言要反新复汉,一旦得逞,恐怕会对元城王氏祖坟不利。”

  “元城孺王(王贺)、阳平顷王(王遂)亦是大尹的祖先,难道就能坐视李焉损毁么?”

  第五伦在暗暗提醒王闳,哪怕王闳不认可新朝之政,对皇帝不以为然甚至畏惧仇视,可他的血脉和祖宗,却是改不了的。

  这话起了作用,王闳只长叹一声道:“敬受诺,闳自当奉君命行事。”

  离开王闳寝房后,第五伦扫视外面扶着腰间剑,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宾客私从,恐怕王闳一声令下,就能将他击杀。再这样下去,新朝的剑,已经快斩不了新朝的官了,尚书斩马剑,起不到任何威慑。方才第五伦全程表面镇定,其实手心冷汗都出来了,谁能想到,还没到魏地,就如此刺激。

  “真险啊!”

  经此一遭后,第五伦只迫切希望能尽快了结此事,夺取魏成郡,赶紧培植属于自己的力量!

  ……

  王闳一如诏令所言,派出了两支兵,三千人由郡属令所率,跟在第五伦的使团后前往魏成郡,在节杖诏令不管用时动用武力。

  又有一千人赶赴元城王氏老家,护住祖坟周全。

  离开濮阳城时,第五伦却见城内还算繁华,屋舍林立,唯独有一片废墟,屋顶都被拆毁,灌注了污水,十分突兀地横亘在城中心。

  “这是当年翟义的宅第,陛下效仿周公毁管、蔡之宅,令人损污。”

  而出了濮阳后,又见城外的道路两旁,竖立着高大的表木,挂着干枯已久的骷髅尸骸,上面刻着字曰“反虏逆贼碭鲵”。

  原来是翟义党羽被捕者,被活活钉在表木上示众,以惩叛逆,长吏常于秋天循行,勿令毁坏,也不准收葬。

  这可是关中看不到的风景线啊,第五伦才真切感受到王莽对反对他的人是多么愤恨,可这还不算什么,郡属令告诉第五伦:“当初东郡有豪侠名曰王孙庆,和翟义、刘信一同谋逆,侥幸潜逃,直到几年前才缉捕归案,送到常安,大夫可知陛下如何处置他?”

  活活烧死?第五伦听说王莽很喜欢这种刑罚,对付西域都护府那些叛逃入匈奴的人就这么搞的。

  但他还是小看了王莽的想象力。

  “陛下命令太医、尚方与技艺高超的屠夫,共同将王孙庆的尸体刳剥解剖,用尺量度五脏,用竹条通导血脉走向,知其终始,还说……这么做,可以让后人钻研出如何更好治病!”

  第五伦却是听呆了,且慢,这难道是中国第一次医学解剖尸体么?他可以作证,王莽这么做……

  “确实可以让医学进步!”

  ……

  至八月上旬,第五伦走在前方,而治亭郡兵跟随在后一日距离,从白马津渡河,进入魏成郡境内的黎阳县。

  让第五伦没想到的是,先前被自己安排在马援身边,负责传递口信的张鱼已经赶到这儿。因为害怕书信会被李焉亲信搜出,便由他给第五伦复述了两句马援的口信。

  “马公说,伯鱼速来!”

  张鱼一板一眼,认真地重复马援的原话。

  “再不来,我就要被李焉,拜为复汉将军了!”

  ……

  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汉书·王莽传》

  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

  邺城(河北临漳)在太行东阳、漳水之阴,早在六百多年前,春秋时就有城郭聚落。不过最出名的还是魏文侯时西门豹治邺,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到了汉朝时,邺城作为魏郡首府,虽不如北边的邯郸,亦是河北一都会。

  马援来此地不过十日,竟混进了叛贼团体当中,实属机缘和运气。

  他料想,马氏与第五伦联姻不过是上个月初的事,一般来说,若非特别关注,消息慢慢传到魏地来,起码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更何况现在各地交通被盗贼阻断,更延迟几分,怕个屁。

  马援一向胆大,遂以本来姓名入得城中,很快就吸引了一个人注意。

  关中斄(lí)县人严春,在魏成大尹李焉门下做宾客,也关注外来人的动静,听说有位容貌不俗的马援到了邺城置所,还出手教训了贪他财物的小吏,遂来一观。

  “果然是文渊啊。”严春年轻时也作为游侠,与马援结识,如今见到故人颇为欣喜,问起马援的经历来。

  “先时听说文渊纵囚被朝廷缉捕,不知下落,夏时天下大赦,你应也脱罪了,怎不回家,为何会来此处?”

  马援只道:“我孑然一身,又是有案底的匹夫,难以再做官,还能去哪?两位兄长痛恨我不务正业,都快不认我了,遂想悠游于燕赵之地,看有没有豪杰可以投奔,做一番事业。听说魏成大尹近来效信陵君,招徕侠义之士,遂来看看。”

  有了人引荐,马援遂顺理成章做了李焉的宾客,但仍在团体外围,参与不到造反之事。

  可靠着他不俗的武艺和谈吐,这鹤立鸡群的做派,很快就在新宾客中脱颖而出,最后甚至吸引了李焉本人的注意。接见过马援一次后,将他从下宾一路升为上宾,伙食从吃鱼无车变成顿顿有肉,还有车马接送。

  倒也不是单看马援本领,李焉还有点贪图他两位兄长都是握有实权的封疆大吏,想着若能派马援去说服扬州牧、增山连率一起反新复汉,成功率岂不是高了许多?

  但直接导致马援更进一层,混入造反中枢的,却是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

  鼓动李焉反新的谋主,是来自邯郸的卜算者,名为王况。

  王况跟随李焉不少年了,眼看天下渐渐骚动,遂告诉李焉:“新室即位以来,民田奴婢不得卖买,数改钱货,征发烦数,军旅骚动,四夷并侵,百姓怨恨,盗贼并起,汉家当复兴。君姓李,李者徵,徵,火也,当为汉辅。”

  而但凡李焉要用人,都得先过王况这关:就是让王况隔着帷幕看看宾客官吏的面相,再用他们的生辰八字占卜。

  结果王况一见到马援,就对他的面容颇为惊奇,以龟筮之法算之,大为欣喜,告诉李焉道:“主公的这位新宾客马援,从他面相里看,注定要成为复兴汉室,拓广疆域的大将军啊!”

  ……

  王莽因为哀章胡编乱造的金匮天书,将看门的、卖饼的人纳入四辅四将中,视国事犹如儿戏。

  而要造王莽的反的魏成大尹李焉也好不到哪去,他对王况信之不疑,遂对马援更加看重,让严春拉了马援入伙,问他对朝廷看法,马援自然多流露不满之意,李焉认为此人确实可用,遂让严春与他道明局势。

  一切如马援所希望的,只是最后要拜他为“复汉将军”却把马文渊给弄傻了。

  “会不会太草率了些?”马援好心提醒这群反贼,刚加入几天的人应该再考察考察,这么快委以重任容易出事。

  “不必意外。”严春告诉马援:“文渊兄别看我这样,亦是‘辅汉将军’呢!”

  马援这才知道,原来被李焉纳入造反核心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被许诺了官职,文士书吏则为九卿,武士轻侠则为将军。

  什么灭新将军、扫新将军、扶汉将军、兴汉将军,起码有十几个,他们做得,马援就做不得?

  眼看再玩下去就要弄假成真了,马援连忙打发与他同来的张鱼去设法联络第五伦递口信,告知邺城虚实,觉得可以收网了。

  毕竟,以马援进入邺城这短短十日所见,李焉、王况难成大事。

  青徐、荆州的大盗们,其病在于缺乏文书、旗帜、制度,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蓄谋造反的李焉、王况,则走了反方向,和王莽一样,太过沉迷于理论建设。

  那些第五伦在东郡听闻的口号,就是王况帮李焉编的,想法很好,打着百姓怀念的汉文帝旗号举事,然后需要传统友邦匈奴、越人出兵协助壮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