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220)

  “别急着否定,且先看他能练成什么样。”

  第五伦是听耿纯说起过耿弇事迹的:“伯昭不但武艺骁勇,亦学过兵法,他十六岁那边,去最边远的县游历,恰逢匈奴左部犯边,将他和一众人等困在了广宁县中,连县宰都战死了。”

  “伯昭便自任假宰,带着百多骑乘夜冲出去攻击了匈奴人,烧其毡帐,将数百骑逼退,一夜鏖战,他连斩十数人,自己却无一伤,至此一举成名,让郡人称奇。”

  这让第五伦颇为期待,白马少年郎确实有“军事贵族”的气质,这样的人才,哪怕只是来魏郡玩玩,也由他玩去。就算他真练起来五百人,打完仗又带不走,还不是帮第五伦打工。

  天气越发炎热,到了六月初时,冯衍带着一身湿襟的汗水从上党返回邺城,一照面,就支支吾吾地与第五伦说,事情有点不太顺利。

  第五伦皱眉道:“是那鲍永不认敬通这个朋友了?”

  “还是上党大尹不乐与我结盟?不让我的旧部过路?”

  “非也。”

  冯衍最喜欢欲扬先抑的套路,鲍永一心复汉的事,他藏下先不说,因为还得试探第五伦倾向,只叹息道:“经过我一番苦劝,上党一切顺利,大尹和鲍功曹都倾慕第五公,愿意借道,只是供应的米粮,得算魏成郡借的。”

  这没问题,毕竟一两千石不是小数目,他一定还——这次是不掺糠、草的那种。

  冯衍小心地说道:“是猪突豨勇行军的路线,出了岔子。”

  扬完再抑,有完没完?那路线是你帮忙划定的,那还不是你的问题么?莫非是更始将军以为冯衍“死了”,人死汤凉?

  但冯衍细细道来后,还真和他无关。

  冯衍道:“却是新近上任的师尉大尹田况,竟直接没理会更始将军府的传文,不同意让猪突豨勇过境,直接阻在了郡界!”

  第五伦愣了:“田况?那个原本在翼平(北海)做连率,却因为抵御赤眉太过积极,还伸手和皇帝要青兖两州兵权,而被调回关中的田况?如今田况所在的师尉郡,就是前汉左冯翊,是猪突豨勇离开上郡,渡河进入河东的必经之路。自己和田况无冤无仇啊,他为何平白无故阻拦?”

  冯衍回道:“上党派人去打听过,似是田况以为,东征军应当走关中过函谷而行,不应偏道,他为此还向朝中举咎!”

  这下却有些麻烦,好在第五伦早就提前上奏疏打过招呼,借口也是钦口山的盗贼不剿不行,魏成兵不够,希望王师路过顺便帮个忙。皇帝还指望他保住元城祖坟,稳定河北,应该会睁只眼闭只眼。

  但田况将此事捅上去,横生波折,五威司命或许会乘机诽谤第五伦。更要命的是,若一千多猪突豨勇来不了,无法两面夹击,自己只怕要沿着小路硬打武安李氏了。

  不知田况是担心猪突豨勇所过放纵,损害他辖区,还是一心效忠新室,反正,这田况算是在第五伦小本本上留了名。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为大新效忠,有病!”

  第五伦心里骂骂咧咧,好在冯衍这厮又抑后再扬,告诉第五伦,这件事虽然有此小插曲,但已经顺利解决了!

  “亏得增山连率马员相助,让猪突豨勇直接从上郡的小渡口过河,虽然多花了半个月,但已顺利抵达上党!”

  ……

  “与马家联姻,真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啊。”

  第五伦心中松了口气,再度尝到了这场姻亲的甜头。

  他的三大爷马员坐镇上郡,位于关中以北,后世的陕北地区,这次便在关键时刻大开方便之门,没让第五伦的计划泡汤。

  “如此看来,上郡也可以作为长陵族人的退路,看来得加强与那边的联系,并让第四咸多去北方走走亲戚了。”

  虽是有惊无险,但猪突豨勇绕道后稍稍迟滞,他们已经跋涉了三个月,抵达上党后条件不会很好,起码得休整到七月才能投入战斗。

  这一趟使命顺利达成,让第五伦在心里提高了一点点对冯衍的信任,遂拜托他继续去上党与万脩接洽,约定发兵时间。

  既然条件齐备,邺城大营这边,针对武安李氏的作战方略,也必须尽快出炉。

  讨论作战就离不开地图,而有这么一对翁婿,都觉得自己擅长此道。

  这两日,马援似是食量大增,让粮官多往他营中送些米来,生的,不需要煮熟;还要了很多鸡子,不要蛋黄,只打成鸡蛋清,用小盆端入营房中。

  马援昨日观看西北三县地图,三县为涉、武安、武始,濒临太行,道路狭窄,十分险要,所以和平地作战的一马平川不同。

  他琢磨时一下子来了灵感,便在木框中聚米成山,用鸡蛋清粘起来,用来标识钦口山、塔山等高陵叠嶂。山下则是峡谷小路,如此便能将地形一目了然,不会到了地方看着高山险塞傻眼。

  “伯鱼肯定会大为惊喜。”

  完成这份杰作后,马援颇有成就感,亲自端着米山地图就往大营房走,第五伦召集了主要的军吏,今日要在那举行集议。

  才进门,就发现来得早的耿纯、赵尨等人都围在第五伦身边啧啧称奇,就连一向傲气的耿弇,也好奇地盯着,目不转睛。

  等马援走过去一看,顿时愣住,那是一副立体的地图,用黏土制作,不但刻画了山水凹凸之势,道路是一条墨线清晰明了,甚至还粘贴了点植物标识森林。而就目前情报所知,三个县的城郭、乡邑一览无遗,甚至放了几块碎铁表示武安铁矿工坊。

  第五伦正在上头插着代表己方和敌方军力的小旗,指画形势,分析地形道路,使得众军吏皆呼:“真是好物什,贼在吾等眼中了!”

  做女婿的抬头瞧见马援到了,笑道:“这便是我所制的新地图,马校尉,快来看看。”

  二人在人前,还是以官职相称的,没人的时候叫丈人行,马援大醉时才有就机会喊他字号。

  马援瞧瞧第五伦的杰作,再瞅瞅自己的米山,实在是太过简陋,真是丢死人了。

  于是众人只听马援告了声失礼,将什么东西藏在背后,慢慢退出了营房,旋即外头传来砸东西的噼啪声。

  少顷,马援再度入内,手上还沾着几粒米,面色却如常,欣然笑道:“第五大尹,继续军议吧。”

  他揉着拳头,顺便将那几粒米掩盖住:“我憋了许久,已经等不及,想快些进山剿灭‘贼寇’了!”

  ……

  第173章 路线之争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六月之交,与冀州魏成郡相隔三千里的南郡汉水之畔,“纳言大将军”严尤的大营。

  六月正值荆州的雨季,严尤军中将士多是北方人,比如窦融,便是关中人士。

  “这鬼天气。”

  窦融摸着自己身上总觉湿漉漉的衣裳,好脾气的他都忍不住骂了起来。

  按理说小雨下着应该清爽才对,可常常有雨无风,伴随着盛夏高温,整个天地仿佛成了大蒸笼,让人周身滑腻腻的。这些天粮食和器物发霉得很快,偶尔出现几个晴天,士卒们欢喜地将衣裳拿出去晒,结果到了晚上一看非但没干,反而更潮了。

  对绿林的攻打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但主帅严尤分析过先前荆州牧的败绩后,觉得对付绿林着重在围,不急于进剿。

  “绿林起兵数年以来,江汉数次受其扰乱。云杜周边数县,实已十室九空,加上绿林掳掠了大量人口,盘踞于云杜一县,看似势大,实则多半是老弱,平白多了几万张嘴。”

  严尤思路清晰,决不能再让绿林选择他们熟悉的战场了:“倘若吾等予以封锁,使其盐粮两相断绝,这群盗寇内无生产,外无粒米之救济,要么只能困守一隅,束手而散。要么被迫离开盘踞的山林,与我决战!”

  南郡、江夏的盐,只要来自西面的巴蜀井盐,以及武陵蛮的石盐,都是通过大江汉水进行运输,严尤不信任当地五均官,直接派兵军管了各处江防,严格控制盐的出入,使得各郡更加匮乏。

  粮食亦然,任何胆敢往绿林周边数县运送粮食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当地百姓自己都不够吃,不可能接济绿林,至于豪强……在去年绿林屠安陆县,掳妇女后,江夏豪强们便宁可站在官府这边,毕竟严尤、窦融的军队,军纪确实较其他王师稍稍好了点。

  几个月下来,绿林确实有些吃不消。

  因为盐的来源被切断,许多人身体浮肿,患上各种疾病,感到力气不足,盐成了极其金贵的东西,甚至为一块粗盐出了人命。

  缺盐是钝刀子割肉,那缺粮就是快刀杀人。

  绿林的渠帅大多没什么见识,过去几年抢惯了,对种田生产不上心。控制的五万人,一个月要吃五万石粮食才够,随着去年所掠食物耗尽,只能在山林里到处掘块茎摘浆果充饥。

  也有渠帅带队跑出来抢掠,但周边几个县连人口都不剩多少,要么被绿林所掳,要么被严尤迁走,已经抄不到粮食了。走远一些去攻击汉水沿线的城市,又会遭到早有准备的严尤当头痛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