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司马师只能是咬牙坚持下去,他这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是太多了,再多一点也照样能抗得住,而且他必须要扛得住。
如果他司马师倒下了,那就代表司马家倒下了,司马家被灭之后,九族之内,或许将无人可以幸免,正如司马懿上位之后,对待政敌的残酷,司马师毫不怀疑,如果曹亮最终获得胜利的话,那他司马一族必将从这天下彻底地被抹去了。
所以这道黄河防线几乎成为了司马师最后的依仗,如果失守的话,并州铁骑必然可以呼啸南下,将没有任何人可以挡得住他们。
绵延上千里的黄河防线,还真是足够司马师伤脑筋了,这么长距离上进行防守,无论投入多少的兵力,都感觉是捉襟见肘。
钟会到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将千里黄河防线划分为三个防区,司州段、兖州段和青州段,每一个防区保持相对独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战线过长而导致的指挥难度,以现在驿马的传递速度,一日六百里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消息从潼关传到青州的话,再怎么也得两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天,战场之上讯息万变,敌人会给你从容传递信息的时间吗?
钟会提议将黄河防线划分为独立的三个防区,这样的话,每个防区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只有三四百里,一旦发现敌情,也可以快速地做出响应,不至于因为距离过长而导致信息不畅。
每个防区之下,对重点的渡口河段进行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对非重点的河段也必须派驻岗哨和巡逻兵,日夜巡查,绝不给并州军任何的偷袭的机会。
同时每个防区除了固定的驻防军队之外,还必须准备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机动部队,哪有发现敌情,便立刻进行增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并州军登上黄河南岸。
如此长距离的防线,敌人很可能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往来调动驻守的军队,让他们疲于奔命,一旦露出空隙,敌人便会趁势来攻,这样防线便危险了。
钟会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这么长的防线,那怕是做得事无巨细,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破绽和漏洞的,而这些破绽和漏洞,一旦被并州军所捉住,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心血就化为了泡影。
所以,建立机动军团的目标,就是补遗拾漏的,哪儿出现险情,哪儿出现危险,他们便会立刻增援哪儿,至于那些驻守重要渡口的军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轻易之下不可调动。
打仗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次双方隔河对峙,以曹亮的奸诈,必然是诡计百出,钟会必然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这条黄河防线,绝不容有失!
黄河可不比长江,长江的宽阔浩大,就如同是一道天堑,没有强大的水军,根本就不可能逾越,而黄河的流量极为不稳定,洪涝的时候水势滔天,骇浪滚滚,舟船难渡,而干旱的时候,往往是河床见底,几近断流,而这个时候,恐怕便是最危险的时候,并州军很可能会趁着黄河的枯水期发起进攻,让这条黄河防线倍受考验。
第1399章 司马邕
司马师经过考虑,任命钟会为中路防区也就是兖州河段的都督,全面负责兖州防务,任命司马昭为西路防区也就是司州河段的都督,全面负责司州和洛阳的防务,任命司马邕为东路防区也就是青州河段的都督,并兼任青州刺史,全面负责青州的防务。
司马邕是司马孚的长子,司马望的哥哥,司马孚死于高平陵事变后,司马邕继承了司马孚的爵位。由于父弟和弟弟皆是死于曹亮之手,司马邕一直对曹亮怀恨在心,常思报仇。司马师上位之后,重用宗族之人,司马邕出任徐州刺史,政绩蜚然,再加上他为人老成持重,司马师将他倚为臂膀,此番将黄河东路防区的重任交给他,也足见司马师对他的信任。
司马家族可谓是人丁兴盛,司马师的爷爷司马防就生了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由于每个人表字里面都有一个达字,所以时人谓之“司马八达”,而到了司马师这一辈,则更是枝繁叶茂,旺上加旺。
不过子嗣众多,并不代表个个都是贤达,就依司马懿兄弟八人而言,虽号“八达”,但真正能称得上有能力有才干的,也不过是司马朗、司马懿和司马孚三人,余者资质平平,也未见有什么过人之处。
那怕就是司马师兄弟之中,能堪大用的,也没几个人,司马师倒是有心提拨三弟司马伷,但邺城之战的结果,却是让他大失所望,正是由于司马伷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才导致冀州之战的最后崩盘。
所以任人唯亲也不见的有多可靠,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如果是烂泥,你终究是扶不上墙的。
司马宗族之内,司马孚一直是司马懿的好帮手,他有才干,有能力,只可惜在高平陵事变之中,司马孚和司马望父子双双遇难,也让司马家的胜利多少有些减色的成分。
司马懿活着的时候,便常常叹息,失了司马孚,如失他一臂矣。
而司马师的这位堂兄司马邕,则秉承了司马孚的能力,在宗族之内,也算是一个军事奇才,所以司马师才敢放心地提拨重用,由他来出任青州刺史,黄河东段防区的都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