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对外号称二十万,主要还是为了吓唬魏国淮南的守军的,东兴之战后,魏军遭受惨重,损失惨重,淮南军心浮动,士气低迷,如果这个时候吴国大举出击的话,光是在气势上,就可以压倒魏军了。
五月初,诸葛恪在东兴誓师,正式地出兵讨伐魏国,大军浩荡而进,气势逼人。
诸葛诞闻讯之后,不敢轻易地应战,下令各地的军队坚守各处的城池和要塞,然后向洛阳急报请援。
东兴战败之后,淮南军的实力大受损失,而司马昭回京之时,又带走了中军,所以淮南的防御兵力大不如前,短时间内是很难恢复的,为了避诸葛恪的锋芒,诸葛诞只能采用稳守为主的策略。
诸葛恪出兵之后,本欲前往淮南各地,驱略百姓,以炫耀其武力,灭寇将军丁奉劝道:“大傅领兵深入魏地,只怕百姓尽皆逃走,我军劳而无功,不如停下来围攻新城,新城乃淮南之要地,如果新城被围,诸葛诞必然会出兵相救,太傅派兵半路击之,必可大获全胜。”
丁奉所献之计,正是最典型的围城打援之计,诸葛恪闻之,认为不错,于是率兵转而进攻新城,将新城团团包围,并展开了大举攻城,另一方面,则将主力部队布署在新城以北,准备伏击来自寿春的援军。
新城守将是牙门将张特,奉诸葛诞之命率领三千兵马驻守新城,以拒吴军。
合肥新城是满宠在担任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时修建的,当时满宠认为吴军的优势在水军,而旧城距离巢湖太近,吴军登岸之后就可以发起进攻了,而新城距离巢湖有三十余里,吴军上岸之后还得再步行三十里,水军的优势大减,补给困难也会增大。
而魏军则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寿春,水上运输方便,有利于提高战斗力,当时曹叡同意了满宠的建议,合肥新城于青龙元年建成。
其后吴国两次对新城发起进攻,企图摧毁魏国新修的这座要塞,但正如满宠所预料的,新城地理上占据优势,吴军屡次进攻,最终只能是铩羽而归。
别看新城只有三千守军,但城池坚固,防御设施齐全,重型的装备如床弩,投石机一应俱全,而攻城又历来是吴军的弱项,所以诸葛恪包围攻城月余,也始终未能攻克新城。
其实丁奉也知道攻打新城的难度,所以此次献计,最主要的还是在打援上,围城攻城只是诱使寿春守军前来增援而已。
但诸葛诞却置新城被围而不顾,根本就没有派出援兵,摆明了就是一副让新城守军自生自灭的态度,诸葛恪看到打援的计划落空,没奈何,只能是将打援的兵力给抽调回来,全力围攻新城。
现在诸葛恪有些骑虎难下了,他以二十万大军围攻新城,而守军只有区区三千人,却奈何不得,颜面上真有些挂不住了。
这个时候,东吴要求退兵的声音又起,认为拿不下新城干脆撤兵得了,但诸葛恪认为,此时撤兵,劳而无功,岂不令天下人都耻笑于他,所以他决定,拿不下新城,决不撤军。
诸葛恪给前线的军队下达死命令,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强攻,务必要拿下合肥新城。
第1209章 缓兵之计
其时正值酷伏,天气炎热,疫病流行,患腹泻和脚气病的人数众多,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
各营的将军把伤病的情况报给了诸葛恪,都认为现在情况严重,战况再这么持续下去,对吴军很是不利。
诸葛恪勃然大怒,认为这些将校是故意地怠慢军心,疫病虽有,但远没有他们说他的这般严重,这些将校故意地夸大其辞,不过是为了推卸他们攻城不利的责任。
所以诸葛恪下令,再敢谎报疫病者,一律严惩不贷。
各营的军官畏惧,无人再敢向诸葛恪汇报了。
诸葛恪暗暗得意,这些军官们的小伎俩他岂能看不出来,个个都想找借口来推卸责任,如此整治一番,便没有人再有胆量谎报军情了。
此刻让诸葛恪心忧的,还是一直未曾拿下新城,现在天气炎热,确实不利于作战,但是条件是均等的,吴军受到影响,难道魏军就不受影响吗,要知道城内的守军只有三千多人,同样也有伤亡也有减员,相比之下,吴军兵多势众,受到的影响应该较少,但是围城战从五月打到了八月,连续进攻了快三个月了,却始终拿不下新城来,这岂不让诸葛恪心忧如焚。
诸葛恪思量许久,认为拿不下新城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城池坚固守军顽强,而是吴军诸将校不尽力的原因,他们找来各个借口搪塞,为他们的不作为做挡箭牌。
看来自己还是太仁慈了,太纵容了,照这个样子,根本就不可能拿下新城。
于是诸葛恪将各营的将军校尉召集起来,给他们下达了死命令,十天之内,拿不下新城,立斩无赦。
吴军众将皆是一脸的苦相,并非他们不尽力,而是现在吴军的伤病太多,士卒疲惫,军心涣散,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去攻城,能攻破才怪。
但是诸葛恪的命令又不容违抗,不得已,众将也只能从各营之中挑选未曾患病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对新城发起了新的一轮强攻。
战况进行的相当激烈,新城的城墙遭到了严重破坏,吴军奋力进攻,守军力渐不支,眼看着城池行将陷落,守将张特心生一计,于是从城上扔下一封信,向吴军求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