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吴王同盟,一直以来也是司马懿认真研究的重点,如果单单是一个王凌,或许司马懿就不会这么的认真来做准备了,毕竟司马懿打败王凌,应当是比较轻松的事。
但王凌投降吴国的事,却让司马懿比较忌惮,王凌投降吴国,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必然是司马懿所需要慎重考虑的。
司马懿很清楚,王凌投降吴国,其实是受形势所迫,并非就是他心中所愿,毕竟先前王凌一直想和令狐愚勾结,企图另立曹彪为新君,从这一点上来讲,那时的王凌未必有投降东吴的心思,他指望着淮南和兖州的联合,这样就可以在南线形成纵深,号召天下反司马的同盟起来一起参与到战斗中来。
但随着司马懿雷厉风行地收拾掉令狐愚和曹彪,王凌变得孤掌难鸣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靠山,那怕是背负叛国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王凌需要一个强大的后援,而吴国则是对准南觎觑多年,就如两个心怀鬼胎的人一样,这两方势力很快就结盟了。
不过,就算是寿春的城头插上了吴国的旗号,吴国的势力也难以真正插足于淮南,毕竟王凌需要的只是吴国在关键时候的援助,并不是他死心塌地就去投降吴国,将淮南之地拱手相让。
到目前为止,王凌还是淮南之王,在没有遭受到威胁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容许任何人意图染指淮南的。
所以司马懿迟迟没有进攻淮南,还有这一层原因的考虑,司马懿不想让东吴的军队,过早地参与到淮南的防御之中来,各个击破,才是司马懿需要考虑的方向。
如今吴国的军队远在牛渚,就算是想要增援寿春的话,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一点对司马懿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第0824章 围城打援
司马懿素来以谋定而后动闻名,别人下棋看三步,司马懿却至少可以看到十步开外,从兖州出发,长途奔袭淮南开始,司马懿就已经准备了好了多个预案,如今轻取平阿,强渡淮河之后,一切局势仍然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
王凌在疯狂地收缩兵力,试图固守寿春,王凌经营淮南多年,寿春更是其刻意专营之处,就算是大敌当前,他也不舍得轻易放弃。
不过王凌的这个做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寿春可不是一般的地盘,而是淮南的首府,一等一的重镇,放弃了寿春,那就等于是放弃了整个淮南,这样的代价,显然是谁也不愿意承担。
王凌的这个举动完全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所以司马懿在听到王凌收缩兵力死守寿春之后,拈须微微一笑,王凌的所作所为,都逃不出他的算计。
这不禁让司马懿有些感慨,他和王凌两个人的岁数,加起来差不多也一百五十岁了,都是打了半辈子的仗,可都还在套路里绕来绕去,一点的新意也没有。
想想之前不久的上党之战,司马懿可没有打得这么轻松惬意,尽管他和现在一样,占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却是处处碰壁,处处受制,糟心的很。
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窘境,完全是因为曹亮出乎意料的战术,在曹亮的战术之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的,险关要隘,战略重地,统统一弃了之。但这种放弃,却又不是真的放弃,并州军少了防御的负担,却提高了机动作战的能力,曹亮在高速机动之中,连续地歼灭了司马军的两路人马,让司马懿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如果让曹亮来守淮南,那么大概率地是会放弃寿春的,而将其主力部队,碾转腾挪于江淮之地,司马懿会被他牵着鼻子走,稍不留神,就会被他狠狠地咬上一口。
这样的打法,无疑让司马懿很是头痛,曹亮军队的机动能力太过于强悍了,司马懿的军队很难追得上他的节奏,而且司马懿最为擅长的分进合击,反倒成了人家各个击破的靶子,可一旦司马懿收缩兵力抱成一团,防御是没有多大问题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你是来进攻的,这么臃肿的阵型,缓慢的移动方式,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战果?
上党之战,司马懿可谓是吃足了苦头,他半生行军,戎马天下,何时打过这么憋屈的仗,那怕当年在关陇与诸葛亮对垒之时,司马懿坚守不战,看似被动,却处处掌握着主动,活生生地把诸葛亮给拖死了。
可是在曹亮这么一个后生晚辈的面前,司马懿却没有讨到半点的便宜,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心不爽啊。
还好王凌不是曹亮,淮南也不是并州,王凌这种中规中矩的打法,可是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司马懿脑子都不用费,就可以制定出围城打援的计划。
寿春防御坚固,粮草储备充足,司马懿就算是强攻,短时间内肯定也是无法拿得下来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围而不攻,将主力军队抽调出来,先打掉吴国的援军,也算是断了王凌的念想,寿春孤城一座,只要围得久了,不攻自破。
所以,司马懿很快地做出了战略安排,令司马师和王昶率兵十万包围寿春,高垒深壕,只围不打,不过对于企图出城逃亡的军队,司马懿要求司马师要果断地进行阻击,不可使一兵一卒逃出包围圈。
目前王凌撤军固守寿春已成定局,而且寿春如今兵精粮足,城池坚固,王凌肯定不会生出突围的念头,所以司马师和王昶围城之后,只需立一些简单的营栅就可以封锁住寿春的内外交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