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每文钱都折合一元人民币的购买力,那大宋40文一斤的盐价就差不多要跟美丽的风景线那边4.49美元一斤的价格持平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盐是生活必需品,这玩意的价格弹性很低且没有替代品,价格增加或者降低,对于销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换言之,这玩意便宜了你得买,贵了你还是一样要买。
12块钱一斤盐的价格,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绝不是什么便宜的价格,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少吃盐或者干脆不吃盐。
而盐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
所以赵桓才会打算在食盐上折腾。
“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山中食无盐。”
赵桓曲指敲了敲桌子,说道:“朕近日读到东坡先生所写的《山村绝》,其中这两话,实在让朕感触颇深。”
“盐这东西,朕的后宫里面不缺,朝堂上的诸位卿家也不缺。即便是普通的乡贤士绅,也不缺这东西。”
“可是普通的百姓呢?”
“四十文一斤的价格,有几个百姓能吃得起?”
大殿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哪怕赵桓说要多搞几个盐场,扩大食盐的产量,其实这话也就是说着好听而已,真正实行起来,还是千难万难——
想要扩大产量,就得开设新的盐场,雇佣更多的人手,成本一样降不下来,唯一的好处就是实打实的提高了产量。
然后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因为食盐的不可替代性,无论产量再怎么提高,也会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而难以影响到最终的销售价格。
除非彻底放开对盐业的管制,任由民间去海边晒盐或者承包盐矿、盐池、盐井并且生产、销售。
但是,无论是从从朝廷财政收入影响的角度来说,还是从食盐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来说,彻底放开对盐业的管制都算不上什么事儿。
“十年,朕打算用十年的时间,把盐的价格彻底降下来,降到每斤盐只需要三文钱。”
沉默了半晌后,赵桓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第一步就是先提高盐的产量。”
“回头让皇家学院那边琢磨琢磨,看怎么才能把盐的产量提高上去,同时把成本也降下来。”
“第二步,就需要庄卿的配合了。”
忽然听到这事儿还需要户部的配合,庄成益顿时支愣起了耳朵,躬身道:“请官家吩咐。”
赵桓嗯了一声,屈指弹了弹桌面,说道:“收回盐引扑买,由少府牵头,中书省跟户部配合,建立大宋盐业集团。”
“建成后的大宋盐业集团,必须要把销售网络铺满整个大宋,店铺要开设到乡、镇一级,承揽大宋所有的食盐销售。”
“也就是说,以后无论是解州盐池,还是四川的盐井,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盐矿、海盐,但凡是生产出来的盐,就全部由大宋盐业集团来销售。”
庄成益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说国库没钱——
把四十文的盐降到三文钱?这特么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哪怕这个大宋盐业集团以后能赚钱,那它前期也必然是亏成狗的那种血亏,甚至有可能根本就赚不到钱!
而按照官家的要求来看,只要这个所谓的大宋盐业集团一天没赚到钱,国库就得拿出钱来补贴他一天!
这得补贴多少钱进去?
更别说还有收回盐引扑买的前置条件——光这一条,就意味着大宋每年的盐税要少四千万贯!
四千万贯啊!都够买八百万个劳工了!
或者说的再简单直白一点儿,就是这四千万贯如果单纯的用在军事上面,都足够官家再出去打一场灭国之战了!
一场灭国之战能给大宋带来多少好处?
现在因为官家轻飘飘的几句话,四千万贯没了,国库还得拿出钱来补贴,这特么不是要老夫的命么!
心里疯狂的吐槽了半晌之后,庄成益才躬身道:“启奏官家,这盐业集团要办也可以,但是得正常交税,而且前期的亏损,官家的内帑是不是也得补贴一部分?”
赵桓意外的瞥了庄成益一眼,笑道:“今天这是怎么了?向来一毛不拔的庄貔貅居然转了性子,肯在这件事上大出血了?”
庄成益黑着脸道:“启奏官家,臣虽然一毛不拔,但是孰轻孰重,还是能分得清的。官家要将食盐的销售权收归朝廷,乃是为了天下百姓,臣自然不能在这件事情上拖后腿。”
第三百六十章 替死
对于庄貔貅所要求的大宋盐业集团要正常交税,亏空要由内帑跟国库共同补贴等要求,赵桓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大宋盐业集团亏损是正常,赚钱才特么不正常——这玩意就跟惠民药局一样,都是用来赔钱的。
就像后世的天朝一样,国企不赔钱的有没有?多的是。但是事关民生基础的,还真就没听说过哪一家是赚钱的。
而对于赵桓来说,种花家能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自己自然也能摸着兔子过河。
既然大宋的百姓吃不起盐,那就先想办法提高盐的产量,然后再把盐业集团搞出来,借助之前就已经拆分过的驿站邮政系统进行中间运输,直接以国企的形式来完成盐价的硬着陆。
至于说大宋盐业集团会不会变成类似于三桶油一般的大宋版一袋盐,赵桓倒是丝毫不担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