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553)

  最后第五伦决定:“枭首传示于真定、常山、广阳等地。”

  “之后再以首合身,以庶人之礼葬于邯郸城外。”

  这时候,耿纯、吴汉带伤而来,下拜为第五伦道贺。

  第五伦谈笑依旧:“伯山可是余的肱股肩膀,快将伤养好才是。”

  说完替耿纯揉了揉,嘿,更疼了!耿纯还得笑。

  又见吴汉一瘸一拐:“将军膝盖中了一箭?”

  等吴汉说是堕马后,第五伦让手下人将自己的车驾分一辆副车出来,给吴汉代步。

  又瞧见自己先前所赐的鲜衣再度变得又脏又破,只赞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幽冀谁敢与争锋?敌虏之血,也算给将军添了彩。”

  这话让吴汉十分满意,却是忘了自己手上还沾着女人的血。

  直到下午禀报各自斩获时,耿纯才知晓此事,一时间百味杂陈,纵是刘子舆皇后,但毕竟是他的表妹,还是舅父刘杨害了她啊!

  士卒虽疲,将军也伤了,且西边的常山、北面的广阳战事尚未结束,但但明眼人都知道,随着刘子舆死去,北汉业已宣告灭亡。

  “这算是余灭亡的第一个汉。”

  第五伦却没有将目光局限在河北,问两位战将:“还有几个?”

  “还有四个。”吴汉如是回答,陇右的西汉,塞北的胡汉,偏安江南的绿汉,还有势头正盛的梁汉,他现在已经决定栖定魏国这根树枝了,少不得请命替魏王灭上一二。

  第五伦却摇摇头:“不,是五个!”

  上一次听到刘秀的消息还是数月前的,只听说他已经将李宪困于舒城,恐怕很快就能有一个完完整整的扬州,以及徐州临淮、泗水两郡,只不知这个冬天,吴王秀又干了什么?

  “等拿下了真定、常山,以及幽州后,余就举行封赏,因功劳给诸将军定侯位,加户禄,士卒该有的犒赏,也会尽快发下去。”

  第五伦意味深长地说道:“今日是新年,而这一年,司隶、并州、幽冀,也该有些新气象了!”

  作为老朋友,耿纯这次听懂了第五伦暗含的意思。

  “横扫河北后,便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时势已足。”

  “大王应是要今年合适的时候,称帝了!”

  第430章 东北易帜

  “事到如今,舅父竟然还有脸问我,投诚可还来得及?早做甚去了!”

  魏王三年,正月中旬,当耿纯西行至常山郡元氏城外大营,见到真定王刘杨派出城来“议和”的属下时,一向涵养极好的他也不由动了怒火。

  刘杨明知道刘子舆可能为假,是个大火坑,还将其妹之女、耿纯的表妹郭氏推了下去!郭氏作为北汉皇后,成了被殃及的池鱼,耿纯未能保她生还,心中难免有几分愧意,等见到尸首后,更发现死于利箭,遂对吴汉的解释产生了怀疑。

  “当真是天黑误杀么?”

  但吴汉立功不小,魏王对他很器重,耿纯既没有证据,就算有又如何?这份气也只能憋在肚子里,解不开,更没法与人分说。

  既然刘子舆已卒,耿纯的满腔怒气就撒在“罪魁祸首”刘杨身上了,他劈头盖脸将案几上的笔墨砸到刘杨的使者头上。

  “秦二世死前说,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最后曰:愿与妻子为黔首。”

  “滚回去!让刘杨想清楚,他现在还有资格提条件么?大王说了,只准他无条件投降!”

  “若三日之内不降,城破之际,我也要大义灭亲,动手诛杀他了!”

  ……

  刘杨这位真刘,却没有假刘死社稷的勇气,两日之后,常山郡府元氏城开启,刘杨带着数千徒附投降。

  第五伦看在耿纯的面子上,对刘杨和大姓郭氏也没有屠戮,算个投降,让刘杨与妻子为黔首,迁到关中去软禁,瞧他那瘤子又大了一圈,红得发紫,估计也活不长了。

  景丹攻克井陉关后,顺势向东,在耿况的上谷骑兵配合下夺取真定,西路军缺席了大战,景丹有些忐忑地抵达下曲阳城,向第五伦告罪。

  第五伦却没有责怪,勉励道:“孙卿为我拖住了敌四万之师,已殊为不易,卿先前就有疾病,每逢入冬便加重,余没有考虑到,强起随军,以至于卧病,为这小小井陉,几折余一员大将!”

  九塞天险还是必须尊重一下的,景丹打的仗看似容易,实则最难。哪怕是韩信,若是对面将领不配合,打不出背水一战的奇迹,以劣势兵力也只能望关兴叹。

  更别说在隆冬出兵,景丹自己都生病差点没挺过去,底下士卒亦病患十之三四。

  尽管在战术上没有完成预期任务,但在战略上,景丹成功拖住了真定王和上淮况起码四万人,若他们与刘子舆汇合,下曲阳一战的结果,或许会稍有不同。

  随着常山、真定皆下,便意味着,冀州全境十个郡国,全部归附魏王!

  群臣相庆,倒是第五伦还清醒:“大陆泽以南数郡倒是完全控制了,但以北诸郡则不然。”

  冀州广袤,而魏军有限,只进驻了郡府和枢纽要道关隘,边缘县城却操持在各地豪右手里,名义上归附,实则自治。再往下的乡闾村野,更是各路流寇和铜马残兵的天下,刘子舆只是将河北流寇共尊的领袖,他一死,流寇们立刻四散,给第五伦造成的麻烦反而更大。

  东边的“济北王”城头子路就不提了,如今虽退出了清河、信都,但仍占据幽州渤海郡及青州平原等郡,接纳铜马残兵投奔,势力起码扩大了一倍。

  而在西部太行山区,作为战争的后遗症,又多了一块挥之不去的牛皮藓。

  对刘子舆最为忠诚的铜马大渠帅上淮况,原本与景丹对峙于井陉关,在败局已定,真定王刘杨也放弃守关跑回元氏城后,上淮况也带着万余部属向南转移。

  他们跑进了太行山东麓山区,名为“黑山”的区域,铜马贼摇身一变为黑山贼了。那里地形复杂,层峦叠嶂,一想到这万余人窝在太行山上,学城头子路做游兵,就跟魏军打游击,第五伦便觉得头疼。

  “这可比一刘子舆难对付多了。”

  看来,将在下曲阳用来对付铜马的“疏阵”推广刻不容缓。此乃孙膑兵法十阵之一,一般用法在于把士卒分成若干战斗小群布列,不过兵法上也没细细说明白。

  第五伦遂自由发挥加以改造,因每屯列为五行,作为基本单位,亦称之为“五行阵”,接下来冀州漫长的治安战,足以试验此阵是否牢靠。

  可究竟应该派谁来陪这两路残兵耗下去呢?

  经过几次战争,第五伦也基本试出了手下众将的长短……额,还是应该说“深浅”?

  他的意思是,置将不可不察也,六韬里说,为将者为五材,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但能五德俱全的少之又少——比如吴汉就缺了仁。

  还有十过,毛病也多种多样,在第五伦看来,景丹虽智而心怯者,耿纯虽智而心缓,具体到战例里,二人防守战都极佳,可进攻却不行。

  景丹潼塬之战打得极好,但让他攻上党、太原就勉勉强强。

  耿纯在与铜马打消耗战时几无错漏,当时耿纯军在前,离第五伦大营数里,贼忽然乘夜攻之,箭矢如雨点射进营中,士卒多有死伤。但耿纯勒令部众,坚守不动,选出敢死队二千人,都手持强弩,各著三矢,令他们轻骑潜行,绕入贼兵背后,齐声呼叫,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耿纯追击,大破贼兵。

  可一旦到了反攻阶段,就经常犯迷糊。

  如今景丹病没全好,耿纯也伤了肩膀,是该将养几年,既然二人进取不足,那就用他们来巩固刚拿下的地盘吧。

  也是在下曲阳城,第五伦见到了后景丹来拜见自己的上谷耿况,这次会面,让第五伦心中差点产生怀疑。

  “耿弇真是你亲生的?”

  ……

  在第五伦想象中,耿况应该是耿弇的中年版,否则怎么能教出这么锋芒毕露的儿子来?

  然而等耿况谒见时,第五伦却发现,老耿却是与小耿截然不同的人,虽然步履矫健,但神态却慈眉善目,言必称清静无为,与传说中那位镇守上谷十年不失,一度带着幽州突骑打得乌桓不敢入塞的郡守全然不像。

  耿况说话也很慢,对第五伦简要叙述了一番他的经历:“老臣在汉时以明经出身为郎,又随安丘丈人学《老子》……”

  他所说的,乃是汉成帝时的名士安丘望之,修的是残存的道家之学,著《老子章句》,汉成帝以其道德深重,尊为宗师,派人聘请,安丘望之却宁可游于民间学医。

  此人与招摇撞骗的方士不同,腹中确有学问,耿况居然是他的弟子。

  于是耿况很有资格说这句话:“老臣恬静不求进宦,只想好好钻研安丘丈人之学,是王莽不识人,非要我来做边地郡守。”

  对他在上谷的政绩,耿况也很谦逊:“十年而无寸土之扩,勉强保塞不失而已,惭愧啊惭愧,老朽哪会打什么仗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