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284)

  得知第五伦得子,各路下属也满脸喜色,纷纷前来道贺。这道贺亦不纯粹,第五伦少不得要一一召见众人,安排自己离开后的事务。

  最重要的当然是“寿良连率”耿纯,他与马援是留守之人,第五伦这“服马”不在时,拉着魏地继续前进的两匹骖马。

  若论治军作战,马援自是娴熟无比,但要论治郡,论长袖善舞处理豪强、士人、百姓的复杂关系,维持魏地稳定,第五伦手下,唯独耿纯能担此重任。

  “伯鱼年岁二十有三,这才有子嗣,实在是太晚了,你都不知道,郡中从我到黄长等门下吏,都日夜盼着这天啊。”

  耿纯喝了酒,又与第五伦恢复了朋友间的谈笑,甚至自夸起来,他可是十八岁就有了后代,如今已是儿女成双了。

  “比不了伯山。”

  第五伦早在五年前于郎署初见耿纯,听其嚷嚷着休沐要去女闾,就知道他是个LSP,却话音一转:“伯山的嫡长女几岁了?”

  “三岁。”

  第五伦拊掌笑道:“临渠乡乡谚有言,女大三,抱金饼,正好!”

  “伯山,可愿与我约为婚姻,结成儿女亲家?”

  这倒是意外之喜,耿纯没料到,略略沉吟后笑道:“固所愿也。”

  耿家嫡女第五伦见过一次,虽然极可爱,但第五伦倒也不是真心想在儿子一出生就为他定娃娃亲,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做大事就有风险,不止是麾下将士要冒生命危险,自己亦然,虽然计划定得好好的,可第五伦觉得自己运气不太好,过程总会出现一点偏差,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此次入关谋大事,自己无恙也就罢了,万一有事,这份与耿家的姻亲,说不定是自己孩子未来的大倚仗,有耿纯这河北的地头蛇丈人行,不管未来如何,都可保他富贵安康。

  这份心思,在第五伦单独召见马援时表露得更加明白,几乎就是托孤了!

  “此番入关,我若有所不豫……”

  贺喜的人太多,第五伦已经有些醉了,也只有乘着醉意,才能对得了外孙后满脸喜悦的马援说出这些话。

  第五伦握住马援的手臂:“丈人行,这魏地十八县,数十万人,就是你的!”

  这魏地,俨然是翁婿继承法啊!

  “不管天下形势如何,以丈人行之能,最差也是一方诸侯。”

  第五伦朝马援作揖:“吾妻子,汝养之!”

  也只有对马援,这句话说出来才没毛病。

  第五伦这是在明里暗里许以他日的诸侯之位,马援于此,却不若比得了外孙儿更高兴,只是也乘着醉意,拍了拍第五伦的脸,骂道:“伯鱼,说什么醉话?”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既然决定做大事,便要抱着必胜之心赴难,焉能效仿荆轲,说什么‘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明公,我还是叫你明公罢,你不在期间。”

  “汝子,不止是吾外孙。”

  马援举起手,对第五伦许下了誓言,让他能一往无前,后顾全消的承诺。

  “他,亦是我马援的‘小明公’!”

  ……

  第222章 左队后队

  “傅子卫乃我去年入颍川结识的第一位俊杰,虽然只是个亭长,但在本地颇有名望,可不能慢待。”

  第五伦离开魏地赶赴关中之际,刘秀也已率军离开昆阳城北上,抵达左队郡(颍川)襄城县(河南平顶山市襄城)。

  他不同于其他绿林武装的严格军纪确实起了作用,听闻汉军至,投靠者络绎不绝。

  而今日来投的,正是本地的一个小亭长,名叫傅俊。

  “傅子卫和陈子昭却是同名。”朱祐一笑,看向紧随刘秀的高个持戟军官。

  这陈俊乃是南阳西鄂县人,刘秀和朱祐在宛城举事失败南逃时,陈俊曾将刘秀堵在巷子里,差点缉捕,亏得刘秀一通嘴遁,让已经很久没收到朝廷俸禄的陈俊放了他一马。

  等到更始称帝后,南阳诸县络绎归顺于汉兵,陈俊也一同降服,刘秀特地将他要到了军中,与之同衣食,十分喜爱,这大个子如今倒是成了刘秀的忠诚护卫。

  “可不止同名。”刘秀笑道:“巧的是,我去年避吏至颍川时,路过傅俊管辖的亭中,差点被他当成贼给抓了。”

  同样是不打不相识,误会解除后二人结交,此番刘秀率军至此,傅俊听说是刘文叔到,竟毫不犹豫,带着十几个亭一起归顺,让刘秀又得数百本地子弟为生力军。

  傅俊给刘秀带来的礼物,还不止于此。

  “文叔……刘将军,看我将谁抓了来?”

  傅俊亭长将一个五花大绑的新朝官吏推攮上前,却见此人身体壮大,却被绳索缚得极紧。一般的新吏,若被汉兵擒获,少不得要稽首求饶,但此人竟是不卑不亢。

  傅俊洋洋得意地报功:“此乃左队西部督邮掾,名叫冯异,字公孙。这位冯督邮从父城县来,赶了一天的路。至我邻近的亭舍组织亭卒欲守县城,正好被我擒获,此人骁勇,力气好大,还伤了我好几个手下。”

  “原来你就是冯异!”刘秀麾下校尉们顿时怒不可遏。

  这冯异奉左队大尹之命,监护郡西五个县,他似乎很擅长打仗,这段时日可让刘秀的军队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冯异守在父城县,害得刘秀的进攻迟迟无果,遂只能转攻襄城。

  今日意外擒获,众人都义愤填膺,欲杀之而后快。

  但刘秀发现,冯异却站立犹如一棵大树,只正视自己,哪怕生死攸关,语速却依然很慢。

  “久闻刘伯升兄弟之名,但汝等偷袭,算什么豪杰?”

  “就算不打攻城战,你我整兵战于郊野,我部众虽少,被擒获的,必是汝等!”

  这下,更是人人都嚷嚷着要宰了冯异,唯独刘秀对冯异左看右看,心生喜爱,却哈哈大笑,一挥手。

  “松绑,如冯公孙之言,放他归去!”

  ……

  地皇四年四月初,刘秀攻略左队之际,第五伦也带着八百壮士,抵达了另一个大队:后队。

  后队便是河内郡,时值孟夏,正是河内天气最舒服的时节,但第五伦却没功夫南瞻淇澳,观其绿竹纯茂,也没时间去看看朝歌殷墟之地,俯仰古今。

  甚至在路过汲县时,都没机会去看看那位传说中制作了水排的水利专家,杜诗。

  他麾下八百人,几乎是“骡马化部队”,驾驭着驴、骡、马匹,以车代步,速度很快。

  毕竟王莽要求第五伦五月初一抵达京师,倘若迟了,阿莽乃性情中人,一怒之下,这兵权不给了,第五伦的大计岂不是要泡汤。

  河内,相当于后世河南省在黄河以北的那一部分,按理说也应该算作“河北”。但从汉朝起,河内在行政划分上,就一直归属“司隶校尉”,跟河东、河南绑一块,由中央直属,因为这儿的地理太重要了。

  随行的冯衍又能评头论足显露本事了:“河内南控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黄河绕其南,真可谓表里山河,雄跨晋、卫,舟车都会,号称陆海。”

  往南,河内隔着大河与洛阳相望,周武王由此渡河灭殷。

  往西,有要道通往河东、上党,当初秦赵上党之战,秦军之所以能胜,正是因为夺取了河内,粮道比赵国还近。

  往北,则深深插入魏地,乃魏之门户,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这地势,若河内有一位强势的大尹,第五伦都要感到卧榻之侧有人酣睡,无法安寝了。

  好在,与河内的殷富四冲相比,这儿的武备实在是虚弱得很。

  “因为郡兵大多被王邑征调,跟随郡大尹去洛阳汇合了。”

  第五伦心中了然,他听说王邑的大军已经离开了六尉,将出函谷关,除了关中强征的壮丁外,其余各郡也凑了点人数,最终可能会真如王莽期盼的,弄出个四十万大军来。

  而如今留守河内的,是本地的副手,管军事的属正,可却非宿将,而是一位名儒老臣,名叫伏湛,名望倒是有,但打仗能有几分手段,就是个未知数了。

  且看第五伦一路赶来,遇上休憩时却不忘老本行:画地图,冯衍也瞧见了,一看就知道不怀好意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旦乱世开始,河内,这片粗安之地,将是魏地势力最先吃下的一块肥肉!第五伦这一趟行军,也附带踩点。

  因为有朝廷制诏,一路畅通无阻,四月上旬时,一行人便抵达了后队首府:怀县。

  第五伦没有入城,甚至都没时间拜会本地管事的属正伏湛,但却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自称是窦融的朋友,请求拜见。

  第五伦和窦周公好歹是表面朋友,又听手下说那人乃是当地名士,想到未来几个月后,可能就要对河内动手,遂在启程前的空隙,让其前来一会。

  来人名叫蔡茂,四十多岁年纪,字子礼,河内怀县人也。

  与第五伦同行的王隆听说过此人,告诉他道:“蔡子礼在汉哀帝、汉平帝年间以儒学闻名,征召试为博士,对策陈述灾异,以优异被擢拜为议郎,迁侍中。恰逢今上居摄,蔡茂遂告病免职,不肯做新室的官,回乡隐于市中,直至今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