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并州的父母官,曹亮当然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尽可能保证治下的每一个老百姓安然越冬,这是曹亮的责任,虽然曹亮现在急需用钱,但并不能因此而枉顾生命。
既然曹亮选择了并州作为将来对抗司马家的根据地,那他就必须尽量地去保护这里的每一个人,民心向背是战争的关键,曹亮可不指望平时不烧香,临阵抱佛脚,让这里的百姓真正地来拥戴,就需要从点滴做起。
曹亮此举却让那些士家大族心里极不平衡,平时他们才是这里的主宰,扬武扬威惯了,他们玩剩下的,吃剩下的才可能会轮到那些平民百姓,但如今换了一任并州刺史,让那些泥腿子的地位陡然提升,竟然要和他们平等分配,这让一向有着优越感的士家大族们很难接受。
可是再难接受他们也不得不接受,通过接触,他们发现曹亮完全是那种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角色,对他们这些士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不重用,不弃用。
这次的匈奴叛乱,对并州的势力分布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有些士家大族遭遇了灾难,几近灭族,有的则是重新崛起,成为新的大族豪门。
不过削弱的要比崛起的多的多,从整体情况来看,并州除了有几家根繁叶茂的大家族受到影响轻微之外,许多的家族在匈奴人的围攻之下,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而曹亮作为平定匈奴人的干将,让他们这些士家是无比忌惮,毕竟曹亮灭匈奴人都是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对付他们这些士家,更是轻而易举。
这个时候,一则关于曹亮的消息在士家圈子里流传开来,那就是早两年曹亮在关中时对付关中士家的铁腕,虽然是旧事,但此刻听来,却也一样让并州的这些士家们噤若寒蝉,看来这个曹亮不好惹是出了名的,并州的士家也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求能与曹亮和平共处,不致于触怒他。
曹亮当然暂时也没有动这些士家大族的念头,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他还是清楚的,在关中,他是迫于压力,才不得不采取铁腕的手段,而如今在并州,他和这些士家并无什么利害冲突,如果能维持这个相安无事的局面,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现在曹亮要对付的,并不是这些汉人的大族豪门,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他所要对付的,就是逃往九原的匈奴,调转枪头,一致对外,才是曹亮所希望看到的。
第0576章 匈奴人的动向
在狠抓并州政务的同时,曹亮并没有时刻忘记已经逃走的匈奴五部,他大量地派出斥侯和暗探,乔装打扮,前往九原,去刺探一下匈奴的动向。
九原是新兴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北部匈奴的巢穴所在,这里已经是接近塞外了,地广人稀,汉人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刘腾在起事之后,很轻易地就控制了整个儿的新兴郡。
随后刘腾挥师南下,会同其他三部围攻晋阳,但随着兵败东观,匈奴各部是纷纷地逃离了晋中,选择北上投奔北部匈奴,五部人马如今是齐聚九原。
在先前的势力比较中,北部匈奴算是比较弱的一支了,实力也仅仅只在南部匈奴之上,和中部匈奴大体相当,比起左右两部匈奴来,确实是相差不少。
但是现在其他的匈奴四部失去了巢穴,只有北部匈奴所占据的地盘丝毫未损,这也让刘腾俨然凌驾于其他四部之上,成为匈奴首屈一指的大势力。
可势力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实力可以爆涨,虽然东观之战时刘腾撤得及时,整个北部匈奴的军队未曾参战,大部分地保存了下来。但尽管如此,在兵力上,北部匈奴还难言成为诸部第一。
不过刘腾的地位却是陡然地提升了,毕竟其他四部空有兵马,却连后勤保障供应都得依靠和仰仗北部匈奴。
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确实让刘猛刘蛟等人深感不舒服,但却是无可奈何,如今匈奴四部心心念念的,就是恢复到四部原来的地盘。
但刘猛和刘蛟等人的念想是很难实现的,如今曹亮更是兼任了并州刺史,总揽并州的军政大权,听到这个消息的刘猛等人是失望透顶。
如果换一个刺史,或许说上是田豫仍旧当着,这样对匈奴人威胁就小得了多了,而曹亮的凶名早已经在外,听到他就任并州刺史的消息,匈奴诸部的人心顿时凉了半截。
想要从曹亮的手中将他们失去的四部老巢再夺回来,那简直就是试比登天。
而且不确定曹亮会不会继续地向北进攻,匈奴人一直都是很紧张,现在他们的根据地只剩下了九原,如果连九原都丢了的话,那么匈奴人将会何去何从,每个人心中都没有了答案。
自从南匈奴南迁,北匈奴远遁之后,塞外大漠就成为了鲜卑人的天下,而匈奴和鲜卑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势不两立,匈奴人想要退回到原来祖先曾经居住过的那片草原,也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在这种空前的压力之下,匈奴五部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他们似乎都明白,只有紧密的团结起来,才是对抗魏人的唯一出路,如果继续地维持各自为战的局面的话,最终只能是走向覆灭。
刘猛也不再坚持当这个单于了,刘豹则是仗着和刘腾曾经结盟的关系上,主动地承担起了九原南城墙的防御,成为了第一次参与九原防御的队伍。
很快刘猛刘蛟也率军入城,分别担负起了城东和城西的防卫,积极地备战,谨防魏军的偷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