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407)

  刘伯升将亲信们扶起:“至于汝等,我不强求,愿死的死,该降的降,岑君然受我大恩,他回到第五伦军中,自会为汝等求情。”

  “咚咚咚!”

  对面魏军中,战鼓再度擂响,劝降不成后,第五伦也欲发动最后的总攻!

  严伯石的弟子,要用一场毋庸置疑的大胜,为他的老师,报宛城窘困自尽之遗恨了!

  刘稷愿为主君阻挡魏兵最后片刻,带伤顶在前方。而刘伯升则解下了自己的甲,全军上下几乎找不到一柄好剑好刀,他最后摸到了自己的拍髀。

  这种短刀长不过尺余,又叫尺刀。

  项羽自尽,是以剑自刎,但自汉以来,有一种新的潮流:以尺刀自刺,皮面决眼,自屠出肠!

  魏兵的脚步越来越近,刘稷发出了最后的怒吼,带着愿意死战的人与他们厮杀,而刘伯升则转过身,面朝他梦想中的长安,也对着故乡南阳白水乡的方向,高高举起了尺刀,对准自己的胸膛!

  仿佛他年少时,教弟弟比划刀兵的那一幕,只不料,这一刀最后刺在自己身上:“拍髀要这样捅。”

  “才致命!”

  ……

  和关中大多数地区一样,渭水边的土,本是黄色的,这是无数年风力和流水共同搬运堆积的结果。

  可如今,从西渭桥到中渭桥,黄土平原却悄然色变,北岸上尽是尸骸,流淌而出的鲜血渗入黄土,将它们染成了奇异的橘红,又被无数双脚踩成了烂泥地。

  朝阳如血,渭水里也尽是血淋淋的尸体。大群大群的乌鸦闻到气味,在死者头顶的天空上往复盘旋,这是为它们准备的盛宴。

  天上除了群鸦,还有浓烟,第五伦为了赢得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被烟矢波及的地方,芦苇烧成了焦黑的炭,浮桥也烧毁了,发光的余烬自烟幕中升起,朝天空飘去,仿若千百只新生的萤火虫……

  当连刘稷也带着身上数不清的箭矢倒下,再无一个舂陵兵螳臂当车时,魏军也缓缓向前,开到了那些跪地降服的兵卒面前。

  他们身后,是站立的刘伯升,他背后撑着一杆矛,让其亡而不倒。

  做了这么久的敌人,这却是第五伦第一次与此人碰面,背影看着十分高大,比起弟刘秀都高出许多。

  第五伦骑在马上,绕到其正面,刘伯升确实是自刺而亡,拍髀深深插进胸口,致命伤,血已流干,双目却依然瞪大,定定看着南方。

  看着不像是死不瞑目,那目光,竟让人觉得有些许的柔和,与他豪侠的名声不太相符,而容貌和刘秀确实有几分相似,尤其是美须眉与方正到有棱角的日角容。

  “刘伯升临死前,可说了什么?”

  第五伦端详了对手许久,才问被押到边上的舂陵降卒,尽管刘稷战死,尽管有上百人跟着刘伯升一起自尽,可仍有偷生者,若有机会活,谁愿意死呢。

  但他们,也已经哭得不成人样了,稽首在地,哽咽着说出了刘伯升最后的几句话。

  “大将军说……”

  “我是家中的长子,只能进,不能退。”

  “我是舂陵的柱子,脚踩地,头顶天。”

  “扶住我。”

  “我要站着死!”

  第317章 怀哉

  “大王,当斩刘伯升首传示于渭南、常安,则两万绿林自溃!”

  这还不算,竟有更狠的主意:“可裂其身为五,送至诸汉,胡汉得左手,北汉得右手,西汉得左腿,梁王得右腿,首级送至宛城,定叫刘玄胆寒。如此,则汉帝及诸侯皆战栗,再不敢正视大王!”

  这是什么蠢主意?第五伦白了出计策的人一眼,这个参谋可以回家种田去了。这不是故意向诸汉示威么?虽然打完这一仗,还想韬光养晦有些难,但也不必四面开衅。他和刘伯升相反,是个从不慕虚名,只处实惠的实用主义者。

  当年刘邦对待第五氏的老祖宗田横之死是怎么做的?老刘心里肯定很高兴,但面上却为之流涕,嗟叹不已,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第五伦倒也不必那么夸张,只朝刘伯升伫立不倒的尸身作揖,而后下令道:“备上好的棺椁,送往汉景帝阳陵附近,以将军之礼妥善葬了。”

  第五伦做了安排:“刘伯升乃汉景帝六世孙,虽然死后不能回舂陵,送到祖先脚边,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胜者要有胜者的大度和姿态,当初在常安对付“民贼”们的酷烈辱尸手段,没必要推而广之,并非是第五伦敬佩刘伯升,也不是赞赏他的“义气勇气”,而是一个简单的原因。

  “刘伯升若大肆劫掠渭南,只要我不出动出击,确实能撑过冬天,但他至少还能稍稍约束军纪,宁可拆祖宗的上林苑、分行宫,也未放纵麾下绿林做出流寇行径。”

  从军事角度,可以嘲笑他“妇人之仁”“贵族做派”“死要面子活受罪”。但从做人的角度上,刘伯升还欲端着“仁义之师”的名声,想行得正站得直,放在这吃人的乱世,也算难能可贵了。

  成也性格,否则也不会首义南阳,破家厚士,颇有信义。败也性格,终究无法适应波诡云谲的军政斗争,一头扎进陷阱,又放不下身段学老祖宗刘邦后退一步,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顶,舂陵的柱子终究还是折断了。

  “他啊,虽非盖世英雄,却也配站着死。”

  这时候,中渭桥的万脩也抵达战场,禀报说对岸的阴识见西边主战场舂陵兵溃败,已经撤退,渭南还剩下两万多绿林,除了少数还盘桓在河边,打了白旗裹了黄巾欲降外,其余大多匆匆南撤。

  这场大战算告一段落了,第五伦笑道:“昔时刘伯升等初起兵,王莽购其首级十万金,而所谓的更始皇帝刘玄不过两万。”

  “今刘伯升死,舂陵败绩,绿林溃散,余亦欲出金十万,赏予有功将士!”

  十万金就是十万枚金饼子,分赏的部队囊括了渭水和潼塬两大战场,虽然大头肯定会被将军们得了去,但士卒小兵最后一人一枚应是有的吧?此言传出,皆欢喜不已。而没能参与大战的万脩麾下将校顿时就急眼了,请命去南岸追击绿林残军!

  “臣等愿为大王,收复常安!”

  “不急。”第五伦却一点不慌,常安就在那,还能跑了不成?值钱玩意也全掏空了,自己撤出来才一个月,急着回去作甚,又不是要马上饿死人,且让一向聪明的常安人在隆冬降临前,再冻上几日。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味深长说了这么一句话后,第五伦下令:“三军暂且在渭北五陵休整,伯昭。”

  第五伦点了小耿的名,他倒是对刘伯升之死颇多感伤,这场仗虽在第五伦的筹划下,以众凌寡,但舂陵兵确实是他们举事以来遇到最强悍的一支,若是人数相当堂堂正正而战,胜负犹未可知。

  这样难得遇到的对手如此落幕,让耿弇有些失神,不过第五伦对败者的厚葬,倒是让他对“中驷”的魏王总算添了几分佩服。

  此时得唤,耿弇立刻应诺。

  “车骑将军去而复返,溃刘伯升左右翼,当为此战首功,还走得动路么?”

  耿弇昂首:“臣还能再打三战!”

  “善。”

  第五伦知道小耿心高气傲,但该用还是得大胆用,毕竟刘伯升登岸时,耿弇至少来得很及时:“余予将军兵五千,再收拢越骑残余,回援栎阳。”

  “来歙,是你的!”

  ……

  “擒来歙,三千足矣!”

  “五千就是五千,年轻人,勿要学李信啊!”

  虽然作战疲惫,但耿弇仍欣然应诺,右扶风是他的防区,放来歙钻进去,又因为轻敌用错了越骑营,都是自己的责任!

  耿弇带着第五伦拨给他的生力军北上——万脩麾下的兵卒,因为耿弇本部参与了鏖战,也累得够呛,难以远行。第五伦却是在不知不觉间,合情合理地将两位将军所辖的军队给调换了。

  其余各部收拾战场,对岸愿意投降的绿林渠帅,却也打着黄旗,渡河来拜见第五伦了。

  “大王!”

  邓晔朝第五伦三稽首:“析县一别,臣日夜念着大王旧恩!”

  哪有什么恩,萍水相逢而已,析县的贼头子邓晔和于匡,是第五伦当初不打不相识的故人了,但这邓晔还真没见过面。第五伦的线报说他们在刘伯升军中,还没来得及联络,仗就打完了。

  邓晔很聪明,没有急着背刺刘伯升,而是在其兵败之际,派人联络各路心怀叵测的杂牌军渠帅,约合他们投魏王。他本部只有千余人,如今竟是收拢了四五千。邓晔很清楚,这就是投靠的资本,又鼓吹自己与魏王是老朋友,被众人推举为代表来见。

  对绿林降兵,第五伦是来者不拒的,往后若要南下,他们就是向导和炮灰,问得邓晔在绿林只是“辅汉校尉”时,第五伦大方地给了他一个“偏将军”的职位。

  “我不似刘伯升,只让将军做辅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