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这也是司马懿唯一可以形容曹亮的话了,曹亮近乎梦幻般的战绩,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司马懿认为就算是自己在当打之年,率领着这么一支残破的军队,也不可能取得如此的胜绩。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北军五校无人去碰的缘故,别人不说是率领北军五校出征,就是和他们挨近一些,都觉得有些晦气。
可曹亮居然就敢这么干,而且是大获成功,这自然是让人大跌眼镜。
如今曹亮如飞箭一般的窜升,短短几年,就已经从羽林郎做到了并州刺史,成为了统御一方的封疆大吏。
本身曹亮身为宗室,就是曹爽的亲信,如今升任了并州刺史,无疑对司马家的大事形成了威胁。
看来必须地采用一定手段才行了。
司马懿道:“匈奴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但是塞外之地,却游弋着另一支的草原雄师,那就是鲜卑人,想要遏制曹亮的发展,就必须依靠鲜卑人的力量了。师儿,你可派人前往塞外,散布曹亮将会进攻鲜卑的消息,鲜卑人必深为患,南下并州与之抗衡。一旦鲜卑人进入并州,曹亮这以后几年就有得忙了,必然是无睱顾及洛阳之事,我们便可从容布局,不再有后顾之忧了。”
司马师面露出一丝的喜色,道:“父亲高见,若鲜卑人来犯,曹亮必是焦头烂额,这可谓是驱虎吞狼之计。”
司马懿道:“此事你须办得十分隐秘才行,而且绝不能让人知道此事与我们司马家有所牵连,慎之慎之。”
这里通外邦的事,一旦泄露,对司马家的名声可是大大的不利,而且曹爽也会捉住这个机会对付他们,如此多事之秋,司马懿当然地谨慎从事,最起码不给对手任何的机会。
“孩儿谨记于心,请父亲放心。”司马师如是道。
……
正始三年的第一场大雪,来得似乎有些晚了,不过雪下的极大,一夜之间,整个北国,都陷入了一片的苍茫之中。
在这岁尽腊残的日子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准备欢度新年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严寒统治着一切。
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0575章 免费供应
大雪封山之后,山里面的煤矿停止了生产,不过开采煤炭几个月来,晋阳及周边的一些县城都已经是屯积了不少的煤石,最起码可以保证过冬之用了。
对于煤石这种稀缺的物资,裴秀便建议曹亮把它销往洛阳,保证可以卖上一个大价钱。
因为这种煤石可比木炭好用了多了,热量更高,持续的时间更长,晚上在火炉之中加上一炉的炭,基本上到了第二天早晨都还没有燃尽,这么好用的煤石如果放到洛阳市场上,那绝对会成为紧俏的抢手货。
到洛阳去卖煤石,曹亮不是没有想过,但是由于煤矿的事故频频,煤石的产量并不能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曹亮优先考虑的,并不是这些煤石价值多少的问题,而是整个并州三四十万军民的越冬问题。
根据报上来的煤石储量,也就勉强可以保证并州各地的军民所用,没有多余的煤石可供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曹亮自然不会考虑把煤石销往洛阳,毕竟洛阳市场上就算没有煤石,洛阳的那些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照样也能过冬。
可并州不一样,如果没有这一大批的煤石,整个并州百姓的越冬将会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没有木柴,没有木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冻毙于街头。
身为并州刺史,曹亮当然不可能坐视百姓的疾苦于不故,转而将这些煤石运到洛阳去闷声发大财。
在并州发放煤石,几乎是无代价的,只要是并州的百姓,每户人家都可以免费领到一千斤的煤石,尽管这一千斤的煤石数量不少,但对于一整个冬天都处于严寒之下的并州百姓来说,充其量也只能是保证够烧一两个月。
不过一个冬天,最冷的月份也就是在腊月和正月,曹亮只要能保证在这两个月内老百姓有煤石可烧,基本上就不会发生冻死人的现象。
至于免费供应的限额之外还有需求的,曹亮便会按照木炭价格的两倍进行限量的售卖。
普通的木炭平民百姓都无人问津,便何况是比木炭还要贵上一倍的煤石,所以有这个消费能力的,只能是并州的这些士家大族。
由于此番煤石的供应采用的是按户分配的方式,而那些士家大族动辄几百口人,却也只能是算做一户,很显然一千斤的煤石根本就不够烧,而市场上又鲜有木炭出售,所以他们也只能是去购买比木炭价格贵上两倍的煤石。
经过事先官府的推广,大部分的军民都已经掌握了煤石的使用方法,简单实用高效,自然是深受百姓的拥戴。
不过士家大族也没得选,毕竟没有以前的木炭可卖,他们也只能是去买曹亮出售的煤石,好在煤石的价格也不太贵,只是木炭的两倍,士家大族倒也承受的起。
但让他们郁闷的是,曹亮出售的这个煤石并不是敞开了卖的,也是限量售卖,一户人家最多可以购买多少,超出这个范围,那就对不起了,概不出售。
曹亮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首先要保证的,是整个并州的百姓,让他们在这个寒冬之中,不至于出现冻死饿死的现象。但如果有些士家仗着财大气粗,直接把这些煤石给垄断了,那么真正的需要它的百姓,却没机会用得上它,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出现许多的穷人冻死的情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