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士兵拾到这封信之后同,很快就将书信交给了诸葛恪,诸葛恪拆信之后一看,哈哈大笑道:“魏军已是强弩之末,现在坚持不下去了,想来投降,也罢,如此甚好,传令下去,暂停进攻,准许张特出城投降。”
张特没有亲自出来,只是派了一个使者,前来会见诸葛恪,对诸葛恪道:“张将军也并非是不愿意投降,而是张将军的亲属都在洛阳,如果张将军投降的话,那么家人必受诛连,按魏国的律法,围城百日而救兵未至者,虽然守军投降,但家属亦不治罪,所以张将军才坚持至今。如今吴国大军围城已有九十余日,城中士卒死亡大半,早已无力坚守,但如果太傅执意继续强攻的话,为保家人无虞,守军诸将士也只有血战到底。如果太傅肯暂停进攻,到了百日之期,张将军必亲自打开城门,迎候太傅入城。这是张将军的印绶,愿交予太傅,以此为凭。”
魏律之中也确有围城百日无援降者无罪的规定,诸葛恪倒也没有怀疑张特的诚意,反正吴军已经是围攻新城九十余天了,也不差那三五天,如果张特真能举城而降的话,倒也省事了。
于是诸葛恪对使者道:“你回去告诉张将军,他之所请本太傅准了,待满百日,本太傅必亲往新城,迎侯张将军归降。”遂不收张特的印绶,放使者回了新城。
使者回去之后,禀报了张特,张特大笑道:“诸葛恪中计也!”
张特所使的,确实是缓兵之计,连续地交战了九十多天,新城的状况确实是不太乐观,战斗人员伤亡减半,城池防御设施残破,如果任由吴军继续地发起强攻,恐怕新城真得守不住了。
所以张特才想到了这个办法,用百日才能投降这点来迷惑诸葛恪,令其暂停进攻,张特则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抓紧修缮城池,加强防御。
材料不够,张特下令拆除城内的房屋,用拆下来的砖石木料来填补城池的缺口,多余的材料也可以用作滚木檑石。
为了防备吴军发现,张特下令只在每天夜里修补城墙,白天则是偃旗息鼓,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迷惑吴军了。
转眼百日之期已至,诸葛恪亲自率兵赶到了新城城下,本以为张特会打开城门,出城归降,但等了半天,却发现一点动静也没有。诸葛恪刚准备派人上前去交涉,没想到城上一声呐喊,魏军一齐涌上城头,张特在城上冲着诸葛恪大喝道:“某生乃魏人,死乃魏鬼,岂可降吴狗乎?”
诸葛恪这时才发现中计了,顿时是恼羞成怒,下令吴军发起强攻,誓要将张特碎尸万段。
张特下令放箭,顿时城上箭如雨下,吴军伤亡惨重。
几天休战,给了魏军充分的喘息之机,不但新城破损城防修缮好了,而且疲惫的士卒也恢复了斗志,虽然守军人员减半,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那怕吴军的攻势再凶猛,也始终无法突破新城的城防,攻上城头。
诸葛恪气得肺都炸了,他自诩聪明盖世,计谋无双,但一辈子打雁,临了却被雁给啄了眼,张特摆明了使得就是缓兵之计,但自己一时不察,竟然上当了,本来新城已经是唾手可得,结果暂停了几天,给了张特喘息之机,现在新城的防御工事重新构筑,吴军岂不又要重头来打,以目前吴军疲惫的状况,想要拿下新城,何其之难?
而就在新城战况陷入胶着之时,司马师已经布署好了反击的计划,他派司马昭率中军五万,南下淮南,又令征南将军王昶,兵出六安,魏军从北面和西面,两路驰援新城。
第1210章 大败
司马师手中也并非是无将可派,他这次还是让司马昭带兵,就是希望司马昭从那儿跌倒的,从那儿再爬起来。
诸葛恪进攻新城,历时三月,始终未能攻克,早已是兵疲将乏,司马昭此去,基本上就是去摘果子的,如果不出现任何重大的军事失误,这场胜利几乎是妥妥地拿下了。
司马师之所以没有早派兵救援,最主要的还是他识破了诸葛恪围城打援的计划,诸葛恪最初围攻新城只是一个诱饵,引诱魏军前来救援,而后半路设伏围歼。
司马师不给他这样的机会,逼得诸葛恪骑虎难下,只能是硬着头皮去强攻新城。至于新城的防御,那是值得司马师信任的,当初满宠建新城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按最强的防御标准建的,与其说它是一座城池,倒不如说它是一座堡垒要塞,并不善长打攻坚战的吴军,想要拿下新城这座坚城,谈何容易?
所以,一直拖了近三个月,司马师这边才筹措起大军,准备向吴军发起反击,而且,司马师清楚,此战必胜,所以司马师特意地派司马昭出征。
此次司马昭挂得是平南都督的头衔,是此次南征的主帅,辖制征东将军诸葛诞和征南将军王昶,不再同上次一样,担任的是监军。
上次因为战败的缘故,司马师没有加罪于其他人,唯独削夺了司马昭的爵位,这次胜算较大的情况下,司马师等于是给司马昭挽回颜面的机会,同时这一战如果赢了,那同样是司马家的胜利,而这场胜利,则是司马师渴望已久的。
诸葛恪闻听魏军援军到来的消息,不禁大恨,他原先的计划就是围城打援,但是苦等到了数月的时间,魏军的援兵沓无音讯,总这么耗着也不是个办法,他只好把伏兵撤下来,合力围攻新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