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771)

  形势一下子不容乐观起来,和属下一样,小耿也难以避免军中坏习惯,前段时日的下邳之战并不如给第五伦奏报里写的那么顺利,其中一个师担当主攻,损失不小。

  而更要命的是,随着严冬越发寒冷,耿弇夏天时在临淄挨了一箭的地方伤口复发,时常隐隐作痛,这也是他在下邳滞留,没有亲击下相的原因。

  “车骑将军!”

  伏隆作为第五伦留在耿弇身边的刹车片,立刻恳求道:“形势大变,吴军不击灵璧而来袭我,既然刘秀贼兵强盛,不如暂闭下邳城休养士卒,以等待皇帝到来。”

  “下邳城小,放不下万余人,其余怎么办?北撤么?”

  耿弇却摇头说:“更何况,天子将到,臣子应杀牛洒酒待百官到来,岂能反要留着贼虏来麻烦君上?”

  不及商议妥当,来自彭城的急诏抵达,伏隆听诏后,除了惊呼第五伦料事如神,竟能提前预判刘秀动作外,便是再劝耿弇,按照皇帝的诏令,勿与汉军交战!

  耿弇却更多考虑军事上的问题,询问己方斥候:“下相与下邳之间,不过一日之程,吴军眼下可过了沭水?”

  “已过沭水,前锋万余人,逼近下邳之郊,驻定不动。”

  耿弇顿时了然,若敌人未过沭水,尚能阻击,一旦抢渡,就被他们欺身近前了,他心中怒心顿起,就算下相小败一场,自己手里尚有兵卒两万余,与敌相当,靠城而战,甚至还稍占优势,当真需要避其锋芒么?

  但天子诏令又不可违抗,耿弇遂对着诏令下拜,无奈地说道:

  “如今形势,不是臣非要与刘秀急战。”

  “而是刘秀扑面而来,避无可避了!”

  第597章 同室操戈

  武德三年冬十一月底,徐州彭城,惨烈的戏马台围攻战进入第五天。

  形容攻城战惨烈,一般指攻守双方,你蚁附攻城,我浴血抵抗……但戏马台一役,惨的主要是守军,也不知道第五伦打的什么主意,对戏马台以袭扰为主,进攻强度虽然不大,却颇为持久,从第一天午间发动开始,竟再未停过。

  之所以未停,靠的是各部曲轮番上阵,戏马台距离彭城南门不过一里,所以两者之间是不能放军队的,否则会遭到这互为犄角的两城远射武器覆盖,故而进攻一般围其东、南、西三处,从小山地势斜度最小的东面发起攻势。而站在戏马台上往下看,却见三面之围,除了幽州骑兵的鸟旗放在远处监视彭城不动外,代表冀州兵团的应龙旗,豫州兵的巨象旗,再到兖州兵的泰山旗,皆是旌旗招展空翻影,竟都来戏马台下打了酱油。

  作为戏马台守将,东海太守刘植直到第三天才看明白:

  “第五伦这是欲以戏马台为校场,让魏军练习攻城之术啊!”

  确实如此,这十万人多来自中原,老兵们参与过对赤眉的河济决战,打流寇倒是练出来了,攻坚经验却几乎为零——赤眉哪有城啊。

  正好欲诱刘秀来徐淮,太快打下戏马台反而不好,用第五伦的话说就是“来都来了,不如让小的们练练手艺”。

  扛云梯冲锋的次序和时机得练,顶着盾牌,每次都只冲到山脚就可以回来,顺便骗一波戏马台的箭矢储备;他们还要练习抢填护城河、填斩壕、推轒輼、竖挡板,第五伦预料,两淮地区忠于刘秀的城郭必然不少,每座城都要做好大营子的准备。

  白天的熟练掌握了,那夜战呢?最好也稍加练习,以备不测,反正徐州周边多的是山,常有松柏之木,每逢入夜,明亮的松脂火把在戏马台外绕了一圈又一圈。

  步卒们在戏马台下进退不一,呼喊如雷。而远处,第五伦专门建立的工兵曲,也在调试攻城器械,这群以水衡都尉工匠打底的特殊部队手脚麻利,三日就制作了十余架投石机,尽管第五伦插手提了很多建议,但不管如何调整图纸,这玩意投射精度一直感人,甚至达到了玄学的程度,且每一台都有独特的轨迹,需要调试许久才能熟练运用。

  魏军各部忙得不亦乐乎,搞起了大演习,却苦了戏马台上的守军,敌人人数众多,可以玩车轮战,汉军只有千余人,每次台下鼓点大作,他们就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御敌,虽然十次里九次的假的,但第五伦这厮总会掺杂进一两次真正的猛攻!有几回几乎上了城头。

  这导致刘植不得不防,而他的麾下更成了惊弓之鸟,戏马台上的汉兵,自交战开始后,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好觉,就算轮值休息的人,刚刚闭上眼睛,也会被雷鸣般的金鼓吵醒!

  汉军粮食充沛、箭矢还能从魏军射上来的遗矢中得到补充,但唯独有一样东西,却日益干涸枯竭。

  那就是精神气,最初时,所有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在刘植鼓动下愿为大汉死战,后来则成了麻木和没劲头的疲倦,任何人坐下半刻内都会睡过去,甚至还有在冷冰冰硬邦邦地面上一睡不醒者。

  但刘植自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已经睁了四天四夜!

  “我必须替陛下看好驻马台,这便是刘植身为宗室的信诺!”

  至第五日,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原本进攻松松垮垮的魏军,却忽然认真起来,攻势一次比一次强劲,似乎是第五伦厌倦了大演兵,打算一举将戏马台拿下。

  抛石车最先发力,每台旁边都有数十名民夫协助扯动绳索,一点点绷紧,最后将来自楚王陵的石砖弹射而出,倾泻在戏马台半山腰上,甚至落到台顶。

  紧密的战阵分出许多支队,全副武装的步卒踏着鼓点迈出沉稳的步伐,一架架云梯,一台台盾车在悍卒的推动下冲向戏马台。

  强弓队也在不断靠近攒射戏马台,利用人数优势,死死压制住台上的劲弩。

  尽管魏军攻势如此庞大,刘植仍拼死抵抗,血战至入夜,就在他们即将坚持不住时,亏得来大司马从彭城东门遣人袭击魏营,导致魏军攻势稍顿。

  刘植这才带人将即将爬上城头魏军先登撵下去,但整个山腰皆已丢失,他们只剩下戏马台顶方不过百多丈的立脚点,人数也从上千锐减至不足五百。

  戏马台顶的建筑几乎被抛石机摧毁,年代可追溯到项羽时代的屋舍千疮百孔,但顶上的炎汉旗帜依然竖立,与灰暗泥泞的山体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刘植就靠在旗下,他在作战时被流矢射中右臂,尽管缠了布条止住血,但疼痛和寒冷使得刘植整只手几乎失去了知觉。

  “公子,士卒们如何了?”

  公子是为刘植包扎之人的字,他名叫刘旷,是彭城县令,长相敦厚正气,听到刘植询问,刘旷叹息道:“不好,鏖战后人数减半,还活着的人中,也大多受伤。”

  说到这,刘旷抬起头,担忧地说道:“或许下一次进攻,魏军就能攻占台顶,吾等再难守住了。”

  刘植沉吟片刻后,叮嘱刘旷道:“我稍歇片刻,汝去将刘姓军吏找来。”

  刘旷喜道:“太守有御敌之策了?”

  若问的是别人,刘植少不得要欺骗他,但对刘旷,他却不打算说谎。

  因为,刘旷是彭城著名的“烈士”。

  据刘植所知,刘旷乃是前汉楚王宗室,做过郡吏,在乱世里治得彭城政教大行,然而到了赤眉横扫而过后,旧秩序崩溃,本地大乱,饥荒遍地,盗贼横行。

  刘旷也没能继续当官,他打算带家眷投奔淮南,岂料走到一半遇到贼寇,刘旷弟弟被杀,刘旷则带着老母及其女儿、侄儿藏到泽中,过上了采野菜维生的苦日子。有一次,刘旷外出寻食,竟为一群饿贼抓住,这些贼人要将他煮了吃掉,刘旷拼命磕头,恳求先放他回去,服侍母亲吃完造反,再回来受死。

  贼人们听刘旷言辞恳切,念其孝心一片,便把他放了。岂料刘旷归去服侍母亲吃完饭后,竟真的义无反顾回头,寻得那群饿贼,愿入烈釜为食物!

  这下贼人都惊呆了,纷纷道:“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

  烈士者,有节气壮志也,别人(指第五伦等人)的名声是刷的,这刘旷的名德,却是他用慷慨赴死换来的。

  所以面对刘旷,刘植是无法说假话的,只对他道明了真情:“魏帝早能夺取戏马台,迟迟不取,无非是狸奴戏鼠,欲教小狸下次见了如何捕捉罢了。”

  “如今不知为何,魏帝已决定取戏马台,吾等,撑不过今夜了。”

  “我欲为大汉尽忠到最后一刻。”刘植看向刘旷:“公子呢?”

  刘植从河北跑到徐淮,为了刘汉大义,抛下了宗族小义,早谈不上什么牵挂了,但刘旷不同,他不但要养活老母,还要照顾其弟的遗子——据说当初刘旷在逃难途中只能养活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抛弃了他的亲女儿,却留下了弟弟的孩子。

  刘旷显然是有些犹豫的,但他最终回望刘植,点点头:“当初旷与饿贼约定,尚且不会违背,更何况我蒙受皇帝陛下厚恩,若无陛下救助,刘旷举家恐怕早死于饥荒,义尚不可欺,何况是忠?刘旷愿随君同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