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司马懿的大军,也随着浮桥的搭建成功同步抵达。
正始九年正月初一,司马大军浩浩荡荡地跨越了淮河,向寿春挺进。
司马懿对孙礼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这次选拨孙礼为征南大军的正印先锋,堪称是司马懿最为明智的举动。
没有任何人能比孙礼更熟悉淮南,更熟悉王凌了,他在这里担任扬州刺史多年,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淮南军的布防更是了如指掌。
平阿号称是淮北第一要塞,但在孙礼的指挥下,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打掉了这个桥头堡,为司马大军的顺利进军淮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换作是司马懿本人,也未必有这份能耐,在运筹帷幄谋划大局方面,司马懿确实有过人之处,但真正冲锋陷阵,还得需要孙礼这样的干将才行。
孙礼年轻的时候,就以勇略而称著,为了护驾而只身搏虎,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在对敌作战上,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堪称是一员骁猛之将。
如今虽然韶华已逝,双鬓斑白,但面对司马懿的征召,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担任了这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官。
先锋官干得可是苦脏累险的活计,更何况在这种严寒酷冷的环境之下,那怕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将领都望而生畏,但孙礼却是勇于担当,而且干得相当漂亮,自然也深得司马懿的赞许。
第0823章 兵者,诡道也
之所以选择在年节之时攻击淮南,司马懿自然是经过深思熟悉的,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只有出奇才能制胜。
如果当初司马懿拿下令狐愚和曹彪之后,顺势挥师南下,那时的准南,必定是全军戒备,如临大敌,且不说司马懿手中的新兵操练尚未完成没有形成战斗力,就算是真有能征惯战的军队,司马懿也未必会选择南下。
那时的淮南,因为令狐愚和曹彪的出事,已经把他们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整个淮南都在严阵以待,如果司马懿顺势打过去,所面对的,必将是一个铜墙铁壁,一根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样的硬仗,司马懿肯定是不会轻易去打的,在耐心方面,司马懿敢说第二,这全天下也没人敢称第一,忍者神龟,那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时间能耗尽一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过半年的虚耗,淮南军的气势已经是远逊当初了,毕竟半年多的时间天天紧绷着神经,搁谁也受不了啊。
士气低落再加上环境恶劣,所以临近年关的时候,淮南军的防御松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司马懿等待着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古代打仗一般不会选择在冬天,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暖装备,在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下,非战斗减员非常的严重,往往一场寒流袭来,就能冻死一半的人。
尤其是今年普降大雪,天气更冷于往常,在这种情况,王凌和诸葛恪理所当然地认为司马懿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于是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便准备安安心心地过年放大假了。
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司马懿,这个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对手常常会有异于常人的行止,别人畏惧严寒,司马懿却不怕,他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谋划着这个时间段发起进攻了,事先已经命人秘密地准备了大量的御寒衣物,足以应对冬天的寒冷气候了。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冬天的这一场大雪,让气候变得更为寒冷,让司马懿的计划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已经准备好的御寒之物似乎也难以抵挡这股从地狱里吹出来的严寒。
如果继续行动的话,司马军就要面对更多的伤病,更多的非战斗减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战环境的恶劣必然会令对手出现误判,给司马懿更多的可乘之机。
所以最终司马懿还是决定带兵南下,发起突袭,打王凌一个措手不及。
拿下平阿之后,司马军马不停蹄,强度淮河,趁着王凌还没有回过味来的时候,大军就已经是渡过了淮河,兵分两路,直取寿春。
淮河防线,也一直是司马懿比较忌惮的一道防线,尽管它和吴国的长江防线比起来,不过是一条小水沟罢了,但对于以陆军步骑兵为主的魏国军队而言,这也相当于一道天堑了。
攻破平阿之后,司马懿下令孙礼加快行军的速度,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在王凌应对之前,强行渡过淮南。
和吴国的军队相比,司马军最不擅长的就是水战了,而强渡淮河能否成功,将关系到后续攻打寿春是否顺利,司马懿还是极为重视的。
此次司马军趁着大雪南下,本是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大程度上趁虚而入,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平阿,之后再飞速奔淮河,等到王凌接到平阿失守的消息之时,司马军便已经是兵临淮河了,那怕王凌再想组织军队抵抗司马军的渡河行动,恐怕在时间上已经是来不及了。
果然,王凌对司马军的来犯准备不足,平阿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寿春,王凌是慌得一批,根本就没有勇气发起反击,在淮河上阻击司马军并收复平阿,而是匆匆忙忙地收缩兵力,去固守寿春。
从这个侧面也反映了王凌的心虚和胆怯,他根本就没有和司马懿刚正面的决心和勇气,只是希望依靠苦心经营多年的寿春城来挡住司马军的进攻,或许在王凌的计划中,还有固守待援的想法,他把解决寿春危机的希望,寄托在了吴国的援兵身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