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735)

  岑彭冷笑:“听说马武在汉兵中军纪最差,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当地刚刚恢复生产安宁,他欲乱我后方?好啊,此乃刘秀等辈乡土,彼辈都不甚爱惜,我又何必过于担忧?当地越乱,百姓对刘秀更无爱戴之意,倒是彻底绝了所谓的人心思汉。”

  岑彭自认为已在后方留足了守备之兵及后手,既然识破了此乃冯异围魏救赵之计,竟不加理会。

  此魏非彼魏,他不是庞涓,大魏皇帝第五伦,也不是魏惠王!

  “那将军,吾等接下来当如何?”

  在镇南将军幕府众幕僚看来,如今选择无非两个:一是把如芒在背的邓县拿下,另一个,则是去进攻冯异驻扎的黎丘城。

  然而,岑彭却偏选了他们没料到的一处。

  棋入中盘,岑彭仿佛等这一刻许久,笑道:“自然是渡过汉水,与阿头山处等待已久的偏师汇合,以其所制器械,进攻襄阳!”

  “襄阳?”

  幕僚、校尉们大惊:“但冯异就是襄阳东南啊,虽然分兵,但亦有数千之众,足以使襄阳之敌心存侥幸,殊死抵抗。更何况,吾等身后还有邓县之贼,若邓奉与冯异联手,趁着将军专注攻取襄阳,先取我樊城,断了后路,又该如何是好?”

  “就是要当着冯异之猛攻襄阳!”

  岑彭却道:“否则,如何逼这稳如江汉之龟的冯公孙出来野战?”

  “若邓奉也一并出来,那便更妙。”

  “我有水上舟师优势,占据汉水,彼若敢击我后方,三军经浮桥回师,樊城便是二人葬身之地。”

  “而若是不敢,就只等着,襄阳城头插上五彩旗罢!”

  ……

  随着局势紧张,那楚黎王秦丰,总算同意冯异入驻他的都城黎丘,以免被魏军一冲,被歼于城下。

  当魏军最近的调兵动向传到黎丘城时,冯异的幕僚偏将们也一片哗然:

  “岑彭这是何意?”

  “不派兵去追马武将军也就罢了,竟举三军之众,直捣襄阳!”

  “这是完全不要后方么?”

  这种打法,他们完全看不懂,岑彭仗着兵多和皇帝信任,比当年微末时更加激进。

  但众人又觉得,此乃难逢之机。

  “我军不如趁岑彭南击襄阳,先北上与邓奉合兵,便足以断岑彭后路。”

  “岑彭岂能想不到这点?”

  冯异倒是感慨良多:“兵法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大战前,岑彭故意分兵,似乎处处皆备,欲诱我入瓮歼之。一策不行,便索性只用阳谋,三军合一,做出必取襄阳之势,这是逼我出击啊。”

  一旦决战,他手头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如何与岑彭三万之师抗衡?

  更何况,冯异对那邓奉绝无信任,此人连亲叔父都能出卖,又怎可能与汉一条心?这个人最大的期望,便是汉魏两败俱伤,由他来得渔翁之利吧?反复无常之辈,不可列入决定胜败的考量中。

  果然,又过了两天,斥候传来消息,说在县中憋了两个月的邓奉,终于出兵了!

  然而其兵锋所指处,又让汉军将吏们惊愕无言。

  “邓奉不顾樊城、襄阳,径直带着主力北上。”

  “邓奉先又意欲何为?”众人更加糊涂,倒是冯异一语就中:“邓奉欲趁汉魏交兵之际,收复新野等地,此人仍想着做‘南阳王’!”

  此事对汉军有一点利好,随着邓奉出击,配合马武捣乱,岑彭的后方可能会更加混乱。但却又不会直接帮到汉军,打破战争的天平,这邓奉,真不愧是踩鸡蛋高手啊。

  襄阳再险峻,这时代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又失了山、水之险,随着岑彭主力南移,一时间频频告急,危在旦夕。

  但冯异仍按兵未动。

  他在等什么?

  在襄阳攻防战开始的第三天,冯异与幕僚们道明了实情:“援兵!”

  ……

  位于汉水中流的宜城,虽然不如襄阳那般险要,但也是水陆枢纽,这座大城忽然叛楚降魏,成了卡在汉军咽喉上的一根尖刺。

  虽然与冯异消息并未中绝,但被断为两截,也让这场战争的胜利离汉军更远了一截。故而汉将王常、邓晨心急火燎,带着绿林兵猛攻宜城,试图夺城,清处争夺襄阳的障碍。

  然而被临时收募的绿林残卒,不但士气低落,训练、装备不精;各渠帅们也各怀心思,欲保存实力,在城下摇旗呐喊,观战争成败他们很热切,可一旦轮到自己攻城,却又找各种借口,拖延耽误,就是不愿意近又厚又高的城墙。

  无奈之下,王常只与邓晨商量,效仿秦将白起破宜城的前身鄢都之策。

  原来,昔日秦军破鄢,靠的是在城西百里处修长渠,引河流灌城,水入城为深渊,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

  如今,那条害人命的长渠仍在,只被改造成了灌溉庄稼的水沟,汉军欲故技重施,将这利民之渠,重新变成水攻杀人利器了!

  展现这一意图后,汉军却遭到了宜城更加剧烈的反抗,甚至有兵卒突围出城,破坏汉军的开渠工程。双方在城外长渠反复作战,却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一来二去,汉军也苦于人手不足,附近百姓都跑光了,汉军耗费旬月,依然对宜城一筹莫展。甚至有些绿林渠帅,见没好处捞,尽剩下苦活累活,开始带着兵卒跑路回山,逃兵日增,而二将部众却越来越少。

  城内的张鱼看到这一幕,算是松了口气,他只需要拖到岑将军破襄阳,便算完成了任务,更能将魏国的控制区域向南推进到此,未来对汉征伐时,将更加有利!

  然而这脆弱的平衡,也只维持到了三月下旬。

  最先监视到情况有变的,是汉水上的魏军艨艟,他们占据了上游优势,而汉军大船难以从长江、云梦溯流抵达这么远的位置,颇为嚣张。

  然而,一支支打着炎炎赤旗的队伍却自汉水畔的陆路抵达,使得宜城汉军数量一变为三。

  “汉军援兵怎来得如此之快?”张鱼观察到变化后,心惊不已,而城外的王常、邓晨则是大喜过望,平添了对战争的信心。

  “竟是邓司徒亲来!”

  “奉陛下诏,让我率众及粮食辎重来援。”汉大司徒邓禹神色轻松,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但邓禹心中,却满是忧虑的。

  在他原本与刘秀敲定的计划里,冯异足以夺取荆襄,然而魏国仿佛早有预料,一个岑彭,就与冯异僵持住了。

  冯异也实话实说,早在月余前,就遣人急报刘秀,表示靠着荆州两万军队,外加一万绿林杂兵,恐怕拿不下襄阳,他需要援军!

  刘秀当时正在柴桑督军,犹豫再三后,将身在淮南的邓禹也调了过来,带着第二批军队,足足两万之众,驰援江汉!

  如此一来,这一场仗的规模,也陡然升级。

  然而备左则右寡,这也意味着,一旦魏国对东部徐、扬发动猛攻,能用于应对的汉军变得更少。

  “岑彭以魏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拖住了汉举国近半部众,此战必须速决,否则定有后患!”

  进入大帐后,邓禹拿出了一份锦书,与王常、邓晨二人分享:

  “不独我至此,还有陛下锦囊手令在,可破岑彭!”

  第567章 告急

  武德三年(公元27年)四月初,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占据其中一乡邑,打出了一个旗号:“南阳兵”!

  这支武装,自然便是自江汉冒险北上的邓奉一行,在他看来,自己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魏、汉两虎争于荆襄,岑彭只忙着与冯异争夺襄阳,顾不上我,此天时也。”

  “南阳乃南北孔道,岑彭后方,一旦此地大乱,原本占优的魏军,便陷入困境,就算调头返回,我凭借山溪之险,亦可击败彼辈,此地利也。”

  “吾等本就是南阳人,而魏军除岑彭、阴识数人外,多是客军,百姓闻言语相近,自然心向吾等,得道多助,此人和之所在也。”

  故而邓奉部众才号称“南阳兵”,希望能得到本地人支持,以便解决粮食、兵源的问题,让他的冒险赢得机会。

  邓奉倒是机敏,没有直愣愣地往北,回他老家新野去,反倒走了偏路,先击南阳西部魏军防御薄弱之地,夺下穰县后,斥候回报,才知新野县果然屯驻了上万魏军,乃是岑彭后队。

  筹粮也没有预想中顺利,被赤眉、魏军洗过两遍后,南阳和数年前已截然不同,邓奉根本做不到如鱼得水。直接打回老家的计划有些困难,就在邓奉踌躇之际,却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赵伯阳竟然尚在!”

  邓奉闻讯顿时大喜,那赵熹乃是他的部将、发小,赵熹先前奉命守备山都,遭到了魏军偏师进攻,县城失守,之后便没了音讯。

  当赵熹抵达穰县时,模样颓唐消瘦了不少,他简明扼要地向邓奉禀报了上个月发生的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