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的餐桌_孑与2【完结】(892)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兴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制作路食卖给那些大户人家。

  虞修容带着云锦,云鸾以及云氏从人吃过一次之后,就不肯吃了,刚刚学会说话不长时间的云鸾一个劲的指责李思在欺负他,有好吃的不给他。

  因为这孩子仅仅咬了一口包子,就吐了,吐的不仅仅是包子,还有大量的口水。

  为此,李思自己不得不痛快的把云鸾剩下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来证明不是她的东西不好,而是云鸾过于难伺候。

  娜哈只要是食物,啥都吃,李思是跟在娜哈屁股后边养大的孩子,自然跟了娜哈,嘴壮,啥都吃,好养活。

  淳于氏看到李思吃云鸾吃剩下的食物,觉得难以理解,她现在非常怀疑,云氏在教导李思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上心。

  否则,一位娇贵的公主,那里能干出吃别人剩饭的事情。

  裴行检的前军终于抵达了汴州都督府,这个都督府统管河南道的府兵,都督是曹王李明,当然,真正管事的是曹王长史邹国公张大象,是已故邹国公张公谨的长子。

  李明是一个非常懂事的王,李治的中军大营还在郑州的时候,他已经抵达郑州伺候李治的日常起居了。

  兄弟两人感情深厚,常常抵足而眠,谈笑到深夜。

  曹王李明与大唐别的亲王不同,他的母亲原本是齐王李元吉的正妃,与李元吉成婚多年未曾生育,结果,在李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后,进入了太宗皇帝的后宫,不出两年,就诞育了曹王李明,为太宗皇帝十八子。

  太宗皇帝龙驭宾天之后,李治就把这个不被任何人待见的弟弟过继给了刺王李元吉,让他不至于绝后,算是用另一种方式告慰了死去的李元吉。

  还委以重任,就任汴州都督府大都督,统领宋、蔡、曹、滑、许、陈、颍等七州,恩遇不算不厚。

  寒冷的清晨,李治阻止了弟弟李明想要继续砍竹子的行为,用手指指肥硕的巨熊道:“让他自己掰竹子,你也不看看它都肥成什么样子了。”

  李明气喘吁吁的站直了身子,将手中一株刚刚砍下来的竹子放到人一样坐在地上的巨熊手中,满怀慈爱的瞅着巨熊对李治道:“皇兄,此物真是有灵性啊,亏得是皇兄亲自饲养的,如果落在汴州,我一定会把此物当作祥瑞献给皇兄。”

  李治笑眯眯的道:“此物与众不同,算是朕身边最亲近的物事,只是这些年除过吃之外,再无所长,最近总想着让这个家伙多动弹,动弹,免得痴肥生病。

  咦,你到汴州担任大都督多少年了?”

  李明连忙道:“臣弟是显庆六年九月就藩的,如今已然有五年时光了。”

  李治拍拍巨熊的大脑袋道:“这家伙就是从五年前开始痴肥起来的。”

  李明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就在皇帝与曹王相谈甚欢的时候,在行宫竹林的另一边,纪王李慎正与太子李弘在茶亭里等候皇帝,曹王结束日常的晨练呢。

  跟太子李弘安静,悠闲的喝茶不同,纪王李慎的屁股下面像是长了钉子,左拧右扭的片刻不得安闲。

  李弘见李慎的嘴皮上都爆皮了,就提起茶壶给李慎倒了一杯茶道:“王叔喝口茶润润嘴唇。”

  李慎慌忙接过李弘递过来的茶水,顾不得烫嘴,一口就给喝干了。

  李弘无奈的道:“烫啊。”

  李慎苦笑道:“一点都不烫,太子赏赐的,就算是铁水你王叔我饮用之后,也甘之如饴。”

  李弘摆摆手道:“我们叔侄一直亲厚,在我面前就不要装样子了。

  我就不明白了,我父皇并非洪水猛兽,你怎么每一次见他,都如此的惊惶?”

  李慎没有理会李弘的屁话,匆忙道:“孙神仙那里还等着你王叔配药呢。”

  李弘摇头道:“孙神仙给我母后看病去了,估计一时半会不会离开母后的寝宫,你稍安勿噪,别总是在我父皇面前表现得跟一只老鼠似的。”

  李慎见伺候他们的宦官在亭子外边,就压低了声音道:“等太子你有一天登基了,你王叔我一定醉心雕刻之道,绝无任何忧虑。”

  李弘愕然道:“我与父皇有什么不同吗?”

  李慎道:“你有太宗之风。”

  李弘哈哈大笑,指着李慎道:“你就不怕我把这话告诉父皇吗?”

  李慎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手指指着李弘,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几欲昏厥。

  李弘把自己面前那杯晾凉的茶水放在李慎手中道:“放心吧,我不会害你的。”

  李慎这才回过气来,喝光了茶水,微闭着双眼道:“我想去云初后军可行吗?”

  李弘摇头道:“不可行,人人都知道你与云初关系亲厚。”

  李慎看着李弘的眼睛道:“你就不能骗骗我吗?”

  李弘有些不忍心的别过头去,低声道:“你总要面对的,不能总是把别人推在前边。”

  李弘没有等到李慎的回答,转过头看的时候,才发现李慎正哈哈大笑着与走过来的李治,李明,一起讨论巨熊刚才弄出来的一大堆青团,想要以这一大堆青团的优劣,来辨别巨熊的身体是否康健。

  第一百一十二章 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治停在郑州,并非是为了简单的休息,皇帝出巡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收买人心。

  所选的道路,行宫修建的选地,停驻的时间都是有很大的讲究的。

  这个时候的皇帝在接见地方官员,地方乡绅的时候,都会带着极大的诚意与耐心,愿意倾听这些人对皇朝的意见与看法,很少有因为听到了逆耳的话,就随便动怒,惩处那些说了真心话的人。

  这样的事情对于地方来说,属于百年不遇的好机会,一旦他们提出来的对地方有好处的要求或者建议被皇帝采纳,一件足矣在当地名传千古的美好事情就会发生,继而被本地乡民们传颂好几千年。

  比如皇帝喝了一碗添加了很多胡椒的酸不拉叽的粘稠汤水,被胡椒激发出一头的汗水,随口叫了一声好,在座的地方官员乃至士绅们的脸上就露出骄傲的神色。

  郑州胡辣汤果然名不虚传!

  就在人人兴高采烈地品尝这碗胡辣汤的时候,站在李弘身后身着一袭皇子服饰的李思一脸的鄙夷。

  就这,他还陪着皇帝在着郑州会见了当地的官员,大儒,名士,乡绅,富豪。

  皇帝要收拢人心,出钱的却是那群预备被皇帝收拢的当地人。

  至少要出皇帝招待他们这些人的酒宴费用。

  郑州虽然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地方,可是呢,想要弄一场招待皇帝,皇后的大宴席,中间的牵扯就不仅仅是那点吃食了。

  可以说,方圆百里之内,也只有李思的伙房有这个能力,即便是皇帝,皇后带来的御膳厨子们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不是御厨们做饭的水平不如李思带来的厨子,而是在李弘的恫吓下,御厨们不敢说自己比李思麾下的厨子们强大的话。

  他们不但要承认不如李思麾下的厨子,还要主动提出帮助李思制作,皇帝,皇后,太子等贵人们的饭菜。

  这就是标准的只想赚钱,却不想承担任何责任的做法,也是李弘体贴妹妹的一种做派。

  白雪飘飘的时节里,皇帝坐在温暖的棚子里与高官,大儒,名士们把酒言欢,那些小官,财主,地主们就只能站在白雪中看着皇帝跟那些本地大佬们喝酒。

  天很冷,人心却很热,皇帝待在长安,洛阳不出门的时候,他们对大唐皇帝非常的不满。

  现如今,皇帝亲自来到了他们生活的土地上,并且愿意倾听他们的看法跟主张,于是,他们那颗原本对大唐失望透顶的一颗心,顿时就滚烫了起来。

  皇帝赏赐了他们一碗胡辣汤喝,免得他们站在雪地里被冻坏了。

  皇帝喝的胡辣汤自然与郑州原有的胡辣汤不同,郑州最早的胡辣汤里没有胡椒,只有酸味,刺鼻的酸味,被御厨以及大食堂师傅在这种粗俗的本地小吃里面添加了,胡椒,黄花,木耳,牛肉片等名贵食材之后,再把刺激的酸味柔和化之后,一种新的带着胡椒刺激性气味的酸辣汤就出现了。

  胡椒很珍贵,大雪天里皇帝能赏赐给他们一碗带有胡椒味道的汤水,算是格外的恩遇了。

  调和五味的本事,是每一个上档次的大食堂厨师都必须具备的本事,在这一点上,有着丰富改良小吃经验的大食堂厨师要超过那些御厨。

  看着父皇喝了改良版的胡辣汤叫好,李思就知道,这一次改良胡辣汤的事情做的极为成功。

  至于别人喜欢不喜欢这并不重要,只要自己父皇喜欢,别人不喜欢只能说是他的醉长得不对,舌头感受不来珍馐的好味道。

  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口味一定会迅速的向皇帝的口味靠近。

  因为皇帝赏赐了胡辣汤,原本站在雪地里不入流的小人物的面前就多了一方矮几,一个蒲团,脑袋上也多了一把竹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