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264)

  他们以东阿城为基地,靠着余粮,不断等待,直到几场大雪后,天气更寒,冰层愈厚!

  “冰可以踩人行马了。”

  十二月下旬,试探着,试探着,有人骑着马,沿着遍布冰凌的河面一点点走了过去,没有跌落窟窿里,尽管他还没上岸,就被一支来自对岸巡防士卒的箭给射落马下。

  烽燧以十里一个的密度,分布在大河北岸,一旦见到赤眉,就会燃起薪烟,不同品级代表不同人数、情况。

  “多派人寻找能渡河的路。”迟昭平知道,第五伦的大军,就按照烽燧的示意行动,遂在傩面后瓮声瓮气地下达指示,可若是她在天气不好烽烟失灵时,多派杂牌疑兵,从不同地域渡河吸引魏兵主力,让他们扑个空呢?

  “城头子路,你挑一个起雾的日子,从苍亭渡河!”

  ……

  烽燧,原本是用来提防塞外胡虏的东西,却用来监视同为中夏之民的“同胞”。

  但这仅仅是第五伦的想法,魏地人可从来没将对岸这群饥肠辘辘的家伙视为同胞,而是贼寇饿狼。

  与对岸赤眉军大多数人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不同,被集结在北岸的魏兵待遇还真不错,五千多常备兵虽然训练艰苦,任务也重,但顿顿有饱饭热汤,冬衣也悉数发放。

  而陆续集结起来的豪强武装六七千人,第五伦既然收了豪右的粮食,也好歹让他们能够果腹,这群人凑一起反而更乱,分别安置在各临河县城、坞堡、烽燧,配合主力行动。

  除此之外,第五伦也开始发动另一批人参战。

  “大尹,聊城、傅平两县两千丁壮已集结开训!”

  被第五伦任命为聊城县尉的儒士鲁达鲁仲康不负厚望,在聊城附近拉起了不少男丁,他们才被第五伦从流寇五楼贼手中解救,陆续回归里闾,如今听闻赤眉将至,唯恐去年的灾难又要重演,顿时大恐,有人的想逃走,却被鲁仲康拦下:“与其逃匿,抛弃祖宗坟冢田产,何不保卫家乡?”

  保卫家乡,正是第五伦为场战争定下的口号,深得人心。这下非独豪强,连中人、自耕农乃至于佃农,都被组织起来成为民兵,分发简陋的兵器木矛,第五伦还管一口饭,这下加入的人更多了,日夜盯着河防。

  而魏成郡那边,计掾冯勤也带着几千魏地百姓推车载粮抵达东武阳。第五伦派门下吏们去邺城宣扬,说对岸的赤眉不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还吃人肉!被吓到的不止是豪强,还有普通民众,亦被官府征募组织起来,运送粮食后,又在寿良各县充当辅兵。

  两郡百姓被发动起来后,第五伦这边人手大增,看着这一幕,却不由想起了前世的一首歌。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尽管对岸也是穷苦兄弟,但这年头,地域敌视远大于阶级共性。一旦放了赤眉过河,绝不可能有相濡以沫,双方只会为了抢粮食和守住口粮,不死不休!

  这是一场为争夺生存权利的战斗,南岸的赤眉被饥寒折磨,想要活命,只能流寇迁徙。北岸的魏地百姓则守着世代居住的土地,兖州的灾难并非他们造成,此时此刻,谁又何尝愿意将安宁和食物拱手相让,让别人生,而自己死呢?

  十二月底,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赤眉越聚越多,开始在多地试探冰层厚度,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但第五伦已经没了前几天兵力不足时的心悸和慌张,自信又回来了。

  回过头,两郡各阶层,已经在第五伦的旗帜下,空前团结在了一起。他的军队虽仍是封建军队,却不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果然,能对抗对岸赤眉滚滚洪流的。

  只有河北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

  第207章 红白黄

  前日才下了一场雪,大河两岸白茫茫一片,结冰的黄河水位随之上涨,两岸河滩地也大量被淹没,迅速冰冻成为白色的世界。

  天、地、河,颜色单调如一,究竟界限各在何处,变得难以分辨。

  直到无数个攒动的人头出现,天地间才多了点色彩,上万颗黔首额上是一抹血红的眉毛,络绎抵达河边。

  在第五伦的期盼中,很希望今年是个暖冬,毕竟很多当地人信誓旦旦的告诉他,过去十年间,大河也就封冻过两次。

  而在赤眉的期盼中,则是越冷越好,大河千里冰封,严严实实冻上,他们可以从无数个地方从容渡过。

  但这贼老天仿佛在跟双方开玩笑,正好踩在了双方憧憬的中点上。

  天气没第五伦希望的那般暖,也不似赤眉渴望的那么冷,大河是间断性冰封,有些河段甚至看不到流凌,数百里内,大概只有七八处地方冰层较厚,可行人马。

  位于东武阳县对面的苍亭就是其中一处,城头子路带人在河边大张旗鼓,生怕对岸看不到。

  “吾等这一万人,是迟渠帅布置的疑兵。”

  与更始将军、太师打了一年仗后,赤眉的军事素养提升了不少,不再是过去那种挥着王八拳乱打一气,也会用点计策了。迟昭平欲让城头子路在此吸引魏兵主力,好让她从另一处从容渡过。

  城头子路指着对岸道:“吾等不能只探不进,明日须得渡河打一打,钓住魏兵。”

  反正又不是真打,众人都觉得很轻松,商议好日出后集结,就各自回去睡觉了——城头子路带几千人住在苍亭,占了亭长的屋子,其余士卒则挤在附近七八个里闾的屋舍中,白天时才聚集到一块。

  没办法,外头太冷了,那些缴获自更始军薄薄的帐篷根本顶不住寒风,能住屋里,谁肯冒着冻掉耳朵指头的风险在外啊。

  结果次日天才蒙蒙亮,苍亭那枚防贼的钟,就被贼们敲得震天响,有敌来犯!

  怎么可能,哪来的敌!

  城头子路一个激灵起身,他本是和衣而睡,匆匆握着剑出门一看,却见自己的部众乱成一团,进攻者来自冰河之上,竟是与他们隔岸对峙的魏兵,抢在城头子路渡河前,先打上门了!

  却见这群魏兵,个个头戴毛茸茸的狗皮帽,脚下踩着保暖的毡靴,人数不过两千余,却队形整密,簇拥在一面“马”字旗下,与数量虽多却各自为战的赤眉截然不同。

  城头子路这一万人分散驻扎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在各里赤眉来援之前,他只能匆匆指挥手下借着高岸优势抵抗,想来人数是对方两倍,好歹也能坚持半个时辰吧。

  结果才一刻不到,不成阵列的赤眉就被对方从结冰的滩涂撵到了岸上。魏兵甲兵精良不说,士气也与成昌之战时的更始军截然不同,眼看各路援军迟迟未到,城头子路不敌,只好丢下几百具尸体仓促败退。

  等到日头高升,他聚合了各里援兵,返回苍亭时,才发现这儿已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下赤眉军连过夜的地方也没了。

  清点人数,损失了千余人,而对方兵卒还在河中央冰面上大肆挑衅,倒是赤眉这边士气低落,渡河计划只好作罢,还得后撤十几里,唯恐对面再来袭击。

  城头子路怎么也想不明白:“彼辈不是守势兵寡么?怎么还敢主动进攻!”

  带着流民兵渡河奇袭的马援,却有另一番心思。

  “究竟是不是疑兵,与其在营中争议猜测,过河打一打,就知道真伪了!”

  结论是,苍亭之贼人数很少,抓了俘虏问过后,说是什么“城头子路”的部队,绝非迟昭平主力。

  马援站在冰封的大河中,向北看去,白色的冰密密麻麻在河道堆积,一直向东而去,画面壮观又冷寂。

  他却没有心思欣赏此景,也不为小胜而心喜,反而皱起了眉。

  “吾等赌错了贼人主力渡河之处,看来伯鱼那边,危险了!”

  ……

  苍亭以北百里,聊城对岸。

  迟昭平聚集的这几万人成分驳杂,有为了去河北讨一口吃食加入的兖州流寇;也有听信了迟昭平所说“破了元城,烧了皇庙,大河就能复归原位”的青州灾民。

  如今他们为了一个目标混迹合流,就统一包装上了一层皮:赤眉。

  想当初,樊崇带着部众以赤土涂眉,是为了与官军战斗时加以区分,可如今,抹眉毛在各路赤眉中,已经成了极具仪式感的事。

  渡河前夕,迟昭平带着各路渠帅祭了青兖人崇拜的河伯、城阳景王、蚩尤等各路神主,又让人押了上百名神情落魄的人上来。正是为赤眉在各县抓获的贪官污吏、无良豪右,也有他们的家眷子弟,之所以不杀留着,却是另有大用。

  “尔曹为富不仁,该死!”

  群情激奋下,迟昭平简单宣布了这些人死刑,遂押入屋中,按倒在地,如同杀鸡一般杀了。

  割了脖子,上百人就这样倒吊在房梁上放血,仿若某种可怖的血祭。那鲜血一滴滴落在桶中,大冬天里还热腾腾冒着白气,然后众人跟着渠帅相继入内,由迟昭平和她组织起来的一众傩面巫者以食指中指蘸了血,给他们抹眉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